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INTP的「社恐」與「情緒」(含INTJ對比)

作為一個intp,看完骨哥的這一期真的產生了很多感受,所以想補充很多點。當然歡迎各位指出我說法的漏洞和不足~
那在這里,我以視頻的順序來寫我的筆記。
1. 關于intj和intp的觀點交鋒
由于我是intp;我爸,很遺憾地,是entj。intj和entj自然是有不同點的,但entj和intp的矛盾點應該是能把intj和intp的矛盾點體現地最為淋漓盡致的了。所以自認觀察和分析了那么多年,真的能夠得到很多觀點會如此沖突的原因。(其實不僅是我爸,我還有兩個朋友是intj,也能用于分析并強烈地感受到兩者的區(qū)別)
因此,請讓我在此淺淺分析一下為什么會有這么激烈并深刻的矛盾、糾紛。
1. 對事情的“結果”、“后續(xù)影響”,以及事情發(fā)生的“起源”、“發(fā)展的原因”的態(tài)度是截然不同的。這個主要是Ti和Te的作用。intp在不忙、休閑的時候會更多地用邏輯思考后者,而intj會更考慮前者;intp只會在事情很重要、要謹慎考慮時才會比較關心前者,反之intj也是只會在這種情況才會更關心后者。也就是:一般情況下intp:Ti>Te,intj:Te>Ti。這是相當大的沖突發(fā)生點。intp可能會覺得intj過于“短利”或“狹隘”,而intj可能會覺得intp“幼稚”。
2.對于“未來的可能性”,二者的態(tài)度也是截然不同的。當然這里就是Ne和Ni的區(qū)別了:一般情況下,intp:Ne>Ni;intj:Ni>Ne。intp可能會覺得intj對未來的走向“過于篤定”,而intj可能會覺得intp“過于隨波逐流”,“不夠長遠”。
3. 接下來最有可能成為沖突發(fā)生點的就數TeFe了。比如:一般情況下intj:Te>Fe,intp:Fe>Te。這就會導致intp容易覺得intj“過于功利”、“過于強硬”,intj容易覺得intp“優(yōu)柔寡斷”、“不會決斷”。
2. 關于intp和intj社交表現區(qū)別:
我曾經觀察過intp和intj的社交表現差異。與其說哪個更穩(wěn)定和得體,我則認為是兩者都不穩(wěn)定、都容易不得體,但兩者的“不穩(wěn)定”和“不得體”是不同方面上的。注:特別是up主,看到了如果覺得我這里說得不對,一定要反駁我!請反駁我!讓我知道我錯了!當然歡迎其他人指正!
intp:
穩(wěn)定:
穩(wěn)定地希望社區(qū)氛圍和諧,希望自己能融入社交,更希望不要為社交環(huán)境添亂;無論多么不知道怎么社交也不怎么會討厭環(huán)境和群體本身,除非社交氛圍很詭異。只要社交氛圍顯得包容些,無論有什么樣性格的人在,往往intp是那個很真誠、很開朗、很可愛,像個小狗狗一樣會對社交氛圍不離不棄的存在。
明確知道自己有某種“親和力”,也很愿意散發(fā)出這種“親和力”,在自己熟悉的場合和友善的環(huán)境里這種“親和力”會格外明顯。intp也有能力通過分析把不那么熟悉的場合變成某種層面上自己熟悉的場合。
不穩(wěn)定:
①前期:容易批判自身社交能力,容易因為自己的過往經歷下判斷認定自己不善于在某種場合社交(不覺得自己能維系好社交氣氛)而在某些時候放棄社交,從而讓別人對自身有誤解;也容易誤判社交環(huán)境本身,容易輕信自己的思想和判斷就是正確的,而其他的都不合理,從而放棄理解社交場合。然而容易因自我批判或無法理解環(huán)境,進一步放棄解開他人對自身的誤解。只有當intp有過較多的、成功的社交經歷之后(也可以說成熟之后),才會使這一項變得不那么致命。
②中期:盡管很有可能因為邏輯思維體系更完善(或更自信)不會那么快放棄社交,但可能在嘗試的時候容易“用力過猛”:為了活躍氣氛表現得過于活潑,反而顯得缺乏思考或沒有禮貌;為了調和氣氛做很多一廂情愿的事,但踩錯了點反而使氣氛更加尷尬;為了少犯上述兩類錯誤表現得過于謹慎小心,從而在合適的時機時反而猶豫......然后就回到早期了。
③后期:能把握好社交的“度”,且喜歡用自己的“親和力”調和好身邊的各種社交場合。這時候才拜托不穩(wěn)定。
得體:
那就是intp 前+后期 才會有的社交性質了。
