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就被裁員的我,后悔20歲時沒看透這4件事!

# 改變自動駕駛模式
總是會無限次認同童年對自己的評價,在童年不良認知圖式里面有很多種描述。可以試著去了解一下,然后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我習以為常,覺得是性格的標簽,其實都是用得順手早就習慣的工具而已。
不要繼續(xù)體驗小時候的創(chuàng)傷和委屈,用今天來重復昨天的惡果。
嘗試改變。
**寫認知重建日記**:通過特定形式的記日記方式幫助自己覺察不良認知,然后重建新的認知和感受。找到自己行為模式背后的一些原因。
# 太急于維持自己自律
別逼自己過度自律。給一些看似無意義的行為賦予一定意義,找到行為背后滿足了自己的什么需求。
然后試著換一種方式去滿足這種需求。
"當我能接納自己原本的樣子時,我就能改變了"
# 沒有看透那些讓我不舒服的人的本質(zhì)
學習**投射**概念,別人對我的貶低,很多時候源于他們想要把內(nèi)心的焦慮投射給我。和關系一樣,只關注情緒本身就好像只關注水面上的漣漪一樣,做出課題分離,知道對方的內(nèi)心大概在想什么,然后分離開。不要背負別人的課題而讓自己痛苦。
# 誤以為職業(yè)道路就像升級打怪
## 防御性悲觀
隨時告訴自己,悲劇可能隨時發(fā)生。
如果只能接受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等于一開始就把自己置于痛苦之中。
## 策略性樂觀
不因別人發(fā)光而覺得自己黯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