昆明牙醫(yī)何振華:牙齒齲病是什么意思?口腔科常見十大疾病
齲病,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牙體硬組織疾病。齲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口腔疾病。我國古人、亞述人和巴比倫人都認為齲齒是由于牙齒被蟲子腐蝕而造成的。這是限于當時的條件所造成的錯誤認識。自公元前2世紀至現(xiàn)代對齲齒的認識有很多學說,有化學細菌學說、蛋白分解學說、蛋白分解?螯合學說、糖原學說、四聯(lián)因素論等。目前公認的多為四聯(lián)因素論。它指出齲齒的發(fā)病與細菌、食物、宿主和時間四大因素有關,按齲病在牙齒上發(fā)生的部位可以分為鄰面齲和窩溝齲。
按齲洞的深淺又分為:淺齲、中齲和深齲。
淺齲因蛀洞較淺而得名,治療相對簡單,只需要去除洞內齲壞腐敗感染物,然后用補牙材料充填補起來就可以。
中齲、深齲相比淺齲洞深一些,到達牙本質層,治療稍復雜一些。去除洞內腐敗感染物之后,需要先進行墊底,隔絕外界冷熱傳導到牙神經(jīng)引起的不適反應,然后用充填材料補起來。
餐間吃甜食最容易導致齲齒。吃甜食的頻率對齲齒的發(fā)生比吃甜食的量更重要,甜食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越長,齲壞的可能性越大。致齲力:液體小于固體,非黏性小于黏性。

口腔科常見十大疾病
一、楔狀缺損
牙頸部發(fā)生凹陷性缺損,或牙齒上出現(xiàn)了一條很深的溝。這些缺損類似于楔子形,所以稱為楔狀缺損。這些缺損常見于前磨牙或前牙。發(fā)生楔狀缺損的原因,可以綜合如下:
1、前磨牙和前牙位于牙弓突出的區(qū)域,很容易受損傷,如長期刷牙磨損,可形成楔狀缺損。
2、與酸性物質腐蝕有關。
3、與牙頸部的結構有關。前磨牙位于牙弓的突出區(qū)域,因此,刷牙時損傷較嚴重。牙齦溝內酸性滲出物,唇、頰腺的酸性分泌物、牙釉質與牙骨質鄰接不好等原因,最容易發(fā)生牙本質外露而造成楔狀損傷。
楔狀缺損的治療多采用充填方法,重度楔形缺損出現(xiàn)牙髓炎癥狀時,需做牙髓治療后再充填缺損。楔形缺損的預防是改變刷牙方法,糾正橫向刷牙,提倡巴氏刷牙法刷牙。選擇牙刷以刷毛硬度適中的牙刷為宜。

二、牙齒過敏癥
牙齒過敏癥俗稱“倒牙”。易過敏的牙齒不能接觸冷、熱、酸、甜性食物;嚴重過敏時,還不能咀嚼較硬的食物。過敏的牙齒可以是一個牙或多個牙,可以是一側磨牙,也可以是兩側牙齒。一般發(fā)生在磨牙的咬合面、前磨牙或前牙的牙頸部和下前牙的切緣。發(fā)生咬合面和切緣過敏與咀嚼食物和切割食物有關;牙頸部過敏與刷牙刺激有關。
發(fā)生咬合面過敏的原因是:①與咀嚼習慣有關,習慣于單側咀嚼食物,使該側牙齒磨耗較多。②與飲食種類有關,如喜歡吃比較硬的食物,如油炸類、烤烙類、油煎類等食物。
對牙齒過敏的治療稱為牙齒脫敏療法。具有脫敏作用的藥物有氟化鈉甘油液、硝酸銀、麝香草酚、甲醛甲酚(F.C)等。市場上銷售的牙膏種類很多,如脫敏牙膏或防酸牙膏等。家庭生活中具有脫敏作用的食物有生大蒜、生茶葉、生核桃皮等。使用以上脫敏藥物或食物既方便、經(jīng)濟,又可達到效果。

三、四環(huán)素牙
四環(huán)素類藥物屬廣譜抗生素,曾廣泛用于臨床。1950年,人們發(fā)現(xiàn)四環(huán)素類藥物可使牙著色,并導致牙釉質發(fā)育不全。在少兒期牙齒處在生長發(fā)育的礦化期,四環(huán)素分子可與牙體組織內的鈣結合,形成極穩(wěn)定的螯合物,沉積于牙體組織中,使牙著色。由于羥基磷灰石晶體的表面積在牙本質中遠大于在牙釉質,因此著色主要發(fā)生在牙本質中。著色牙齒初呈黃色,在陽光照射下呈現(xiàn)黃色熒光,之后顏色逐漸加深。由于陽光的催化作用,切牙唇面首先變暗,而后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黃色。不同種類的四環(huán)素類藥物可使牙齒染上不同顏色,例如地美環(huán)素(去甲金毒素)使牙齒呈黃色,金霉素使牙呈灰棕色,土霉素使牙齒呈淺黃色。因此恒牙替換牙前,牙齒處于生長鈣化期,應避免使用四環(huán)素、土霉素類藥物。

四、氟斑牙
又稱斑釉,與飲用水中氟含量過高有關。嚴重影響健康、美觀,對患者造成了心理上的負擔和傷害。
氟本身對牙齒具有雙重作用。飲用水中氟含量過高產(chǎn)生氟斑牙,過低則形成齲齒,當飲水含氟量為1×10-6時,既有防齲作用,又不致形成氟斑牙。

五、牙髓炎
牙髓炎多由感染引起,主要感染源來自深齲,其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難以忍受的疼痛,冷熱酸甜均會刺激疼痛加劇。

