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真正能“渡”你的,是45歲到55歲這十年的因果

01
有道是“天不渡人,唯有自渡。人若自渡,必有天渡?!?/p>
老天照顧人,這當然是好事。而老天不照顧人,讓人自己渡自己,這也是常態(tài)。有些時候,與其期待老天保佑,不如期待自己的強大。
這個世界有八十億人,就注定有八十億種不同的人生,以及八十億種不同的苦難。如此,哪怕老天想要救人,也有心無力。所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情況就出現(xiàn)了。
能夠通過競爭考驗的人,個人的能力也不會差到哪里去,那他們就能靠自己堅強地活下去。而通不過競爭考驗的人,也許就只能倒霉了,怨不得別人。
所謂的大考驗,不會在人之早年的時候出現(xiàn),只會在人之中晚年的時候出現(xiàn)。年輕的時候,多半是歷練的時間。而中晚年的時候,才是經(jīng)歷考驗的時間。
對于普通人來說,要重視45歲到55歲這十年的遭遇。倘若行差踏錯,就會自食惡果。

02
眾所周知,45歲到55歲是人生最黑暗的十年。
在這十年當中,人們的身體精力大不如從前了,就連賺錢的效率也降低了。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他們也愈發(fā)覺得力不從心了。
從45歲開始,絕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都開始走下坡路,有些人還成為了醫(yī)院的常客,整日吃藥,身心逐漸變得糟糕起來。
如果只是身體的問題就算了,再加上職場對于中年人的歧視,讓中年人越來越賺不到錢。有存款的人還好,但又有多少人,擁有安穩(wěn)到老的養(yǎng)老錢呢?
在這個年頭,不生病,不負債就不錯了,又何談追求所謂的“安穩(wěn)”呢?有些生活的壓力,是不可避免的。而有些生活的壓力,是自己給自己的。
比如說,人到中年,經(jīng)常跟別人攀比,特別好面子,不懂得拒絕別人,那他們輕則損失錢財,重則影響家庭,反正人財兩空的事兒很常見。
只能說,中年過后,一步錯,步步錯,做人還是要謹小慎微一點比較好。

03
從45歲開始,真正能渡你的,是你所選擇的這些因果。
一、勞逸結(jié)合,不透支身體的因果。
當代的中年人,為什么身體越來越差呢?因為他們都缺乏“勞逸結(jié)合”的習(xí)慣,覺得自己拼命工作了,就能賺到更多的錢,讓家人過得更好。
殊不知,打工人不是老板,就算他們拼命打工,了不起一天賺幾百塊,又能做什么呢?等身體出問題了,需要進醫(yī)院了,才發(fā)現(xiàn)打工的錢,還不夠治病。
為了家庭著想,為了往后余生著想,也為了兜里面的錢財著想,最好就不要透支自己的身體了,能夠休息,就及時休息。身體好,或許是最高明的省錢辦法。
二、降低貪念,少放縱欲望的因果。
一切禍源,皆從“貪”生。這人世間所有的不幸和悲劇,都跟人之貪婪的內(nèi)心有關(guān)。做人過分貪婪,不知足,就容易走了歪路,害了自己。
你能賺一萬元一個月,但你看到某些人賺五萬元一個月,所以你就會羨慕別人,?產(chǎn)生了攀比和嫉妒的心理。如此下去,欲望就會扭曲你的想法。
適當?shù)挠?,可以激發(fā)人之潛力和動力。而過度的欲望,則會扭曲人心,百害而無一利。

04
三、摒除雜念,極簡生活的因果。
雜念多者,煩惱叢生。雜念少者,瀟灑自由。世人匆匆忙忙,卻不知雜念皆從心生,還以為是別人害了自己。殊不知,是自己自作自受。
現(xiàn)代人都喜歡做加法,而不喜歡做減法,認為做減法就是沒出息的意思。所以,越是做加法的人,腦海中的雜念就越多,以至于負擔特別重,心緒特別煩躁。
真正有遠見的人,不會過繁雜的生活,而只會過極簡的日子。腦子簡單點,生活樸素點,人心純粹點,或許洗盡鉛華的人們,可以活得更長久。
四、不爭不怨,對得起良心的因果。
所謂“人從巧計夸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p>
人們都認為自己的心思縝密,腦子當中的計策不錯,卻不知在老天的眼中,這不過是小兒科罷了。人縱使有千算萬算,也比不過天之一算。
到了一定的年紀,就不要爭太多了,淡然點活著就好。該是你的東西,你自然能得到。而不屬于你的東西,哪怕你再怎么爭取,勞累自己,也還是一無所得。

05
寫到最后
45歲到55歲這十年,從表面上看,是努力打拼的過程。而從實際的角度來說,是修身養(yǎng)性,涵養(yǎng)心靈的過程。
所謂“吾日三省吾身”就是這個道理。每個人都需要時刻反省自我的不足,以求更好地完善自身,得到更好的善報。
善報,并非源自于天上,而一直在自己的心間,只是我們忽略了,便受苦受罪罷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