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xì)說詞牌名念奴嬌的由來

34.眼色媚人: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常(此處的文字與網(wǎng)絡(luò)流傳的版本不同)一日離帝左右。每執(zhí)板當(dāng)席顧眄,帝謂妃子曰:“此女妖麗,眼色媚人。”每囀聲歌喉,則聲出于朝霞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宮妓中帝之鐘愛也。
?
譯文:皇宮內(nèi)有位名叫念奴的歌妓,她的姿容秀美,擅長唱歌,從來沒有離開過皇帝的身邊。當(dāng)念奴手持歌板、在座位上左顧右盼時,唐玄宗對楊貴妃說:“這姑娘的聲音令人著迷,她的目光也是魅力十足?!泵慨?dāng)念奴揚起歌喉,唱出婉轉(zhuǎn)動聽的歌聲時,那么,這段歌聲必然是激越、清亮的,仿佛能穿過空中的朝霞——即使有鐘、鼓、笙、竽等樂器的強(qiáng)烈干擾,也阻止不了。在皇宮內(nèi)的眾多歌妓中,念奴是最受唐玄宗喜愛的一位。
?
點評:在宋詞之中,有個名為“念奴嬌”的詞牌名,就是為了紀(jì)念本文中的念奴。唐朝高官元稹在他的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中,曾用下列詩句描寫念奴的生活和工作:
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
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燃燭。
春嬌滿眼睡紅綃,掠削云鬟旋裝束。
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
這段詩句的譯文如下:
高力士四處傳喚、尋找著名女歌星念奴,
念奴正偷著和貴族的公子們共度良宵呢!
經(jīng)過片刻追尋后,找到她,又接連催促,
在皇帝特令下,長安的街上燃起了燭火。
睡在紅紗帳里的她滿眼春意、嬌艷欲滴,
迅速將自己的頭發(fā)梳理整齊、穿好衣服。
念奴來到皇宮后,剛剛揚起美妙的歌喉,
邠王李承寧隨即吹起管笛,為歌聲伴奏。
在此處,元稹有以下注解:念奴,天寶中名娼。善歌。每歲樓下杯醭宴,累日之后,萬眾喧隘,嚴(yán)安之、韋黃裳輩辟易不能禁,眾樂之罷奏。明皇遣高力士呼于樓上:欲遣念奴唱歌,分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其為當(dāng)時所重如此。然而玄宗不欲奪俠游之盛,未嘗置在宮禁,或歲幸湯泉,時巡東洛,有司遣從行而已?!?/p>
將這段注解翻譯成白話,就是:
念奴,是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擅長唱歌。唐明皇每年都在長安的花萼相輝樓下舉辦盛大的宴會,數(shù)日之后,因為人多地少,賓客們喧鬧不已,連嚴(yán)安之、韋黃裳這些人都束手無策,無法制止,各個演奏樂曲的藝人都停止了工作。唐明皇派高力士在樓上高聲宣布:“皇上打算叫念奴過來唱歌,還讓邠王李承寧吹管笛伴奏,有人愿意聽嗎?”沒有一位來賓不默默的聽從皇帝的旨意。當(dāng)時,念奴受到的重視,都像上文中提及的這樣。然而,唐玄宗不想奪走游俠們的心頭之愛,所以,從未把念奴安置在宮中。只是在他每年去華清池泡溫泉時,或前往東都洛陽巡視時,才偶爾派相關(guān)部門的官員通知念奴,讓她陪同而已。
上文中提到的嚴(yán)安之,在《舊唐書 酷吏傳》中有所提及,他在開元年間,曾擔(dān)任河南丞,這人在捶打罪犯時,唯恐對方不死,所以在用刑的間隙,專門挑出罪犯身上被打腫的地方和潰爛的部位,然后朝這些區(qū)域繼續(xù)大力抽打。直到那人血流滿地、痛不欲生,嚴(yán)安之才眉開眼笑。根據(jù)《資治通鑒》中的記載,唐玄宗曾于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正月十八日在洛陽的五鳳樓設(shè)宴,圍觀的百姓們同樣大聲喧嘩,衛(wèi)士們揮棒如雨也制止不住,唐玄宗只好請來嚴(yán)安之,嚴(yán)安之用手中的笏板在現(xiàn)場畫出了一條警戒線,說:“越過此線的人必定被處死!”這才解決了難題。韋黃裳曾擔(dān)任萬年縣(首都長安的附郭縣)縣尉,后在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升為浙江西道節(jié)度使。由此看來,韋黃裳也是一位極具能量的官員。
盡管元稹對念奴的記載與本書中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出入,但雙方對念奴的贊美是異曲同工的——跨過千年的歷史長河,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念奴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