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怒懟記者,引發(fā)60萬人點贊:這個社交潛規(guī)則,每個人都該懂

前段時間,有媒體實地探訪了李子柒的老家,首度公開了李子柒視頻的創(chuàng)作過程。
這本是一個很好的采訪機會,但視頻最后呈現出的結果卻差強人意,引發(fā)網友眾多吐槽。
這記者真的太不會聊天了。
首先,她問的一些問題,一聽就既不專業(yè)又尷尬。
比如,“你視頻里的那些非遺手藝,是本來就會的,還是后來學的?”
李子柒直接尬到笑場反問:

之后,李子柒聊到自學手藝遇到不懂時,會經常去請教客服,買東西“包教包會”。
結果,記者直接來一句:“教不會還找人家退錢???”

即便不是采訪,只是單純地聊天,這話接的也夠尷尬的了。
其次,她提的有些問題,老給人一種圍繞網絡上的爭議點下套的感覺。
?
看見李子柒調相機參數,上來就問:
“平時的空鏡你也要親自拍嗎?”

這話問的,真的很不友好,帶著先入為主的揣測和質疑。
李子柒聽完直言這再正常不過。

聊到拍視頻是否有腳本這個問題時,李子柒解釋完了,她也還是不依不饒:

依然是質疑的語氣,聽著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記者會問出這些問題,其一是想圍繞網友感興趣的點展開,其次就像網友說的,她本身的采訪功底可能的確不是特別好。
作為觀眾,我們也可以理解。
但最后采訪李子柒感情問題的這一段,看得真的叫人頭皮發(fā)麻。
“你也老大不小了,奶奶催你相親嗎?”

此話一出,氣得李子柒直接懟回去,直言她把天聊死了。

可人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這記者非但沒有停止,還直接上手,扯著李子柒衣角撒嬌,不依不饒地追問。

李子柒也不客氣,回應道:

結果記者說完“行啊”,又提了個差不多的問題。
李子柒第三次拒絕后,見她根本不打算翻篇才不得不跟她聊了起來。

看完前半段采訪,很多人可能只覺得這記者不會說話,情商不夠。
但最后的這段對話其實才是她最大的問題——沒有分寸感。
在一個正式采訪里,對嘉賓又是扯衣角撒嬌,又是死氣白咧地追問。
真的不專業(yè),更不體面。

同樣是媒體人,董卿的處理方式卻經常讓人覺得如沐春風。
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她在《朗讀者》里采訪徐靜蕾。
徐靜蕾說因為奶奶的去世,自己的生活發(fā)生了特別大的變化,甚至連弟弟的婚禮都沒去參加就跑到國外去了。

那段時間,她傷心到覺得一切都毫無意義。
接著,董卿又順著這個話題問了她幾個跟奶奶相關的問題。
但每次都點到為止,不刻意深入去挖一些容易讓人回想傷心事,情緒崩塌的點。
甚至巧妙地引用徐靜蕾即將朗讀的文章里的一句話安慰她,將基調往溫暖、積極的方向上靠。

接著,董卿問她:
“有什么特殊的時間,你會感受到她?”
徐靜蕾大概是想起了和奶奶有關的回憶,眼淚一下子就打濕了眼眶,情緒失控了。

見此場景的董卿什么也沒做,靜靜地在一旁等待她平復情緒。
當徐靜蕾嘗試分享,但依然失敗后,董卿只溫柔地說了一聲:
“沒關系,那我們去朗讀吧?!?/strong>

遇上這種敏感點,順著嘉賓的情緒深入聊,其實不論是挖掘嘉賓不為人知的一面,還是提升節(jié)目的收視率,都再合適不過。
但董卿并沒有這么做,依然還是點到為止。
從始至終,董卿都將徐靜蕾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她不方便作答的,也沒有一定要求她回答,換一個問題或者直接跳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便是了。
有分寸感的人,懂得換位思考,說話有度,舉止得體。
明白在什么場合就該說什么話、做什么事。
他真誠卻又不傷人,總是給別人留足余地,更不會將自己和他人置于尷尬的境地。

其實,分寸感這東西,不光只適用于兩個不熟的人之間。
關系再好的兩個人,也要懂得分寸。
電視劇《小歡喜》里,宋倩和董文潔是一對關系很好的閨蜜。
有一次,兩人在樓道里看見英子和方一凡擁抱,誤以為兩個孩子早戀了。

向來小心謹慎的宋倩害怕女兒受到傷害,就和董文潔商量,讓兩個孩子以后不要接觸了。
在宋倩眼里,方一凡一下子就成了洪水猛獸。
還說了很多傷害董文潔一家的話。
“方一凡就是未來的方圓,方圓就是未來的喬衛(wèi)東”
“方圓吃軟飯,連喬衛(wèi)東都不如”
“英子可是要考北大清華的方向,被方一凡影響還能考嗎?”

明明宋倩以前還夸過方一凡性格好,羨慕董文潔有方圓這樣的好老公。
可就因為兩個孩子的這個擁抱,宋倩連帶閨蜜一家都看不上了。
擠兌了人家一通,美名其曰的“為你好”,不過只是怕自己女兒受影響成績下滑。
?
把董文潔氣走后,還說了句“好心當成驢肝肺”。

宋倩覺得自己不把董文潔當外人才說了這番話。
說的好聽點是直腸子,說話不拐彎抹角,說得不好聽就是越界了,失了分寸。
換了誰,聽完也會不舒服。
沒有一丁點距離和私人空間,即便是親密無間的閨蜜,兩人之間也像藏著一顆炸彈一樣,時刻都可能有鬧掰的風險。
正如三毛所說:
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在社會心理學里,關系不同的兩個人,人際距離不同。
分寸感也一樣,其實就是一個度的問題。
?
而這個度,往往因人而異。
比如,同樣一個玩笑,你對朋友開,他可能會跟你一起捧腹大笑。
但如果你對陌生人開,人家可能就會有被冒犯的感覺。
李子柒和記者最后一段對話讓人覺得尬的原因,也是在這。
情感問題,如果換做是朋友之間的聊天,對方撒嬌也好,不依不饒也罷,都是很常見的場景和對話。
但換成了一個正式采訪上的記者來做這事,就哪哪都不對勁。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往往很微妙。
但所有好的關系,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自帶分寸感。
唯有把握好這個“度”,才能在人際交往中進退有度,收放得體。
也只有把握好合適的社交距離,保持兩人之間的分寸感,才能讓彼此都相處舒服。
愿這個社交潛規(guī)則,每個人都該懂!
來源于:旺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