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大多數(shù)人的功成名就,不過起于“靠譜”

因為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所以,從某個角度說,我們都是井底之蛙,最明顯的區(qū)別是,每個人的井口或大或小,看到的東西自然不一樣。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會影響我們?yōu)槿颂幨赖膽B(tài)度,而這種態(tài)度則會衍生出【靠譜】與【離譜】,進而深刻影響我們的一生。
其實,像侯小強大佬新出的這本《靠譜》,提及的很多道理,或者說是【心法】,在其他書(尤其是歷史典籍)中也能看到,只是歷史人物、歷史故事中的【法道術】需要讀者自行思考、提煉,而這本【人生修煉心得】,則是用一種“場景化、碎片化的方式”將【法道術】拆出來說,有效降低了讀者閱讀門檻與理解難度。

相較于同樣是磨鐵推出的《馮唐成事心法》,我認為這本《靠譜》最大的特點在于【第一人視角】。
兩本書雖然都是講職場修煉、個人提升,但馮唐的職場經(jīng)歷都是基于大平臺(如麥肯錫、華潤、中信等),其內(nèi)容(我認為)更適合中型企業(yè)中高管,普通的“螺絲釘”即使熟知,也缺少機會【實踐】。

多扯一句,如果是大型公司、跨國集團的“高階提升”,如余世維的那些【法、道、術】的“拆解”亦是適用于時代。還是同樣,普通的“螺絲釘”當然可以一窺其奧妙,但“屠龍術”在手,龍卻不知道在哪兒,是有用還是無用呢?
而侯小強,在新浪、盛大文學這兩家大平臺待過,先后成功打造了新浪博客、10年前的網(wǎng)絡文學基本盤,依憑平臺的資源實現(xiàn)了“從1到2”,后來自己創(chuàng)業(yè),實打?qū)嵉伢w驗過了“從0到1”。
中國的古話說“猛將起于卒伍,宰相始于州牧”,就是強調(diào),個體見識越廣、體驗越深刻越一線,塑成的能力才越強,【適用性】更高。

平心而論,侯小強大佬在《靠譜》中提及的不少內(nèi)容,我是極為認同,且在閱讀本書之前就已經(jīng)從親歷和讀書中領悟并逐步實踐的,接下來的內(nèi)容,并不是簡單的《靠譜》讀書筆記,更像是我這幾年(應該是始于2018年)的心得借《靠譜》中的【法、道、術】進行一次初級的【精煉】與【留底】。

《靠譜》雖然涉及“靠譜的維度、認知的層次、成事的方法、選擇的智慧”這4個維度的“132 個自我進階和突圍的獨門秘籍”,但總結(jié)起來就是開篇的一句話——
靠譜,就是不斷交付確定。
具體一些,就是:
第一,總是能完成目標,說到做到。
第二,總是能完成指令,收到做到。?
第三,總是能解決難題,想到做到。
那么,還有更精煉的表述嗎?
當然有,那就是《論語·子路》中的“言必信,行必果”——所以,我覺得當代的很多智慧古書里都有。
交付確定,的確很難,更不用說“不斷交付確定”。
同時,各位可千萬別忘了,中國目前還是個“總體誠信缺失“的糟糕環(huán)境,企業(yè)有多少收不回的爛賬、個體又有多少有錢不還的“老賴”?
如果我們能正視所處的時代和環(huán)境,討論接下來四大維度的【法、道、術】才有更深刻的體會。

