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部屬于自己的電影
這個標題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一說起拍電影,浮現在腦子里的就是錢、設備、演員,大制作等等。如果說看電影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那拍電影似乎就是另一個維度的話題了。
不過,在學習了攝影如此長的時間后,想必你也對攝影領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了。在之前的課程里,我們討論了關于攝影那么多的內容,從最基本的器材,到怎么拍出來一張好照片,再從攝影出發(fā),去探索世界更深層的奧秘,一路走下來,你已經比很多導演要想的更深刻,更寬廣。所以不需要害怕,也不需要擔心,拿起設備,只要能拍視頻,那就能拍出來電影。
讓我們來最簡單分解一下?,F在,幻想你站在一片田野中央,手拿著攝影機,你要做的是記錄下來。按下錄制鍵后,走一走,轉動一下鏡頭,看到你想拍的內容,就把相機對準它。可以是一顆麥子的形狀,一只奔跑的田鼠,一陣風吹過的麥浪。當你把這一切能夠引起你興趣的東西記錄下來,就是一個鏡頭,當你從這些鏡頭里感悟到了什么,這就是一個好鏡頭。
很簡單,對吧?
接下來,我們需要認清一件事情:拿著攝影機的你,是講故事的人。在名為“人生”的電影中,你需要考慮,觀眾需不需要知道“你”是誰。當然,大家知道你的第一身份,便是制作人,但在這個故事中,你是不是主角呢?
如果你想記錄一個屬于別人的故事,那你需要做的是忠實地把每一個場景都記錄下來。在此期間,你只有推進劇情的權力,沒有改變劇情的權力。你和場景的互動要么是為了向觀眾介紹背景,要么是為了推進劇情發(fā)展。在電影拍完之前,任何記錄的內容都不能向故事中的人提及。
如果這個故事中你作為一名角色占有一席之地,那便可以沒有束縛地去創(chuàng)作。在拍攝的過程中忘記相機的存在,用你自己的眼睛向觀眾展現你眼中的世界。
那么,如果自己的故事不夠吸引人呢?如果自己拍出來之后沒有人欣賞自己的世界呢?
平時我們看的電影,有各種各樣的人,擔任著各種各樣的職務,就像彈鋼琴,十個指頭各有分工。而當這個任務落到自己一個人頭上的時候,不需要緊張,讓我們繼續(xù)看下去。
作為一個人,你會缺失調控整個場景的能力,你沒辦法讓演員站在你想要的地方,也沒辦法讓場景固定在白天或者晚上。但是你獲得的是最真實的演出效果,以及最隨機、最戲劇化的劇本。
接下來,就需要想辦法克服一些問題。比如機位的擺放、設備的便攜性、打光等等。不過好在,我們有一些可以供學習的作品。例如最近的《迷霧中的孩子》,一個人的劇組更容易拍到那些平常人看不到的地方,而且當你融入進群體的時候,一切流程都會變得非常順利。
當然,在你不知道劇本是什么的時候,最好的選擇是全部記錄下來。盡可能多的記錄,可以在后期剪輯的時候有更多的選擇,畢竟人生這場戲可不能重拍。
最后要注意的是隱私和道德問題。作為故事的講述者,不應該打擾故事的進程,但是如果觸碰到了法律紅線,則需要停止出格行為。同時,如果一些鏡頭侵犯到了隱私,也需要停止拍攝,當然為了敘事,可以換一種角度推進劇情。
每個人的人生,或許精彩,或許平靜,這都無所謂,只要被制作出來,就會有人欣賞,只要能讓自己滿意,那么就會有人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