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9:春秋7
弭兵會盟之后,春秋進入到了加速發(fā)展的階段,中原各地矛盾重重。長江中下游的吳越趁勢而起。吳王闔閭在伍員,孫武的幫助下,建國安邦,征戰(zhàn)連捷,看起來已經(jīng)是稱霸一方的諸侯了,就在每個人都以為這個勵志的故事會有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時,歷史總會不安分的開個小玩笑。
勾踐用極其奇怪的戰(zhàn)術(shù)——死刑犯自刎來震懾敵軍。大敗吳軍,斬斷闔閭的足趾,而后闔閭竟然重傷而死。有些人雙腿斬斷也能活得好好的,有些人斬斷足趾就輕易死去,闔閭在歷史中來得輝煌,走得匆忙。
繼位的夫差雖有報仇之舉,卻很遺憾,和他對抗的人是個極其能忍耐等待時機的人。吳王犯了錯,卻不是什么大錯,在輕而易舉獲得一個國家的土地和人口與誅殺拼死抵抗的越國兵民的選擇中,吳王選擇代價最小的辦法很容易理解??墒枪篡`實在是能屈能伸,三年牛馬豬狗不如的奴隸生活,又十年生聚,十年生息,一朝起勢便是摧枯拉朽。結(jié)果以周元王賜胙,策命霸主告終。春秋大戰(zhàn)的尾聲在吳越爭霸中落幕。留下“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故事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奮發(fā)圖強。
可是爭霸對我現(xiàn)在而言結(jié)果不是重要的了,爭霸只告訴我一個能忍耐的人是可怕的,一個肯忍耐十多年只為一個目標(biāo)的人要么成功,要么死在成功的路上,失敗對于常人是主旋律,對于這種人只是前奏曲。
回過來看看吳越的佐臣良將,有意思的事情出現(xiàn)了——雙方的忠臣良將下場都不好。伍員,開國之臣,不得善報,死相慘烈;孫武,一代戰(zhàn)勝,下落都成迷;文種,為求吳王放過勾踐,跪拜在地,三年奴隸生活事君如初,然而最后難逃賜死。真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由此可見,對不同人說不同話有多么重要,賢明的君子可以以誠相待,上位者昏庸自要難得糊涂,伍員不知變通退讓,以身留訓(xùn);文種激流勇進,鋒芒太露。
范蠡,唯一一個活下來的聰明人,用自己的瀟灑生活告訴后人,情隨事移,人隨時變。正如《道德經(jīng)》所言:“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