【1】靠譜:成功的進階方法論
我們很難直接改變大環(huán)境,我們只能在自己可控的環(huán)境中先改變自己——
高階一些的“玩法”,是把自己當作支點,去想辦法撬動環(huán)境;
低階一些的“玩法”,自然是先求生存再圖發(fā)展,謀定而后動。
同時,我們還須正視這樣的事實——
成功和成長是兩回事。
成功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有周期性,有偶然性,也容易得而復失,而成長,則是從山底到山腰,又到山頂?shù)倪^程,人一旦成長,就再無退步的可能。
但從某種意義上講,世俗的成功和公認的成長也許本質(zhì)上是一回事:如何處理信息,如何決策,如何為機會畫像,如何為風險畫像,都關乎認知。
而讀什么樣的書,交什么樣的朋友,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是認知的成果,也是固化或進化認知的工具。世間萬象,唯有認知最可貴。
真相很殘酷,成長很難。
有些人小有成功便不再成長,更多人是從來不在乎自己“應該成長”,確切地說,是【惰性】作祟,雖然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的一生可能平凡,但更多會呈現(xiàn)出【平庸】,這是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意愿、沒有信心、沒有決心改變自己,他們更愿意將心力與時間放在自我糾結(jié)、在網(wǎng)絡平臺上或推杯換盞時“指點江山”,好為人【師】、自以為【是】,揮霍【時間】這最寶貴的無形資產(chǎn)。

在《靠譜》的“成功的進階方法論”篇,作者侯小強提出個體的成長目標,就是讓自己【靠譜】,而達到【極為靠譜】的段位,人想不成功都難。
個人如果不是創(chuàng)業(yè),必然要在職場打拼,成長的起步都在公司,而【面試】是第一關。
《靠譜》認為,不可盲目海投,用一份簡歷應對百家公司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個體應該明白目標崗位究竟需要怎樣的人才,更為慎重的是,要考慮自己是否認同該公司,如企業(yè)發(fā)展路徑、公司文化、升職空間、福利體系等。
另外,千萬不要帶著“我來公司就是學習的,錢多少無所謂”的心態(tài),“打工”就是為了賺錢,勞動交換報酬無可厚非,一份工換一份錢,這也是【誠信】。
但,只有5000月薪的能力追求月薪5w的崗位,這就不必了。

個體要對薪酬有合理預期,這就是上文提到的,個體要對行業(yè)、公司、薪水盡可能做到全面了解,這其實是對自己的負責,謂之對雙方的【靠譜】背書。
以我自己的體會,【內(nèi)推】是比【主動投遞】更高效的方式,當然,內(nèi)推人最好是求職者真正接觸過的,而不是隨便一個“內(nèi)推碼”——這也是挺扯淡的。
求職效率最高的,自然是【人找你】而非【你找人】,獵頭也不見得多靠譜,畢竟,獵頭只是一門生意,小農(nóng)時代可有“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的說法。
要做到【人找你】,也就是樹立一個“與眾不同”的招牌,最好是能在某個領域做到“無人能及”、“眾所周知”,【讓人找你】與【靠譜】是協(xié)同并進的兩端,屬于中高階了。

《靠譜》認為,初入職場的人的第一要務是“找導師”,這位導師,可以是你的上級,可以是部門資深員工,也可以是行業(yè)里的“大咖”。
找導師的要求就一個:要遠比你強,強到你可以對他服氣。
這種情況在技術領域比較普遍,如理工科類,強與弱是否可量化的標準,不服不行。但某些非技術領域,這里的參考基準可能很難。
無論如何,有個強大的人能給你答疑解惑,可以避免你在闖蕩江湖時少走彎路。
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容易起“逆心”,“逆心”會催生出很多負面情緒,做出很多錯誤的舉動。
之前讀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中信出的),論及羅馬帝國一段帝王更迭頻繁的時期,皇帝屢屢被刺殺,很核心的原因是,周圍的人對皇帝“不服”,輕視會產(chǎn)生【不尊重】,間接有了“亦可取而代也”的想法。
這也是憑借戰(zhàn)功開國的皇帝在王朝穩(wěn)定后一定要去除悍將的兵權的原因(之一)。

《靠譜》認為——
員工在認領一項新任務時,切忌草率回復“收到”后便開始埋頭干活。職場之靠譜,也體現(xiàn)在對任務清晰、完整的認知與理解上。
換言之,必須明白該任務的具體要求、達成目的以及【重要性和緊急性】。
我想,個體處置【重要性和緊急性】的能力是第一位的,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個體運作的方法以及投入的資源、注意力的【量】。
在通常情況下,“上級安排的任務總是重要的,是應該心甘情愿要去做的,是必須完成的”,至于“不通常”,那就看每個人的道德感和法律意識了——
比如,行賄,這事兒違法,你做不做?比如,安排你給客戶“侍寢”,你做不做?比如,要你寫一篇詆毀競爭對手的“黑文”,你做不做?
當我們作為職場人,確保要做的事既不違法也不違背道德后,就應該考慮【結(jié)果優(yōu)先】而非【過程優(yōu)先】。

