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亨利式的還可以
追光這次確實進步不止一點了(樂)
意料之內的是對于仰角看天空的執(zhí)著,和細節(jié)與特效的堅持;意料之外的是這一次劇本沒有把李白,高適等人物捏差(楊戩和哪吒和白娘子走好),以及對于劇情張力的把控,不能說恰到好處,至少不會令人不適,cv給力一方面,劇本安排很合理很自然,分鏡毫無優(yōu)點(樂),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他作為主講歷史的一部片子他沒有去說教,(雖然避免不了一堆家長帶孩子看)所以劇本更進一步得看得出來有大進步。
標題沒有問題,我們說李白就是唐代盛世的縮影,所以李白一條線,安史之亂一條線,看的時候冥冥之中覺得兩條線得串聯起來,看完更覺得“縮影”縮得不無道理。
看追光不用擔心顏藝問題,不用擔心畫面突然缺錢的問題,也不用擔心你會看不懂,因為他確實明白了自己不適合講大道理,然后看著看著,小學生驚嘆起來詩人的神奇,青年們思考起來時代的不易,再老一點的要么不知道夸什么說哇這電影拍的好,再老一點的跟小學生說“看,那就是你以后全要背的詩”。
其實電影確實對于深刻的內涵不是剛需,比起時代的需要而言,廣大評論家的稱贊也好,批評也罷,都是被曬掉的沙子,留在歷史上的只有詩篇,而不是我或者其他人的評價,哈姆雷特遇到李白也只是嘖嘖稱奇,而我等對于哈姆雷特是誰也難言其真,只是當時需要李白,當時需要哈姆雷特,這個時代算不上戰(zhàn)亂甚至稱得上一點盛世,那這個時代的李白在哪呢?
我不知道,但是“高適”一直在忙,李白對于高適而言,稱得上是知己,這個時代有這樣的一位知己,算得上是幸事。(??ω??)??
標簽:長安三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