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牙疼吃什么藥(5種常用于反復上火)
上火牙疼吃什么藥(5種常用于反復上火)
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老百姓叫口瘡,中醫(yī)叫口舌生瘡,西醫(yī)叫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復發(fā)性口瘡、復發(fā)性阿弗他口炎,有時可延續(xù)數(shù)月,甚至二三十年,是最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平均每5個人里就有1個有口腔潰瘍。
在中醫(yī)里,口腔潰瘍屬于口瘡、口疳的范疇,認為本病由火邪上炎導致,民間俗稱“上火”。
但中醫(yī)之火有虛實、臟腑之分。中醫(yī)講,心開竅于舌。同時,脾主肌肉,其榮在唇。所以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大多與心、脾二臟有關。
一、心實火:舌尖紅,口瘡多在舌尖
心火旺,表現(xiàn)最突出的,是舌尖特別紅,口腔潰瘍多在舌尖周圍,還伴有心煩、失眠、咽喉痛、小便色深而少、便秘等癥狀。
中成藥:導赤丸
組成:連翹、黃連、姜梔子、木通、玄參、天花粉、赤芍、大黃、黃芩、滑石。
適用人群:
清熱瀉火,利尿通便。用于火熱內盛所致口舌生瘡、咽喉疼痛、心胸煩熱、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二、胃實火:潰瘍多在舌邊或口腔黏膜,兼有牙齦腫痛、口臭
胃實火多由過食油膩、甘甜、辛辣的食物,嗜酒,情緒緊張等外界因素引起,潰瘍多在舌邊或口腔黏膜。
中成藥:清胃黃連丸
組成:黃連、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參、地黃、牡丹皮、天花粉、連翹、梔子、黃柏、黃芩、赤芍。
適用人群:
清胃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胃火上炎所致牙痛、牙齦腫脹或潰爛、口干口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癥狀。
三、心火+胃火:口瘡位置不固定,熱象明顯
有時候不只是一種上火,還有心火和胃火夾雜的情況。
中成藥:牛黃清胃丸
組成:人工牛黃、大黃、菊花、麥冬、薄荷、石膏、梔子、玄參、番瀉葉、黃芩、甘草、桔梗、黃柏、連翹、炒牽牛子、枳實、冰片。
適用人群:
用于心胃火盛,常見頭暈目眩,口舌生瘡,牙齦腫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等。
四、心脾濕熱——口瘡紅腫較重,舌苔黃厚
濕熱是除熱象之外還兼有濕證,多見口瘡周圍紅腫,表面黃苔,中間凹陷,四周隆起,紅腫熱痛較為嚴重。
中成藥:復方珍珠口瘡顆粒
組成:珍珠、五倍子、蒼術、甘草。
適用人群:
清熱燥濕,生肌止痛。用于心脾濕熱證,常見口瘡周圍紅腫,周圍紅腫,中間凹陷,表面黃白,四周隆起,紅腫熱痛,口干口臭,舌紅、心煩燥熱,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五、虛火——好發(fā)體弱的人,中老年人
除了實火之外,虛火型口腔潰瘍常常被忽略,常因為心情不暢、勞倦過度及先天不足,表現(xiàn)為平日里正氣不足,口腔潰瘍兼有內熱,手腳心熱,口干咽燥,病程較長,小便清,好發(fā)于陰虛體弱的人,和中老年人。
中成藥:口炎清顆粒
組成:天冬、麥冬、玄參、山銀花、甘草。
適用人群:
用于肺腎陰虧,潮熱盜汗,虛火上炎所導致的口瘡。
除上面的中成藥外,還有多種用于口腔潰瘍的中成藥,可根據(jù)證型及癥狀來選擇,如:
用于心脾積熱口腔粘膜反復潰瘍的雙花百合片;
用于風熱上攻型口瘡的黃連上清丸;
用于典型陰虛火旺型口腔潰瘍的知柏地黃丸;
以及外用于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的西瓜霜噴劑等。
小貼士:
口腔潰瘍通常熱證居多,用藥以寒涼藥為主。寒涼藥的特點是不宜久服,傷胃。因此,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脾胃虛寒、大便溏稀者慎用。癥狀消除后,應及時停藥。
如果口腔潰瘍出現(xiàn)單個潰瘍超過一個月以上沒有愈合,或潰瘍形狀不規(guī)則,底部凹凸不平,摸起來發(fā)硬,或口腔潰瘍發(fā)作的同時伴有關節(jié)痛、皮疹、乏力、發(fā)熱等癥狀,提示可能伴隨其他較為嚴重的疾病,建議及時醫(y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