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是世界的




















很多國人喜歡用“我們中國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就產(chǎn)生榫卯”這句話來證明自己擁有榫卯絕對的話語權。但是,河姆渡當時建筑具體長啥樣他們根本不知道。
上圖就是河姆渡建筑的復原物,這種建筑別人需要學習才能會嗎?
這種建筑叫做樁式干闌。簡單說就是在地面打樁,然后在樁上架平臺,在平臺上建房屋。
主要的連接技術依靠榫卯和繩索綁扎。
現(xiàn)如今很多國人覺得中國是榫卯發(fā)明國,世界各地榫卯都是中國榫卯技術的輸出。包括韓國、日本等東亞各國都是如此。沒有中國的榫卯文化輸出,東亞各國是不會自主發(fā)明榫卯的。
首先說河姆渡遺址,中國當時只“發(fā)明”出七種榫卯。

雖然是七種榫卯,準確的說其實只有五種而已(因為有三種直榫,功能近似)。這五種榫卯雖然都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但是想要支撐起整個中國古建筑殿堂還遠遠不夠。
而且,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雖然產(chǎn)生了榫卯,但是這種技術并未在全國迅速得到普及。
三千多年后的商朝宮室建筑的主流建造技術依然依靠繩索綁扎。


也就是說榫卯雖然在七千年前產(chǎn)生了,但是,這項技術在隨后的三四千年歷史里并未在全國范圍內(nèi)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力。
我們連自己本土都影響不了你又何談影響日本、韓國、歐洲乃至全世界?
我們看一下新石器時期時代日本的原始建筑長什么樣子:



從上圖可知,日本原始建筑跟世界同時期建筑(包括中國)幾乎差不多。無非就是樁式干闌、穴居等形式。
建筑技術無非就是簡單的榫卯連接和繩索綁扎等世界通用技術。也就是說在中國建筑技術未影響日本之前人家就懂榫卯了。
這種建筑形式日本也一直繼承、發(fā)展、改造以及融合,著名的伊勢神宮就是樁式干闌的典型建筑樣式。

事實上,像中國新石器時代河姆渡地區(qū)這種原始的木屋建筑,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原始建筑



一些世界其他古文明,例如古埃及、羅馬等等,木質(zhì)建筑以及加工技術也已經(jīng)很發(fā)達了


其實現(xiàn)在許多人跟韓國思密達差不了多少,看到世界各國有什么好的就要么說是我們輸出的要么說是我們老祖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