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潮”背景下的年輕人
單身不意味著貧窮,反而很多單身者非常富有,這就是所謂的單身貴族。但是,光有錢不代表是貴族,同時必須具備很強的獨處能力和資本。
青年是否主動選擇單身?
以往,青年單身多以政治或人口結構性因素引致的被動單身為主要特征,單身人群以低教育程度、低收入、男性為主;而此次青年單身浪潮除呈現(xiàn)被動單身的特征外,還呈現(xiàn)出青年人主動選擇單身的新特征:城市地區(qū)尤其是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青年單身的比例較高;女性單身人口比例的增速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高的青年人群的單身比例普遍較高,且受教育程度對于女性的影響更為明顯,相當一部分高學歷青年(尤其是女性)主動選擇單身?,F(xiàn)階段,青年人在婚育意愿和決策上更為多元、分化,反映了我國青年單身現(xiàn)象更為普遍、原因更為復雜,呈現(xiàn)出“被動單身”與“主動自發(fā)”共存并重的特征。
據(jù)統(tǒng)計,我國目前有單身人口2億多人——如果從絕對數(shù)量來看,這個數(shù)字著實不小,但是,將這2億多單身人口與我國14億多的總人口作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其占比不到20%。在全世界都面臨“單身潮”背景下,即便我們身邊選擇單身的年輕人正越來越多,但冷靜下來就不必談虎色變。我們要看到,在不到20%的單身戶中,有相當比例屬于喪偶沒有再婚,以及離婚的單身狀況,此外,近兩年離結率曾一度高達44%,有100對年輕人結婚就有44對離婚,客觀地看這樣的“單身”,以后可能會有變數(shù)。
理性看待現(xiàn)在的“單身潮”,還要注意到促成這種“潮流”的向好因素。
比如,有相當數(shù)量的女性主動選擇單身,背后是女性群體平等勞動權益受到更好尊重、得以充分保障。和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狀態(tài)大為不同的是,當今社會女性群體不再受制于“男主外女主內(nèi)”依附于另一半,而是以平等、自主姿態(tài)參加社會生產(chǎn)勞動;女性在我國勞動力市場占比45%,有了自己獨立的收入,選擇單身的權利才有了堅實物質(zhì)基礎。而且,正是因為來自社會,甚至就是年輕人的父母及親屬的輿論環(huán)境漸趨開明平和,在傳統(tǒng)社會被認為不可思議的單身或離婚,在當今社會很少引來大驚小怪的詫異目光。
如果選擇單身,那么選擇單身的資本必然要有穩(wěn)定獨立的經(jīng)濟收入,獨居的健康心志,還得有健康體魄。若具備這三個條件,且有自己矢志不渝的奮斗事業(yè),那你單身雖有遺憾,但人生還算完美。
單身,為什么要具備這三個資本,人生才可能完美呢?
一;經(jīng)濟獨立并且收入穩(wěn)定是單身的首要條件。民以食為天。人,無論是否單身,首先要生存,吃穿住行、生老病死都必須要花錢。一文憋死英雄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無錢寸步難行啊。理論讓講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無論你理想多么偉大,想象力多么豐富,都得回歸現(xiàn)實,要解決了吃飯生存的問題,才能單身。
二;心志。單身漢也好,單身女郎也罷,在生活中要守得住心理的孤寂,生理的折磨。也就是說,內(nèi)心堅強,毅力頑強,堅守自己的信念,并為之不懈奮斗。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例如樸槿惠,就是獨身的典范。
三;強健的體魄。身體是人生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完了,因為沒有配偶來扶持你,慰籍你,照顧你,……孤獨無助,那結局將是讓人難以想象的悲劇。
人的本性是不愿意孤獨的,一個人選擇過單身生活也需要勇氣,因此單身貴族必須有強大的精神狀態(tài),練就保持愉悅情緒的本領。選擇單身就意味著喪失天倫之樂,只有強大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充實一個人的生活,單身者應該為自己營造一個相當豐富的精神世界,以獲取獨自生活的樂趣。只有強大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讓單身者耐得住寂寞,抵制紛繁的世界帶來的種種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