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級美劇的原作——《環(huán)形物語》&三部曲。

如果你是一個美劇愛好者,那么你一定看過《環(huán)形物語》。如果你不是美劇愛好者,那么你也聽過《環(huán)形物語》。這是一部評分并不算高的美劇,每一集近一個小時的時長和緩慢的敘事足已勸退被習慣快節(jié)奏的觀眾。
這是一部被低估的美劇。它不適合被快餐式美劇慣壞的觀眾,它是獨樹一幟的。畢竟《環(huán)形物語》主打的就是一次放松身心的旅程,就像陳星漢的游戲一樣。
今天,我們就來嘮一嘮《環(huán)形物語》的原著以及同系列的作品。

《環(huán)形物語》改編自西蒙·斯塔倫海格同名視覺小說《環(huán)形物語》。其實西蒙·斯塔倫海格作品一共有三本,《環(huán)形物語》只是第一本,其余兩本是《洪水來客》與《電幻國度》。每一本都有一個硬紙書套,用來保護書本不受損害。
說是三部曲,但就其故事與風格而言,《環(huán)形物語》與《洪水來客》是一個系列,《電幻國度》是另一個系列。但由于出版的緣故,《電幻國度》最先在國內(nèi)出版,其次才是《環(huán)》與《洪水》,所以造成了《電幻國度》是前傳的錯覺。
既然是視覺小說,那么重點就是圖像。當我拆開包裝,翻開封面時,我驚呆了。所有的插圖都是一筆一筆手繪而成,而精細程度完全媲美用特效軟件做出來的虛構場景,遠觀足以媲美照片。當你細看才會明白這是畫,才會發(fā)現(xiàn)畫師細膩的筆觸與對細節(jié)的完美把握。


《環(huán)形物語》
我出生在瑞典的一座城市,政府在這里修建了設施“環(huán)”。我從出生,長大,童年,青春期都是在這里度過的,都與環(huán)密不可分。我時常和朋友在荒野中探索,或者在散熱塔的注視下滾雪球,打雪仗。有時候聚在一起分享者四處搜集的傳言,或者在夜幕下額度停車場相互道別。各種機械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機械的叛亂,沒有人類的戰(zhàn)爭,只有平靜似水的生活和四處冒險的周末。
恐龍在森林中出沒,機械漫步荒野,這就是我的童年。



《環(huán)形物語》更像是一本觀光指南與日記,沒有任何華麗的修飾,樸素自然。

《洪水來客》
《洪水來客》緊接上一本,講述了環(huán)設施供水泄露導致洪水爆發(fā),我和家人移居別處的故事。
洪水來襲,我和母親離開了故居,和母親的好朋友警長住在一起。童年時的朋友和經(jīng)歷成了美好的回憶。青春期的我結(jié)識了新的朋友,開始了新的冒險。沉默的警長,努力工作的父親,性格怪癖但無話不談的工程師,還有少不了的都市傳言。這些伴隨著我青春期。
我會和新朋友在環(huán)設施周圍探險,在叢林里扮演間諜,在工程師家玩磁盤游戲,妄想著那神秘的紅色磁盤是否儲存著國家機密,到頭來卻是賀卡。

機械流浪,流浪的類人機器披上了鮮艷的布料,戴上奇異的裝飾。宛如印第安人般生活在沼澤地區(qū)。


一種機械與生物組織的結(jié)合品出現(xiàn)了。沒有人知道它們的起源。

1998年,環(huán)時代終結(jié),我再次回到了故鄉(xiāng)。環(huán)時代的記憶在我們這一代終結(jié)。這是一段獨有的記憶與體驗,同時這一段記憶早晚會和其他的記憶一樣隨風而逝。

西蒙出生于瑞典,所以《環(huán)》和《洪水》以他最熟悉的家鄉(xiāng)為藍本,加上自己獨有的構思與改變。



《電幻國度》
如果說前兩本是科幻青春劇,那《電幻國度》,相較于前兩本可以說是風格迥異。
地點來到1996年的美國。我們的主角小女孩帶著一個機器人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歷險。故事跨越沙漠、山區(qū)、峽谷,最后來到海灘。每一個區(qū)域的場景都進行了細致的描繪。沙漠的荒涼、山區(qū)的叢林、峽谷的鄉(xiāng)村、海邊的城市,當然也不缺乏各種各樣的機器。
沙漠的風格是明朗燦爛的,而后三個區(qū)域的風格可以說是陰郁昏暗的,基本上都是陰雨蒙蒙。
路上隨處可見帶著鳥頭形頭盔的尸體。正是這些頭盔造成了災難。



巨大的機械在冷峻的背景下顯得雄偉高大,


小女孩抵達了目的地。她是來尋找他的弟弟,而弟弟就在屋里通過頭盔控制著那個機器人。

最后他們驅(qū)車來到海邊。結(jié)尾只有一輛空車,海灘上只有一個頭盔和一具破機器人。

而最后的最后,這本書還附帶了音樂專輯。掃描二維碼就可以享受同名專輯,親測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