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衰弱不可避免?現今的社會無法容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該如何創(chuàng)新如何發(fā)展?
請君慢讀
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思維矛盾嗎?
有沖突,但其根本并不矛盾。
一如“魔法”與“科學”,未知的“科學”是“魔法”,已知的“魔法”是“科學”。
對原有物的保存,與對未知物的探索。從來都不是矛盾的。
所謂“保守”的東西,是在探索上的來的。
所謂“探索”的事情,是在擁有上起步的。
中國人“保守”嗎?是的。熱衷于“守矩”“傳承”“追憶”“記史”。
但,先人有言“兼并包容”“海納百川”。能吞并四海者,是保守的嗎?
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如此,才能看的更遠。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們,不能放棄讓自己長高。如此我們便要接受新的“思潮”便必須走上現代化的道路。而走上了這一條路所謂“去傳統(tǒng)”便難以阻擋,亦是不可抵擋。
而傳統(tǒng)文化會消亡嗎?
事實是“傳統(tǒng)”文化會,而傳統(tǒng)文化不會。
在這一文化傳承的主體民族消亡前,都將如此。即使,她消亡也會在未來再一次的復蘇。(若其優(yōu)秀)
社會發(fā)生改變,文化也會隨之轉變。
社會如何,基本決定了文化如何。
而誰又說過文化不會改變社會呢?
社會誕生了文化,文化改造著社會!
一個文化的存活與否。不在其優(yōu)秀與否,不在其社會如何,不在于其曾輝煌或落敗。而在于其對社會的效果。
有益者興盛,無益者衰敗,有害者毀滅。如此而已!
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呢?
觀今“戰(zhàn)疫”一事,只要不是“睡著”的人,不難看出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觀之天下,唯有與我這般“固守傳統(tǒng)”的東方列國才可能做到上下齊心,而歐美幾無一國有此心志。
這才是真正的“創(chuàng)新”,這就是傳統(tǒng)文化在現在所發(fā)揮的生命,這便是在這新時代的“古為今用”。
而文化的創(chuàng)新,最重要的是握住時代的“脈搏”,如此就必然會出現“創(chuàng)新”和“改變”,這無可避免,想要獲取這個“新時代”的“認同”卻又不肯做出絲毫的改變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至此“改變”不可怕,無論何種東西人也好、事也好、國也好、社會也好、文化也好均皆是“窮則變,變則通,通方久”。文化本就是個不斷改變,進而在改變中不斷適應和改造社會的。
在“通俗”文藝的創(chuàng)作中,迎合“通俗”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必然”,人民群眾作為文化創(chuàng)造的絕對主體,所追求絕不是,也絕不會是“低俗、惡俗”,而是“通俗”,它的“俗”是在于所有人都能接受,都能欣賞,都能體悟。借由如此的文化,才會有更多的人去欣賞。
而“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點,便也在此。
在保留原有的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作方式,而選擇加入新的藝術表達形式。如之“戲曲電影——不限以舞臺為場所,加入更多道具,加入光線作畫”“工筆畫動漫——放棄單純的以原有的自然或人物為繪畫目標而是選擇以二次元人物——2233”這便是在保留原有的創(chuàng)作方式,而加入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也不知會有多少人罵我“異端”)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或者說中國文化,在世界傳播的過程中,最為困難的便在于“中國的不國際”這其實不只是中國,而是世界上除了“歐美”以外的所有文化的窘境。而其根本,還是在于,除了歐美,再無一國、一地、一族擁橫貫天下的實力。
歐美才是“國際”,只有等中國成為“國際”的時候。中國的文化與思想,才會成為“人們”的“思想”。
這便是現今中國“火啦”而中國文化緊跟著也“火啦”,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追捧的原因。
最后,西方的進化論,與中國的文化思想沖突嗎?不得不說,確實存在。
兩種思想,怎么會沒有沖突?雖云“大道歸一“,但在到達“一”之前,有差別那就會有沖突。但,中國文化長于“平衡”講“中正平和”這便是解決沖突的方法,以“求同存異”為術,可對付的太多啦。“美與丑”“靜與動”“陰與陽”沖突而互補。
末了有一言“不回望過去,那你將永遠無法知道要走向何處;不探索未來,那你的所謂過去沒有任何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