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帶孩子做的科學小實驗(2):蠟燭燃燒
幼兒科學實驗▲ 人工智能學習
我們一起帶娃在“玩”中學

今天下班回到家,娃要我陪她玩。
我說好的,我們今天玩什么呢?娃說,我們玩上課游戲。
我說好,我們就上科學實驗課。
娃開心極了,說自己最喜歡上科學實驗課了。
哈哈,我說,好。
準備物品:
1支蠟燭、1個打火機、一個杯子(最好是玻璃杯)
準備過程:
1、先用打火機點燃一支蠟燭;
2、詢問孩子現(xiàn)在蠟燭是燃燒著的,我們有什么辦法讓蠟燭熄滅呢?

當我問孩子如何熄滅蠟燭時候。
孩子首先想到的是用水滅火,我又問還有其它方法嗎?孩子想到的是用嘴巴吹。
這和我今天要讓孩子實驗了解的知識有出入啊,因為我的準備物品里面有杯子,主要是要通過介紹通過用杯子蓋住蠟燭以后,讓小朋友觀察到蠟燭不是立即就熄滅,而是逐漸熄滅這個現(xiàn)象。
通過這個現(xiàn)象告訴孩子蠟燭燃燒需要有空氣。
我的做法是詢問孩子用杯子蓋住蠟燭,然后詢問孩子蠟燭會熄滅嗎?孩子說會,然后我問她是會立即熄滅,還是慢慢熄滅,并沒有直接詢問,而是讓孩子一起觀察現(xiàn)象,自己通過觀察現(xiàn)象來回答。
孩子自己觀察到蠟燭是逐漸熄滅的現(xiàn)象,只是還不太清楚到底是為啥?
我是告訴孩子燃燒需要空氣,我們蓋住了杯子,杯子里面燃燒用的空氣慢慢用完了,蠟燭就逐漸熄滅了。
至于這個孩子能不能理解和記住,我覺得倒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和孩子玩科學實驗游戲打發(fā)了陪孩子的玩耍時光,讓孩子觀察到了現(xiàn)象,有了印象,以后長大了學到了空氣和燃燒相關的知識時候能夠回想起來小時候做過的實驗,幫助理解就足夠了。
記得看過的一本書上說,上了中學孩子學習物理等學科感覺特別困難,總覺得云里霧里,不知道天上哪里掉下來那么多的抽象概念。之所以難以理解的原因就是缺乏足夠的經驗背景和感性知識基礎。
?
我跟孩子們玩科學實驗其實也就是希望通過陪娃做各種非常有趣的科學實驗,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
?
希望能夠誘發(fā)了孩子的科學興趣,點燃了他們心中的火苗,播下一顆科學的種子。
實驗需要改進的地方:
1、這個實驗最好用玻璃杯,因為杯子蓋住蠟燭,蠟燭并不會立即熄滅,避免塑料杯被燒壞。
2、最好準備3只一樣的蠟燭和3個大小不同的玻璃杯,這樣對照實驗,會看到最小的玻璃杯里面的蠟燭最先熄滅,最大的玻璃杯里面的蠟燭最后熄滅,更容易讓孩子理解熄滅跟杯子里面的空氣多少有關系。
實驗收獲:
最大的感觸就是對于小孩子來說,什么都是新鮮有趣的,什么都要去好奇玩一下,好奇心真的是滿滿,應該抓住孩子小,好奇心強,多陪孩子玩一些科學實驗,提高了陪孩子玩的質量。
既避免孩子去玩手機,又增強了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真是一件非常值得堅持的事情。
真正等到孩子大一些了,可能對很多事物都不在那么好奇了,真要到那個時候想再給孩子玩這些科學實驗,孩子也并不一定感興趣了,好時機,不能錯過呀!
—End—
我們一起帶娃“玩”中學!
茫茫人海中相遇,都是一種緣分,我是琦爸,希望用科學游戲、人工智能學習和親子閱讀來陪伴孩子成長,培養(yǎng)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和思維方式。
育兒先育己,做父母的路上,我們一起身體力行,共同成長。
如果您也是一位孩子寶爸寶媽,也想帶孩子玩出新花樣,請加入琦爸組建的“父母研習社”,我們一起踐行帶娃“玩”中學。
本文原創(chuàng)首發(fā)(轉載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