①前期:不容易強迫自己在不擅長、不認可的社交場合社交,剩下的場合都能散發(fā)很強的親和力和比較積極正向的態(tài)度。也就是:“只做自己做得好的,所以能做得好的都做得很好,不難看”。
②后期:甚至在不擅長的社交場合,也能把自己“不擅長社交”這件事也轉化為一種“親和力”,并通過這種方式委婉地避免處理不了的場合。也就是:“能把做不好的通過做得好的事繞掉,所以做不好的也不會變得難看”。
不得體:
那這就是前中期會有的性質了。
①前期:在不熟悉的場合放大場合氛圍的不可控感和不合理感,進而放棄嘗試融入或理解社交群體,也就難以做到“待人親和”、“待人以禮”,也就會疏忽很多,進而表現得不得體,比較難看。
②中期:雖然不會那么快放棄融入社交群體了,但其實這也是癥結所在。實際上這時候不可控感還是會被放大,而且這時候intp還掌握不了合適的度,會在自己的弱勢項上也反復糾結,而無法放開融入社交群體。即使ta們有意識想盡量做到“待人以禮”、“待人親和”,但往往連最容易做到的是“親和”都難以做好,更別提“有禮貌”了,因為這時候ta們大概率為了強迫自己應付應付不來的社交,負擔過大導致手笨腳笨、事故頻出。這種負面的效應有時候甚至會連帶intp喪失自己對熟悉場合的社交節(jié)奏把控能力,這就會相當致命。因此其實整體看起來甚至相當不得體。
intj:
穩(wěn)定:【很不一定對!】
intj在社交群體需要ta們做出某些事/舉動的時候能比較快地反應過來,并按照ta們的直覺做出合適的反應。intj往往把社交當成“達成某種目的的手段”,“僅為了維護好的社交氛圍而做額外的努力”這件事對intj來說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自己實際考慮去做的。
intj更不容易對自己社交能力有很大的懷疑或批判,反而認為自己的社交能力挺不錯。intj比較能夠看到各種社交潛規(guī)則,按照人們希望ta們做的去行事,也會更少犯錯。
不穩(wěn)定:
難以理解社交群體的情感需求,也難以直接通過感知這份情感需求來做出發(fā)自內心的反應,所以做出的反應只是預測別人想要ta們作出的反應,加以判斷之后,給出的行為。經過這樣的流程給出的反應其實是“慢半拍”的,或者是“不在社交對象想要的點上”的。這也是intj會進行自我批判的點,也就是:我說的是不是ta們真的想聽的。與intp不相似的在于:intp屬于能知道社交對象有可能希望哪個方向的回答,也會讓自己的答案讓對方盡可能聽起來舒服,但intp很難扭曲自己的真實觀點來應對社交,最多最多也就是繞過正面回應了。也就是說,intp會批判的是:我說話的方式是不是令人舒適的方式。經驗更多次的預判和觀察,intj或許能每次都給到社交對象想要的回答,但總會給人一種“這人只是在順著我的話說”的感覺,而缺乏一種真實感。(別提了,我有一個朋友其實在之前還沒和我混熟的時候就給我這種詭異感,在我沒搞清楚她是個intj前還很疑惑來著,現在倒是還好了,倒是在一般的談話中她還是會有給我這樣的感受就是了,但是我從來不會跟她說這些,即使無法避免要說我也會繞過去盡量不談或者把程度放輕一點這樣。)
不成熟的intj我覺得很有可能(因為覺得太累?或沒必要?社交只是手段而不應該是目的?)因為覺得這個社交達到不了什么目的就放棄了這場社交什么的,但是往往也會給自己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還有沒有其他的我就不確定了/悲
得體:
在整體上看,不成熟的intj的表現毫無疑問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比不成熟的intp要得體的!只有在intp放棄社交的時候這倆才是差不多的水平。
不得體:
intj不能說“不得體”,ta們往往是一種“缺乏真實感”,一種“假”,或一種“冷漠”?
(救命,真的不怎么能替intj說話,看到的intj請告訴我你們到底是什么樣的吧/淚)
那..我感覺我要說的都說完了?如果真的有人全都看完了,那真的很感謝!(如果可以的話,順便幫我解答一下我不確定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