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38 各位!很不幸這是一個“倦怠社會” 韓炳哲《倦怠社會》

?功績社會取代歸訓社會:大眾自我剝削,歸訓性的力量(他者)在減弱,或者說被完美地隱藏掉了
?歸訓社會大家感受的是否定,功績社會人們感受到的多是“我能怎樣”,即打引號的積極性。例:沒人要求你,你覺得自己一定能有個好身材,就跑去健身房了。
?歸訓社會培養(yǎng)出了服從的羊群和不服從的罪犯
?阿蘭艾森伯格把抑郁癥視為歸訓社會向功績社會轉型(即后現(xiàn)代)的社會標志
社會學原因上的抑郁癥在于后現(xiàn)代的很多人類在無法成就自身時形成了失敗的病理學現(xiàn)象,同時伴隨著后現(xiàn)代碎片化的、分裂化的社會導致的人際關系的匱乏使然。韓炳哲補充到更是因為人們在成就自身的過程中導致了“過勞式抑郁癥”,即不僅是筋疲力竭的自我,更是疲憊不堪的心靈:在功績社會中大家都覺得自己可以活出心中的自我,但又總是頻繁遭遇失敗和現(xiàn)實的挫折,于是又頻繁的貶低自己。
?末人:毫無防御的過度的積極,沒有真正的自主性、控制性的,及抑郁的人是一種“勞作動物”,他在沒有任何外力強迫下的情況下完全自愿地剝削自我,同時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當不能繼續(xù)剝削自己時,抑郁癥爆發(fā)
?精神分析學家霍尼:如今精神問題不再僅是弗洛伊德所說的壓抑問題了,弗的性壓抑是有歸訓時代的影子的,人們對性壓抑是構建在有一個很明顯的“他者”的否定性上的,是超我、社會道德在充當著“他者”的監(jiān)控角色,歸訓時代的人每日就活在如此“恐懼的場所”,害怕違背他者;這個時代他者被弱化,多是“應然自我”對“實然自我”的剝削,理想的應然自我比弗洛伊德的他者更主動和魅惑。自我實現(xiàn)和自我毀滅在此合而為一。
?這種過度的積極性、過度的自我剝削還可能改變人的注意力結構,碎片化:倦怠社會自我剝削式生活方式使得后現(xiàn)代的很多人幾乎都在多線程作業(yè),緊張,注意力分散,沒有安全感,人不能深刻和專注,連中間的間隙也不能容忍一絲無聊。以至于文化和藝術難以發(fā)展。
?如僵尸一樣過度活躍,既死不了,又毫無生氣,像普羅米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