商場如戰(zhàn)場,空談【過程】沒有【結(jié)果】毫無意義可言,好比一個新系統(tǒng)在預定日期前沒有完成,哪怕完成到99%,就結(jié)果論,也是失敗的。
拋開各種突發(fā)家事、意外,這很可能牽扯到職場人的惰性(如習慣性摸魚、習慣性裝忙),或者就是溝通效率低下,有大量時間和精力消耗在無效溝通上。
我個人是十分厭惡“模糊溝通”“無效溝通”,畢竟,企業(yè)不是官場,官場的“最好、務必”等“虛詞”往往有其用意,但如果上級給下級用同樣的“模糊詞”,我可能會覺得這個領導能力一般,領導風格有問題。
上級是【務必】要用精確的表述強調(diào)任務的【重要性與緊急性】,這樣才有助于下屬開展工作。而作為下屬,也是必須要能有效量化自己工作進行以及時間節(jié)點,保證任務按期如愿推進。


我自己與他人(尤其還不是太熟的人)溝通,如微信上,會在開頭盡量全面描述內(nèi)容,如:
我是誰,是誰引薦過來,打擾您是因為某某事,我這里需要您的哪些協(xié)助,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呈現(xiàn),目標效果是如何,我有哪些想法(1、2、3),您有哪些要求,預計的時間節(jié)點是X月X日X點等等。
我習慣用【1條】【精煉過】的【詳細內(nèi)容】作為開場,這樣的好處是,讓對方第一時間了解內(nèi)容并做出判斷,其實,節(jié)省溝通時間,也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
說真的,我是特別不喜歡那種“以【您好】等幾個字開頭”后,還不愿意明確表述自己想法的人,原本只需要不超過100字的一個長句,對方能給你硬生生地拆成5、6個短句,有些表述還顯得莫名其妙。

之前我就遇到過一位,突然冷不丁地拋出一句“有興趣做開箱視頻嗎”?
這種提問就沒頭沒尾,首先,這種提問預設的回答無非是【有】或【無】,但背后還有一種預設,即“對方愿意付費,而且報價合適,原來沒興趣的我可能就有興趣”。
這樣沒有信息增量的提問就意味著,我還需要多問,是什么【內(nèi)容】要做開箱?是橫向視頻還是豎向視頻?是單一開箱還是多品開箱?是1分鐘、3分鐘還是5分鐘的?
是的,這些缺少考慮之后的【疑問單句】,就會造成實質(zhì)上很多無效對話。
我個人在就事論事的溝通中會極力避免短句,會盡可能選擇沒有歧義、講述清晰的長句,以降低對方獲知信息的難度。
說到底,職場是“打工人”安心做事、努力賺錢的地兒,避免自己卷入辦公室政治、空穴來風的八卦、胡來的男女關系是應該有的底線——但正如你我所知,底線就是被各種阿貓阿狗樂于突破的。

“打工人”安心做事、努力賺錢,需要學會“管理”領導,“管理”的核心,除了讓自己不可替代,還需要高效地與領導溝通、聆聽、理解等。
有個不太恰當?shù)睦?,就是和珅。
歷史上真正的和珅可不是王剛老師演繹的那種“搞笑風”,這個出身一般的旗人能讓乾隆“喜歡又不喜歡”卻【離不開】,是因為和珅足夠“不可替代”,乾隆只要稍微起心動念,和珅就能憑借自己的【能力】,將一切依照乾隆內(nèi)心所想不僅辦成,還辦得順溜。
絕頂聰明啊!
當然,“打工人”千萬不要認為因為一時得到大老板賞識,就可以取代自己的上級。
早年聽余世維的講座視頻,其實提過其中的原理,與官場相似。
大老板有時為了制衡,或者鼓勵“打工人”的上級進一步賣命,會利用“鯰魚效應”制造危機感,而大老板對“打工人”的垂青,有時只是精神鼓勵,無非是希望你再賣力一些。