六、根尖周病
根尖周病是指根尖周圍組織的炎性病變。多由于牙髓病繼發(fā)所引起。此外,過深的牙周袋也可引起根尖周炎。臨床上一般分為急性根尖周炎和慢性根尖周炎兩類。牙齒多表現(xiàn)為死髓牙、變色,對溫度刺激無感覺,持續(xù)性鈍痛,叩擊痛明顯,咀嚼疼痛,有牙浮動感或牙齒松動。頜下區(qū)淋巴結腫大且有壓痛,全身癥狀可有發(fā)熱,牙X線片可見根尖骨質破壞。

七、牙周組織疾病
牙周組織是牙齒的支持組織,包括牙齦、牙周韌帶和牙槽骨。它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兩大類。
1、牙齦炎(緣齦炎):牙齦炎是發(fā)生于牙齦緣及齦乳頭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又可分為牙齦炎和牙齦肥大兩類。牙齦炎多由牙齒清潔不到位引起,表現(xiàn)為刷牙或咀嚼食物時牙齦出血,齦緣充血呈紅色或暗紅色,牙齦水腫、光亮,少數(shù)病例有自發(fā)性出血或口臭。牙齦肥大者主要表現(xiàn)是齦緣及齦乳頭肥厚、增大。
2、牙周病:一般是由牙齦炎進一步發(fā)展而來。a.表現(xiàn)為牙齦炎癥病變,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是牙齦發(fā)紅、探診時出血。b.牙周袋,牙齦與牙根面失去貼附關系,分離并形成袋狀。c.牙槽骨的吸收和破壞。d.牙松動和移位。以上四大癥狀是牙周病的典型癥狀。就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的牙齒松動和牙齦出血以及牙石附著、口臭等。引起牙周病的因素很多,全身健康狀況差,營養(yǎng)不良,維生素缺乏都與牙周病的發(fā)病有關,而牙齒表面的軟垢牙菌斑(細菌團)和牙石,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原因。
牙周病是口腔主要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圍內均有較高的患病率,在我國的患病率更居齲病之上。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牙周病,尤其是牙周炎更將成為突出的保健問題。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人的十項標準中,第8條為“牙齒無洞,無疼痛,牙齦不流血”,要達到此項標準,我國還有很大的差距。

八、食物嵌塞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在吃完飯以后,總有些食物容易嵌塞到牙縫里面,感到很不舒服,必須用牙簽剔出來才行,尤其是中老年人,幾乎每頓飯后都要剔牙。塞牙究竟是不是病?用牙簽好不好?要不要治療呢?
食物嵌塞不能算作疾病,而是口腔功能的不協(xié)調、咬合關系不良的表現(xiàn),也是造成牙齦炎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它對牙齒的危害卻是很大的,往往因為長期塞牙而易使牙齒移位、松動或脫落,所以不應該忽視不管,應當及時就醫(yī),解除嵌塞帶來的痛苦及危害。
嵌塞是由于食物被強大咀嚼壓力擠壓到牙間隙內,而且多為一些蔬菜纖維或瘦肉纖維等堅韌的物質,能產(chǎn)生很大壓擠力量,使人感覺很不舒服,塞擠得很緊,不易取出來,必須用牙簽等工具慢慢挑剔才能出來。因其壓力很大,長時間嵌塞壓擠往往引起牙槽骨的破壞吸收,使牙根逐漸外露,并發(fā)生慢性炎癥。
在正常人口腔中的牙齒排列整齊,牙與牙之間緊密接觸,是不會發(fā)生塞牙的。到中年以后,由于牙齒磨損太多,和不斷地生理萌出移位,或者因各種疾病的侵害,牙齒接觸點松弛,就容易發(fā)生異物嵌入;有的則因為牙齒磨損,造成咬合壓力的不平衡,咀嚼時牙齒向壓力較強的方向傾斜,使牙齒的接觸不好,食物被壓入牙間,不能脫出,并造成嵌塞壓力,這是最多見的嵌塞因素,危害也最大,應當及時就醫(yī)治療。
以前,臨床上解決食物嵌塞的辦法不多,現(xiàn)今,隨著國內技術水平的發(fā)展,牙科的精密工藝,如嵌體、修復套冠等手法可幫您輕松解決。

九、牙隱裂
牙齒的隱形殺手,是牙科第三大常見病。牙隱裂又稱不完全牙裂或牙微裂,常不易發(fā)現(xiàn)。隱裂深入到牙齒內部導致牙齒敏感、疼痛,最終可引起牙齒裂開并造成牙缺失。咬合創(chuàng)傷力是誘發(fā)因素,應及早治療并加冠修復。

十、夜磨牙
有些青少年,晚間睡覺時會發(fā)出“嘎嘎”的磨牙聲,俗稱“夜磨牙”。它的危害很大,可導致牙齒磨損,繼而產(chǎn)生疼痛癥狀。長期“夜磨牙”還可能會破壞牙周組織而導致牙齦退縮,牙齒松動移位。夜磨牙患者常會感到顳下頜關節(jié)及咀嚼肌的疲勞或疼痛??趬|對夜磨牙患者能起到一定保護作用,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對因治療。
引起夜磨牙的原因很多,其中心理因素與局部因素占有重要地位,情緒緊張是夜磨牙最常見的發(fā)病因素。懼怕、憤怒、敵對、抵觸及其他情緒因素因種種原因難以及時表現(xiàn)時,就會隱藏在潛意識中,周期性地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來,磨牙癥就是表現(xiàn)之一。所以消除情緒緊張,形成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能有效預防“磨牙癥”的發(fā)生。此外,全身性疾病如胃腸道疾病等也可能成為磨牙癥的發(fā)病因素。積極防治這些原發(fā)疾病是治療“夜磨牙”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