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的選項
圖來源:這是從這位截的圖

這是2017的繳納個人所得稅
雖然已經(jīng)2021年的,僅供參考。
所有人做消費決定,
第一考慮是自身收入。
第二考量是從自身出發(fā)
第三考量,如果沒有理解錯,是從社交/想到的群體認可。
幾個因素相互糾纏。
奶茶(或者說裝飾糕點,比如千層榴蓮糕之類)的消費,個人覺得
除了可以定位為:
1、自身需要
2、社交/想得到群體認可的消費。
1,自身需要行為難以推測,比如某某剛好路過,剛好口渴,就隨機選了一家,但某某會高頻消費嗎,這不一定,也許只是剛好旅游,某奶茶點就抓住這個要素,相當于將自己打造成特產(chǎn)店,如果它想像其他奶茶店推廣其他地方,就搞成外地買到某地牛肉條一樣,要讓人一聽就饞。
2、普通的奶茶店,它們?nèi)绻肷馀d隆,得早早抓到群體需要的社交場所,不然我今日泡壺鐵觀音,明天炮祁門紅茶,后天泡速溶咖啡,大后天羅漢果泡水,周六來一杯白開水,不是都便宜又大杯,不是又彰顯個性又品味獨特?
可是個性,是得不到公司青睞的。
不得不融入某個社會團體里,得到認可。
如同知乎有一個問題【剛入職了,是不是要請人喝奶茶?!?/p>
洋洋灑灑幾千字,都反過頭說明,奶茶消費高頻的最佳時期是要抓著群體不放,才能打開市場,正因為要得到團體認可,才會請奶茶,如果不是,每個人多多少少不太愿意,甚至為這事糾結。
因為收入不多,每一分支出都要凸出雙倍價值——
比如:
夏日消暑+社交
認可、認同感+力所能及的支出
液體(消暑)+小食(下火,清熱)
等等,要的是a+b模式。
A、眾口難調(diào),B,又想吃水果,又想要小食,A+B
A、學校邊奶茶店,近,在十五分鐘之內(nèi)立可等,就拽著學生想得到認可,B,但又不可以太貴的需要。A+B
A、寫字樓的單位,抓緊了員工相處時間比見家人長,打破最熟悉的陌生人僵局的氣氛。
B、最不得了是配合有身價提升感,又得配合囊中羞澀不敢言的真相。
A,炫耀屬性,B,得到認可
等等,不再列舉了。
如同我家貧不得不手動踩離合,我也得高聲說我開神車,要的是面子。
當然小孩子才做選擇,要的是面子+里子都有,那就是奶茶的永遠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