不過,如果你服務的大老板總是樂于“畫大餅”,我覺得這種老板和企業(yè)都靠不住——不靠譜。
余世維也提過,自己想成為上級,最好且最聰明的方式,是助力自己的上級【再升一級】,這樣空出來的位置高概率就是自己的——而這一套邏輯,其實源自官場。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東晉門閥政治》或者《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

從職場這個維度看,非股東層面的員工的【靠譜】,就是能為企業(yè)有效、持續(xù)創(chuàng)造價值,雖然難免有“剝削”的成分在,但隨著個體靠譜程度的增加,股東是愿意為能力出眾的個體讓渡更多價值的。
當然,個體除了工作能力出眾,能不能嚴守商業(yè)秘密、能不能承認失敗、能不能接受批評,也都是個人心性的表現(xiàn)。
個體越是【靠譜】,越愿意高效地協(xié)同工作,越愿意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工作,他們只做關鍵的正確的事兒,只說關鍵的重要的話(某些場合還會提前打好提綱),遇到困難也勇于向周圍求助,謙虛、低調(diào)、務實、真誠,與其溝通,如沐春風。
反之,個體愿意高效地協(xié)同工作,愿意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工作,只做關鍵的正確的事兒,只說關鍵的重要的話(某些場合還會提前打好提綱),遇到困難也勇于向周圍求助,謙虛、低調(diào)、務實、真誠,他人與其溝通,如沐春風——這種人,即使起點很低,也會逐漸擁有【極為靠譜】的標簽。
這里,還需強調(diào)的是,無論是個體還是企業(yè),如果是【賺干干凈凈、辛辛苦苦的錢】,應該認為“賺錢”是件正大光明、天經(jīng)地義的事兒。
難不成,“賺錢”也不靠譜了嗎?

【2】認知:人生的進階法則
《靠譜》中這部分的講述有些散亂甚至重復,我只挑一些【個人覺得相對重要的】聊一聊。
第一,大多數(shù)人向往的“躺平”并不現(xiàn)實
之前火熱的“躺平”,更像是一種不勞而獲、混吃等死,這固然也是一種現(xiàn)實存在的活法,但大多數(shù)凡人根本沒資格享受。
當個體努力奮發(fā)向上,具備了可以“躺平”的實力和財力,他們可能反而不會“躺平”,甚至不會接受自己的“庸碌態(tài)”。
這本質(zhì)上就是認知心性的不同。
對于出身并不顯赫,整個人生需要各種“打怪升級”的個體而言,要明白“混亂是人性的必然,回頭是詩意的結(jié)局”。
面對混亂,平凡的你我就是要頂住一切壓力想盡一切方法向前、向上,就像希臘神話中的那些人類英雄,永遠都是一往無前,從不回頭——畢竟啊,人生只有向前,一路赴死。?

第二,提升認知的核心是讀書和思考
這里的讀書與社會大學一樣,是廣義上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萬人談”。
精于思考是一種罕見的能力,而精于思考的人往往不太愿意在公開區(qū)域發(fā)表“短而小的評論”——當然,有些人會因為這種評論而得到明確收益。
我個人認為,如果想評論,甚至是批評,最好是用論點準確、論據(jù)豐富的長句或長文。這不僅有助于撰文者以后復盤自己的思考,也有助于他人理解表述的內(nèi)容。
意外的是,“絕對不要做一個批評家”是《靠譜》明確提出的一個觀點。
我認為這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好比小區(qū)物業(yè)只知道收錢不管事,是不是要批評?如果自己或家人遭遇社會不公,是否應該就個人遭遇發(fā)表一些批評?
如果“批評是正確的、向善的”,那就應該去做,如果只是因為“看不順眼”而妄加言辭,那是不必的。


