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洛荒】合集:山海經揭秘9000年上古史

P13 鯀竊帝之息壤
即大禹的父親鯀盜墓帝陵治水。
使用的是顓頊的帝陵,邙山腳下位于洛汭的帝陵。
此時方澤壇被淹,圖河下游受災,因為圖河上游為邙山不易決堤,鯀選擇在洛瑞筑壩改流黃河洪水讓其繞過洛陽盆地。就近從附禺之山取土,向北引流黃河水。
洪水規(guī)模過大,能進入圖河上游進入洛陽盆地。
不待帝命,冒犯先帝。
鯀的刑罰是舜的命令。
程州之山。洛陽盆地最后的阻擋。
==================================
P14 三川往事 大禹治水
從孟津開始向北彎曲泄洪。
經過多年沖刷,向北沿著太平山偏移到滎陽。
千古之謎:消失的濟水為何能與黃河、長江、淮河并稱四瀆?
因為洪水,濟水流過的黃河下游、滎陽菏澤中間部分洪水泛濫,形成沼澤,干涸后重新住人。
黃河下游在濟水以南,入??谠谀狭鞯狞S海。大禹治水后改道北流,與濟水合并,稱“河濟”。大禹挖開濟水河堤提前向北流,洛汭水量下降,洪災結束。
原本的黃河南流的下游地區(qū)變成澮。
==================================
P15 愚公移山
楊廣遷都洛陽。建立正對龍門伊闕的洛陽城,且修建大運河。
洛陽城從南到北建筑群:
天闕,天街,天津,天門,天樞,天宮,天堂。
這條中軸建筑群位于圖河上游,是禹所積石之處。
夏革和商湯對話。
愚 禹 同音。
孟津對岸是河陽。太行、王屋在黃河以北。
大禹在太行王屋挖土改黃河河道。
填平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是大禹治水的詳細報告。
==================================
P16 禹鑿龍門
大禹治水先來到嵩山。
嵩山是山雨帶來的山洪。
龍門在洛陽盆地的正南方、洛陽盆地的西南角。
鯀在附禺之山取土治水失敗后,繼續(xù)在鞏義治水,即程山。
失敗后附禺之山被淹,顓頊之墓泡在水中。與之差不多高龍門山也被淹沒。洪水過后人們發(fā)現(xiàn)孟津特有的黃河三尺鯉魚出現(xiàn)在龍門山頂。
編造了顓頊變魚的神話。
年年有余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