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地取樣前,人類早就可以得到月球甚至火星的樣品!

現(xiàn)在有人評價某國的小行星取樣0.1克,說這是全人類首次見到地月系之外的外星物質(zhì)。還有人說,如果質(zhì)疑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否真正送人上過月球,那么多達382公斤的月球樣品哪里來的?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有很大漏洞的。實際上人類在地球上早就見過無數(shù)的來自地月系之外的外星物質(zhì)。落到地球上的隕石和隕鐵都是外星物質(zhì)。而來自月球的隕石占落地隕石的相當大比例;因此地球表面從來不缺月球物質(zhì),甚至都不缺火星物質(zhì)!這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其實是目前太陽系內(nèi)圈幾個巖石為主的行星中,自重和體積最大的一顆,而且有月球這個太陽系內(nèi)行星的最大衛(wèi)星之一。因此地月系在內(nèi)太陽系的引力其實是很強的。而內(nèi)圈的水星和金星距離太陽太近,即使有其他星球的碎片也被太陽本身吸過去了。

地月系本身,距離太陽的距離正好不近也不遠,而且外圈是體積和引力都小得多的火星;火星之外又有密集的小行星帶。而且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軌道上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小規(guī)模的小行星群和高速掠過的彗星體和碎片。因此地月系周邊本身是從來不缺來自外星的大大小小碎片的。大部分隕石和隕鐵都是小行星的碎片和彗星的蒸發(fā)后的痕跡,但是也有相當部分的隕石來源于幾十億年來,外部天體對火星和月球的猛烈碰撞。碰撞時產(chǎn)生的大量碎片由于飛濺的速度極高,很容易超過火星和月球表面的逃逸速度,因此這些碰撞碎片就大量長期存在于軌道上,在過去很多年以后,偶然進入地球的引力范圍,就會產(chǎn)生隕入而成為地球上可見的隕石。因此地球上的隕石、包括隕鐵可以分為幾大類。也就是:小行星碎片、彗星碎片;

來自月球的碰撞碎片;來自火星的碰撞碎片;還有來自更遠的不明天體的碰撞碎片;最遠的可能來自太陽系之外。不論隕石還是隕鐵,人類自古都是非常重視的。幾千前的古人類最早知道鐵這種物質(zhì)并加以利用,恐怕就是隕鐵。因為地球上幾乎不存在極其容易氧化生銹的天然鐵金屬。而很多隕石也被古人當做神物崇拜。即使到今天,如果能撿到大塊的有目擊記錄的隕星事件的碎片也能賣個高價。地球表面幾十億年來墜落的隕石和隕鐵其實很多,不過地球本身也是一個多巖石的星球,那么從中識別出真正的隕石和隕鐵,就是一門專業(yè)的知識了。正因為在當代隕石有越來越高的交易價格,也出現(xiàn)了造假隕石這個行當。不過全球有兩個地方,卻很容易發(fā)現(xiàn)和撿到貨真價實的隕石和隕鐵。這就是南極大陸和北方格陵蘭的巨大冰蓋上。這兩個地方冰層厚度都超過數(shù)千米。而且形成的歷史已經(jīng)有幾萬到幾十萬年。

因此這種冰蓋的表面冰層內(nèi)部最多有一些細微的塵土之類,而突然出現(xiàn)成塊的石頭,基本都是天然隕石。而且這些隕石絕大多數(shù)沒被人為因素干擾過。雖然一個地方天降隕石的概率不高。但是頂不住地方面積大、時間長。因此對南極或者格陵蘭內(nèi)陸冰蓋的科考,發(fā)現(xiàn)天然隕石和隕鐵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比如新興大國某年的某次“遠征冰穹”,就沿途撿了不下于幾十塊隕石。里面就包括月球隕石甚至是火星隕石。那么問題也來了。怎么知道這些隕石,哪些來源于月球,哪些來源于火星,哪些又來源于小行星呢?這就需要進行同位素之類的分析。來自不同星球的碎片同位素基準差異很大。而現(xiàn)在的外星實地取樣,也可以驗證原先的判斷。另外從地球冰蓋上撿到的月球和火星碎片,基本都是幾十億年前就離開原星球了,只能回溯星球歷史。遠遠不如實地取樣,得到的“現(xiàn)行”月球或者火星樣品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