第三,世間很多事是可以通過談判解決,而談判的本質(zhì)就是“妥協(xié)”
成年人的世界里,并不是所有事都有極為明確的對與錯。于是,談判就是“你讓讓我、我讓讓你”,最終達成共識。
當然,其中的智慧是,雙方都要明白對方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以及彼此的底線究竟在哪里。
像“投訴”就是一種尋??梢姷恼勁校芏鄷r候,我們需要“借勢用力”,比如,明確告知對方言談舉止過分,就會向上級甚至上上級反映,屆時會有怎樣的后果。
《靠譜》還提及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我這里又想到一點,男性不僅應該注重身體健康,也應該注重肌肉鍛煉。
這里的鍛煉,可以是通過健身房健身讓自己肌肉飽滿擁有壓迫性,這有時在談判中會在視覺上形成優(yōu)勢;但我覺得,更有實用性的可能是“格斗技巧”和“力量性”,有些極端時刻,讀書人的口唇之爭沒有拳頭更有說服力,而看似不經(jīng)打的“弱雞”居然可以“四兩撥千斤”,形成的反差壓力更有震撼性。
我認為,當代的中國男性,雖不應崇尚暴力,但務必要明確暴力的存在意義和正確使用方法,此之謂“文武雙全、安身立命”。

【3】成事:高手的能量法則
作為執(zhí)行者,成事的核心是【跟對人】,因為只有如此,你才能盡可能確保辛勞的路徑不至于“負收益”;作為決策者,成事的核心是【做對事】+【找對人】。
我們常說的【做對事】,需要拆解為做正確的事兒與正確地做事兒。
這其實是兩個維度,有時,我們需要在不同的時點調(diào)整,好比有時追求局部利益是在“正確地做事兒”,但從更高維度看,并非“做正確的事兒”;利己,對自己來說是“正確地做事兒”,但如果是“損人”的前提,就并非“做正確的事兒”。
對于個體,做事兒一定要考慮【投入產(chǎn)出比】,堅持做性價比高的事兒。
什么叫性價比高,就是自己擅長,最好也是自己喜歡的,更重要的,是符合市場需求的。
追求商業(yè)利益,一定要考慮市場化,像有些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只能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續(xù)命,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變通,沒有服務于市場,缺少消費動力,不能“造血”,遲早要完蛋。
雖然《靠譜》中說“有共識的事情常常是高價值區(qū)的事情”,但我認為,如果一個概念形成共識,并非好的“投資洼地”,一個領域最值得進入的時點,是才被市場接納后的那個時點,而需要大資金鋪市場的領域最后都是一片“紅?!?,然后一地雞毛。
在這個時代,我們看到了團購、共享單車、外賣等等。
(豈不知無數(shù)共享單車堆成的“墳場”嗎?)

再者,不要盲目相信“共識”,以前的熱點是什么3D打印、5G,現(xiàn)在又有什么碳中和、元宇宙、虛擬現(xiàn)實,理論上的“前景”與現(xiàn)實中的“錢景”是存在巨大鴻溝的。
有些潛在商機是需要自我領會、自我發(fā)掘的,比如極為私密且凈利潤率堪比蘋果手機的硅膠玩具、振動玩具等市場(產(chǎn)業(yè))。
在這個到處是垃圾信息的年代,我們需要培養(yǎng)的是信息甄別與信息檢索能力,雖然《靠譜》中強調(diào)“排行榜的重要性”,在我們不知道排行機制的前提下,在“造假低成本”的當下,但我還是更相信“口耳相傳”的相對一手信息,再經(jīng)過自己的分析、消化,才是“自己的”。

李普曼的《輿論》中強調(diào)個體需要對信息——尤其是大眾信息——保持敏感,而培養(yǎng)信息甄別與信息檢索能力,也同時是為后續(xù)的決策力做準備。

決策力,是優(yōu)秀領導必須具備的能力。
我們需要正視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決策,只有各種權衡、妥協(xié)后的決策,盡可能留足后手,盡量避免孤注一擲,才是一個強決策力者的應有素質(zhì)。
雖然《靠譜》中說“擁抱流行,就有機會成為流行”,但我并不贊同,因為當你知曉一個流行的時候,已經(jīng)是流行的中后段,就像股市中的熱點,當你知道某個板塊是熱點并追入時,很容易“高位接盤”。
擁抱流行的核心是找出“流行的運行邏輯”,感受它的行進軌跡,為下一次流行提前做好伏筆。而且,需要強調(diào)的是,流行本質(zhì)上是個“快產(chǎn)業(yè)”,想成事,尤其想成大事,需要做一些具備“猥瑣發(fā)育”潛質(zhì)的“慢產(chǎn)業(yè)”。
2023年的短視頻、直播領域就是個流行的“快產(chǎn)業(yè)”,當人人都可以打開攝像頭開腔的時候,這個領域反而是應該考慮退出的危險區(qū)。

