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要說故事與載體

作者許榮折,個人推薦指數(shù)一星半,講得太淺顯了,當當故事書看看還行。想講好故事,是一份很難的事情。
故事的七個部分:
1.目標→2.阻礙→3.努力→4.結(jié)果→5.意外→6.轉(zhuǎn)彎→7.結(jié)局
也就是有兩個波折為宜,波折寫的最好的無疑是歐亨利了,小說上成為反轉(zhuǎn)。故事的排列組合,可以用關(guān)鍵字卡片隨機洗牌,挑選幾張,便可組成一個故事。
?
為什么我們要說故事?
1有許多復(fù)雜的理論為了能夠讓大眾能夠明白,比如量子力學(xué)的不確定性,用的是盒子中的貓來解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比喻為坐在火爐旁與美女約會。語言有自己的溝通成本或者說邊界,有句話叫知識的詛咒,我們遇到一些術(shù)語的時候,很容易將自己能夠看懂的,就誤以為你訴說的對象一定也懂。我們無法分清楚什么在自己腦袋里,什么在別人腦袋里,也就是我自己這么想,別人一定也這么想。這也就是為什么你想與周圍的人溝通卻往往發(fā)現(xiàn)別人不懂你的意思,特別是存在學(xué)歷差異的的時候。而如果你用說故事的方法則能降低這一溝通成本。
2化抽象為具體。
3從故事中獲取力量,把自己投射在故事中,想象自己是主角,大饑荒時期的人們圍坐在篝火旁,做游戲與聽故事,更能挨過饑荒。
4故事中包含某種隱喻,動物莊園與1984等,表達對某些不滿。
5塑造偉大領(lǐng)袖或者英雄,對一些真是存在的領(lǐng)袖或者是鼓勵奉獻與勇于犧牲的英雄,普通大眾們根本不能直接親眼見到他們,或者是他們熟悉的朋友,那么領(lǐng)袖或者某些集團想要以榜樣來擴大影響力,就會通過媒體傳播一些故事或內(nèi)容,制造大眾能夠窺探他們的假象。期望能將大眾團結(jié)起來。
?
?
我所知最常見的幾種故事的載體。
1小說。一個騎士,一個公主,一個圣杯,一段冒險。
2神話。啟程,啟蒙,歸來。
3新聞。非虛構(gòu)的典型代表,最難的是舍身在外,不去駕馭故事,不要引領(lǐng)受訪者,當我們被拉入受訪者的世界后,我們易變成主觀的人,失去自己的客觀性。
4電影。由編劇,配樂,演員。其背后是多個故事的合集。由多元到單一,電影的故事各種感官的集合,帶來最大的享受。
5童話。在特點年齡,為了給孩子塑造一個美好世界的夢,而大家一起編制的善意謊言。哪有王子與公主快樂的生活在一起。邁過那個年齡,背負的是責(zé)任與社會的壓力,各自有各自的苦楚。
?
?
關(guān)于故事背后的思維,將會在未來閱讀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