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之財富篇
對個人來說,除了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這兩個最重要的根基之外,那么財富對一個人的幸福也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當然,除了極少數(shù)的有金錢之外的追求而不在乎金錢的人以外,我們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幸福感都會被所擁有的財富所左右。對我這種普通人而言,我覺得財富多一點和自己的追求并不沖突,況且很多時候是有了足夠的財富才會自由,有了自由以后才會明白自己真正的追求是什么。馬斯洛需求曲線也說明了人類需求的初級階段是先解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食物需求和性需求),然后才是精神層面的追求。
對我們普通人來講,財富自由意味著你不會再為了生存去工作,而是為了自己的喜好去工作。人有了自由以后才談得上發(fā)展,個人全面的發(fā)展,這是非?,F(xiàn)實的事實。
財富的積累是永恒的話題,今后在我的寫作中可能會有較多的篇幅,首先說明我目前沒有實現(xiàn)財富自由,本人也在學習中,我會持續(xù)不斷地學習且實踐,腳踏實地去按照我的目標去做,我會將我的經(jīng)歷和想法分享給大家。如果成功了,不但可以“獨善其身”,還可以“兼濟天下”。
首先要弄清楚財富自由的定義,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比較,我覺得比較靠譜的說法來自于《富爸爸窮爸爸》書中的定義,就是當你的被動收入大于總支出時你就財富自由了。什么叫被動收入?被動收入就是不靠打工賺取的收入,凡是靠打工賺取的收入,哪怕你的級別再高工資再多,那也不是你的被動收入。被動收入是你睡覺時都會產(chǎn)生的收入。
有關“被動收入大于總支出”的話題,有個非常有名的4%法則不得不說,很適合我們普通人實現(xiàn)財富自由。4%法則:就是把本金投入到一個指數(shù)基金中,拉長周期看,比如20年,假設指數(shù)基金平均每年產(chǎn)生4%的收益,如果這4%的收益能滿足你的總支出,那么你就財富自由了。
有這里面有三個變量:第一,你的被動收入的金額;第二,你的總支出的金額;第三,4%的收益。
比如你每年的被動收入可以是10萬也可以是30萬?被動收入是由你的本金和年平均收益決定的,是可以變化的。再者,你每年的總支出可以是10萬也可以是30萬,這是由你的消費欲望決定的。最后,年化收益不可能每年都一樣,有些年份好,有些年份差,4%的收益指的是拉長周期來看的年平均收益率,A股的指數(shù)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3%左右。在這三個變量中,你可以控制的是你每年可以積攢的本金,你還可以控制的是你每年的花費和開銷,但你不能控制的是年化收益率,特別是短期波動的年化收益,因為有些年份高有些年份低。所以我們應該去控制我們能控制的,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我們不能控制的事情上。
4%法則這里面有個漏洞,就是忽略了通貨膨脹,考慮通脹的影響,10%的年平均收益率較為合理。以后有機會可以展開聊。
總之,適合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路就是控制不必要的花費,把節(jié)省下來的錢去做投資。實現(xiàn)財富的自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期望一夜暴富是人性的弱點,這個弱點非常容易被人利用,大家需要有正確的認識。
投資是一門大學問,我們普通人需要做的是不斷地學習,慢慢積累自己的本金同時積累自己的知識與認知水平,先從指數(shù)基金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投資,慢慢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