另外,我認為,做文化產(chǎn)業(yè)的,雖然不能說“端著”,但也不能一味迎合大眾,文化產(chǎn)業(yè)的頭部,應該做的是“引領”,就像后浪出的《火鳥之地》里提及的沙俄打造享譽世界的“俄式芭蕾”一樣,告訴大眾,這是好的、優(yōu)秀的!

大家都忙著擺爛,或者說,大家都發(fā)現(xiàn)原來擺爛都可以這么賺錢,這個文化市場注定要被外來的文化逐漸擊潰。
甚至對于個體而言,在能力范疇內(nèi)有效評估了風險、市場前景、遠期收益后,如果自己堅信所做的事兒是對的,那就真的應該全力以赴打造極致,無需在乎什么流行、排行榜、大眾反對,在第一代【iphone】沒有問世前,全世界的手機消費者真的知道他們想要什么嗎?
不,他們肯定不知道。
于是,喬布斯說,這就應該是你們想要的。
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市場的反饋永遠不會錯。
雖然市場是由人構(gòu)成的,但無數(shù)人構(gòu)成的市場,有一套自有運作體系——我們稱之為【周期】。我們需要在周期開啟時猛攻,在周期出現(xiàn)衰退時盡快抽身而退。只有親歷過周期的人,才有資格說“有足夠的韌性穿越牛熊”。

【4】選擇:人生是一場修行
這部分內(nèi)容比較雜亂,只能淺淺地聊一些。
《靠譜》開始闡述的是【讀書】。我相信讀書的重要性,但并不認同【讀書只求量,而非質(zhì)】。
《靠譜》說要大量讀書,我認為,最準確的表述是【要讀大量的好書】,這種好書最好是經(jīng)過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沉淀、過濾后的書,這種書【務必精讀】,根本不應該“速讀”。
要相信,精讀20本經(jīng)典好書帶來的認知提升,遠高于粗讀200本好書帶來的認知提升。
我并不認同要讀“各種各樣的書”的說法,我認為,當個體的讀書量達到一定厚度——這個因人而異、無法量化——要做的應該是收窄閱讀的門類,確保讀書的“功利性”,尤其是提防【暢銷書】。
【暢銷書】的問題在于,你很難第一時間確定“暢銷”(主要)是因為營銷手段還是書的質(zhì)量,而且,由于大眾的平均認知水平和思考能力——多在各大社區(qū)看看評論會有感觸——你會知道宛如“朝圣”般的盲從是一種多么可怕的精神力量。
我們應該正視一個現(xiàn)實,好書當然可以且應該成為暢銷書,如磨鐵的《明朝的那些事兒》《如果這是宋史》《這里曾經(jīng)是漢朝》,都是我認真讀過且反復會聽有聲作品的書。
這種書就要反復讀,來回想,把王朝更迭、官場運營的經(jīng)驗進行俗世化的抽絲剝繭,想想是否可以古為今用。


同時,我們應該對新事物保持好奇,但新事物的很多原理并不會隨著時代發(fā)展而改變,新書講述的內(nèi)容,并不見得【新鮮】。
其實,【讀書】這種一個人的修為,追求的核心還是培養(yǎng)自己的廣博認知,這樣才能處變不驚,才能保持謙卑,才能知道“感恩”的重要性。
值得一說的是,在感恩部分,《靠譜》分享了如下的信任原則——
1,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值得信任
2,信任需要一步步建立,托付信任前,需要對對方進行詳盡考察
3,信任要有所保留,不要將信任孤注一擲給某個人
4,不要隨便派發(fā)廉價的信任。
同時,我認為,對世間抱有善意,要與“軟弱”分開,世間的爭奪,難免利、權、色,尤其是某些領域,你多得了,別人就會少得。
所以,該搶的市場還是要搶,該撕破臉的時候必須撕破臉,不要總是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nèi)绻偸且浴八懔恕薄耙院蜑橘F”那就是典型的“軟弱”,是孬種,權力場上、生意場上只有勝敗二分法,沒有中間態(tài)。

