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徑04】明明知識都學會了,為何還是犯錯?

【尋徑04】明明知識都學會了,為何還是犯錯?
教育部產(chǎn)學合作項目;
本期知識點:可泛化性與有效范圍
目錄
1.小張的故事
2.問題——道理都懂卻過不好這一生
3.道理都懂卻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如何正確使用知識)
4.總結(jié)
5.下期預告
1.小張的故事
(1)知識就是力量
小張很早就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
(2)投資自我
小張想要用知識提升自己,買了數(shù)萬元知識付費課程,
(3)認知提升
每次聽完課后,小張都覺得太有道理了,聽到經(jīng)濟學知識之后,覺得自己可以看穿市場;聽到心理學知識后,覺得自己可以看透人性。
(4)結(jié)果——無法實踐
然而,當他準備運用這些知識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中。
①拖延
明明學了那么多心理學知識,卻始終無法幫助自己克服拖延的毛病。
②職場
學了那么多職場道理,還是不能處理好和同事和上司之間的關(guān)系,
③家庭
學了那么多情感類知識,卻依舊和女友和家人爭吵不斷,
④沖突
不久,他和女友發(fā)生一次激烈的爭吵,。女友說她受夠了小張這種一說起來什么都懂,卻光說不做,只會找借口的性格。
(5)反思
小張這才回過神來,自己真的一次都沒有應用過付費課程中所聽到的知識,只不過在和朋友交談時可以夸夸其談,讓自己看起來有學問罷了。
2.問題——道理都懂卻過不好這一生
此時的小張既掙扎又不解,為什么自己學了那么多道理,生活還是一團糟?

3.道理都懂卻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如何正確使用知識)
(1)原因一 ————不可泛化的“道理”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所學的內(nèi)容中,很多實際上并不足以稱得上知識——有些“道理”不是知識。
知識是用來解決同一類問題中所有情況——包括從未見過的新情況,因此知識必須具有可泛化性。
這便是為什么自然科學論文,都需要做實驗來驗證所提規(guī)律的可泛化性。

那么知識付費課程中的內(nèi)容都具有可泛化性嗎?
很多知識付費課程的基本模式是:拋一個問題,講一個故事,提一個規(guī)律,再起一個名字。
其中的規(guī)律,由于就是根據(jù)所講故事而歸納的,因此必然可以完美解釋所講的這個故事。觀眾聽起來當然覺得很有道理。

然而若所提規(guī)律只是用單個案例歸納得出的,那么很容易過擬合,不具有可泛化性,也就自然不能解決,聽眾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新問題。


不過,這只是導致小張“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一個原因。
(2)原因二——有效范圍缺失
限定條件同樣也是知識的一部分,我們在使用任何知識的時候,必須在它所限定的條件下使用,否則就可能會出錯。
小張在使用知識的時候,卻完全忽略了使用條件。
因為并非所有知識付費課程中的內(nèi)容,都是不可泛化的,不少內(nèi)容就是從心理學、經(jīng)濟學中拿來的,已經(jīng)被驗證過了的,可以泛化的知識。



那么為何小張也無法將真正的知識用于生活當中呢?
這關(guān)乎到了知識到底是怎么來的。
需要明確的是:知識并不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所有科學知識都是基于人類現(xiàn)有的觀察,在特定條件下,經(jīng)過驗證所得到的。因此也就只能確保在特定條件下泛化。
換句話說,知識的可泛化范圍并不是無限的,是在做驗證之前,就已經(jīng)被限定過的,倘若超出了限定范圍,就無法再確保該知識依舊有效。


舉例:
(1)比如,牛頓第一定律的限定條件是“施于某物體的外力為零”,只有滿足該條件時,才能得出“該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預測。

(2)又如,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限定條件是“某系統(tǒng)為孤立系統(tǒng)”,只有滿足該條件時,才能得出“該系統(tǒng)的墑只增不減”的預測。

很多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中的知識,同樣也是在“理性人假設(shè)”的限定條件下,所建構(gòu)出的。

換句話說,限定條件同樣也是知識的一部分,我們在使用任何知識的時候,必須在它所限定的條件下使用,否則就可能會出錯。

而小張在使用知識的時候,卻完全忽略了使用條件,比如小張知道“得饒人處且饒人”,可也知道“斬草除根”,然而由于小張并不知道這兩個道理的適用條件,那么當要抉擇的時候,這兩個道理不僅不能幫助小張,還會使小張更加難以抉擇。

這便是小張“道理都懂,卻過不好這一生”的又一原因。
4.總結(jié)

(1)所以,在學習任何一個知識時,都不能僅僅關(guān)注它的預測結(jié)果,還要明確它的前提條件。
也就是要同時明確它的輸入范圍和輸出范圍。


(2)對于學習方法也是同樣的道理,任何學習方法也都有它的前提條件,若不滿足條件,再高效的學習方法也會失效。

5.下期預告:對學習而言一個最基礎(chǔ)的前提條件


————————————————————
參考資料:筆記內(nèi)容來自筆記上方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