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神封魔傳 前言
呂尚助周滅紂,于封神臺分封神職,天庭大小神官就位,天道始定;而世間也以周王移九鼎定中原為序,終重得禮樂和諧。亂世混沌漸息,人道初得太平。自此仙神凡人各據一方天地,四時有序,八方安康。那曾在封神之役中蠢蠢欲動而未有顯露風采的妖仙邪道亦趨遁形,不再被人提及。日久,曾經叱咤風云的人物英雄已成傳說。
?
封神榜上記名留諱者皆履職走任,雖受天轄制,卻也能與天齊樂。留待人間的呂尚因功偉卓勛受封于齊,領攜一眾諸侯助周治世。由此封天治世,人間自紂虐后始享八百年天下太平。
?
然盛世難出賢圣,亂世雖盡是群舞妖魔,卻也定當會英雄人物輩出,一些風華絕代的人物更將于歷史長河里縱橫千百年熠熠生輝。無論傳誦后世者,抑或口誅遺臭者,天道書中都會留有一席之地。不過世道輪回,興衰往復,皆不過是天道使然。在這滔滔天道洪流之中,也不乏埋沒了名姓,那些或曾順勢而為,或逆流搏擊狂瀾的人物,總會陰差陽錯的被抹去了蹤跡。天地間這一亂一治的輪回也不過是候著個時間的長短,時候到了,治亂的種子便如雨潤土,川流入海般自然生根,從而再次開啟循環(huán)往復的治亂交替。這交替之間,也總不乏各路仙神鬼怪各顯神通,一眾豪強志士快意馳騁。但正如洪流過后,能留名留姓者寡般,如今人間也是只剩遠古傳說的只言片語,再不見仙圣謎蹤,更不剩法力修為之說,這些曾經的仙跡消逝的緣由甚是無人提及,是為何故?且聽隱匿經年,如今終見天日的《弒神封魔傳》將這其中的隱秘一一道來。
?
話說周王伐紂之時,九頭雉雞精化為人形,禍亂紂宮,卻被楊戩削去一首以彰天譴。雉雞精伏法,楊戩自認為已了結其性命,便提頭回營向呂尚復命。豈知那雉雞精乃九首九命之怪,在遭楊戩戮首之時借機詐死,此后遁去千余年,休養(yǎng)生息,以期他日報這削首之恨。雉雞精耿耿不忘翦首之恨,懷復仇之心日夜修煉,伺機而動。及至天下再次禮崩樂壞,雉雞精重現(xiàn)人間,雖楊戩已然無蹤,而呂尚更是仙逝許久,世間也盡然大變,雉雞精卻也放不得舊痛故恨,便使得手段,暗里翻云覆雨,終滅齊覆周,以改天換地之姿,得報私仇。至始皇帝君臨天下,重統(tǒng)九州,又過去許多年,至此天庭人間政體復趨一致,人神各轄天上地下。這看似又啟了一個治亂輪回開端,但誰人料得世事雖多天注定,卻也不少勝在人為。畢竟天上才是神仙所,世間哪得真太平。者九州大地上雖看似陰陽調和,卻總有于那些神不涉且人不至之處,留有些暗澀之所?;薨抵幏x物生。穢物多起,便不由得妖魔鬼精怪泛濫聚集。精怪多了起來,人間也不得再享太平。秦王朝不經二旬人間便再陷紛爭。
?
斗轉星移,又是多少年滄海桑田,百姓徙遷人口增長,以至世間再罕有人跡未及之處。原先那些個藏污納垢之所的妖魔鬼怪,或是逍遙世外去了,或是遁了妖風邪氣,修形成人,以藏身于民,當然也有一眾的暫無法躋身仙班的修煉者,隱于市井而不得志。
?
本書所講的弒神封魔,神跡消隱的故事,也就開始在這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