人越是達成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越容易遭到庸俗之輩的嫉妒、詆毀,這是世間不破的真理,這種時候,保持低調(diào)是必須的,解釋是無力的,更需謹行慎言,夾著尾巴做人,寬容他人這種事兒應該,但也要注意【尺度】——不是說不應該寬容,而是你對有些人的寬容會被旁人視為縱容,引發(fā)更大的麻煩。
遭遇這種麻煩,娛樂圈常用的處理方式是,為了掩蓋一個藝人的“小不堪”,爆出另外一個藝人的“大不堪”,喜歡追求快樂的大眾被更大的瓜砸中,自然不在乎小西瓜的甜度了。
英雄惜英雄、好漢惜好漢,當人的【修為】到達一定階段,基本上只會且只能與段位相當?shù)娜擞鞋F(xiàn)實交集,其所見所想還真的不是普通大眾琢磨通透的。
說白了,人生中肯定有很多大起大落,災難和不幸很可能接踵而至——“禍不單行”么,更會夾雜什么情感危機,深刻感受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
不是有句老話么,世間不如意十之八九,只能常想一二。

人與人的交往,冷漠是常態(tài),熱情是偶然,平平淡淡才是真,無事獻殷勤,那就“非奸即盜”了!
遇到事兒,是必須要自己扛,自己向他人求助,面對一切壓力自我緩解消解的,我們會說“時間會解決一切”,但也甭忘了,時間也會【解決你】。
我的原生家庭并沒有帶來什么優(yōu)勢,2018年前后家里還出了很大的異常,那你說“吃過的苦、遭過的罪、虧掉的錢”就這么算了?
可笑,怎么能就這么算了。
人要做的,就是化悲憤為力量、化仇恨為動力,認清現(xiàn)實,穩(wěn)步前行,邊走邊做筆記,面對整個世界無法消除的“罪惡與黑暗”,保有人性中的“真誠與善良”,去讓自己【更加靠譜】,這樣才能匯聚更多更強的力量去實現(xiàn)更大的突破,更接近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必須指出,書中提及“日行一善”,我認為并非類似捐款、扶貧這樣的事兒。
自己的工作不作惡,就是一種善;
少把自己的閑暇時光放在游戲、無聊的影視劇、乏味的追星上,就是一種善;
能以平和的心情、尊重的心態(tài),對待自己的上下級、父母妻兒、鄰居街坊,就是一種善;
當你看到身邊正有糟糕的事兒,愿意挺身而出,呵斥、阻止、向大眾呼吁警惕惡的蔓延,也是一種善。

【5】《靠譜》閱讀指北
《靠譜》這本書我反反復復看了3遍,每精讀一遍都有新收獲。
像這本沒有大道理的書,雖然是“某種場景下的具體思考”“呈現(xiàn)出場景化、碎片化的狀態(tài)”,雖然難免有一些類似心靈雞湯的“空話”,但總體還是很有份量的。
我們追求的【靠譜】,其實是他人,尤其是利益相關方給【個體】的評價,它不僅是對一個人做事態(tài)度、做事能力的【肯定】,更是對一個人內(nèi)在修養(yǎng)的【贊賞】。
我們這一輩子,所求的高度,說白了,不僅是對自己一生的負責,也是對所有參與到人生中的他人的負責。
你要相信,靠譜的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靠譜的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以上。

如果覺得內(nèi)容比較有趣,你還可以通過這些傳送門邂逅更多精彩:? ???
【1】尚書堂——關于書的品鑒報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閑扯兒——陪你聊聊番劇和手游的那些事兒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壞3圣痕故事——游戲里也有歷史與文藝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壞3圣痕故事(視頻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為你讀詩(視頻)——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種花式閑扯兒——總有一款能討你歡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