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子女孝不孝順,命是否長壽,取決于這幾種因果

有禪師說過,萬事皆空,因果不空。萬般不去,唯業(yè)隨身。
這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一場空,唯有因果,那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普通人,其實什么都帶不走,只有業(yè)障永遠地跟隨在我們的身邊。
我們做了什么事兒,就會造成什么業(yè)障。業(yè)障太多,會讓人之前路出現(xiàn)阻礙,以至于人生變得困難重重。唯有讓業(yè)障少一點,余生的日子才好過。
如何才能減少業(yè)障呢?毫無疑問,就是從“因果”二字入手。該種下什么因,該走什么路,該完成什么使命,都是我們所要考慮的問題。
不少人早年做得不好,造了很多孽,所以晚年便周身不安,就連親生的兒女也不太孝順。如此晚年,那是特別失敗的。
人老了,子女孝不孝順,命是否長壽,取決于這幾種因果。

一、早年是否孝順父母的因果。
為人子女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無視父母的付出,或者跟父母對著干,讓年邁的父母越活越心塞。
等他們成為了別人的父母,他們就會抱怨,為什么我的孩子如此不孝,性情如此叛逆,非要跟父母對著干呢?難道說,對父母好一點,不行嗎?
一個人,早年的時候?qū)Ω改覆缓?,到了晚年,就希望子女對自己好,這肯定是不可能的。他對父母造成的傷害,終究有一天會落到他自己的頭上。
所謂“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就是這個道理。你是孝順的人,那你所生的孩子就不會差到哪里去。反之,你是叛逆的人,那你的孩子就不會孝順。
這就是心理學(xué)家談到的,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做了什么,孩子也會有樣學(xué)樣做什么。如此一報還一報,特別公平。
要想后代孝順,我們首先就需要對自己的父母孝順。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獲。沒有對父母的善意,我們的孩子也不會對我們有善意。

二、是否維系家庭關(guān)系的因果。
有一個特別常見的現(xiàn)象:四五十歲的時候,家庭的關(guān)系就不太好。等到了六七十歲,家庭的關(guān)系會分崩離析。
上一年有個報道,說的是一個流浪街頭的老年男人,神情恍惚,無家可歸,特別凄涼。后來,就有人去調(diào)查這個男人無家可歸的原因。
調(diào)查后才知道,原來這個流浪的老年男人,在四五十歲的時候,是開公司的千萬富翁。賺到大錢的他,并沒有珍惜家庭和親人,反而拋妻棄子,特別無情。
十多年后,他的公司倒閉了,連他自己也破產(chǎn)了。既沒有家庭,也沒有錢的他,就神情恍惚了,只能到處流浪,成為了流浪漢。
對于這樣的人,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來評價,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現(xiàn)在看起來可憐的人,也許以往的他們干了諸多讓人痛恨的事兒。
早年和中年的時候,就對家庭和親人不好。到了晚年,就不可能回歸到溫暖的家庭當(dāng)中。因為這世間的溫暖和情分,并不會隨隨便便就讓人擁有。

三、懂不懂得適度生活的因果。
談完了子女是否孝順的問題,我們不妨思考另外一個問題,為什么每個人的身體和壽命,存在如此之大的差別呢?
原因是相似的,有些人并沒有種下善因,那他們就不可能會收獲到善果。早年不孝順父母,晚年就會被自己的孩子拋棄。早年不適度生活,晚年就沒有幸福的日子可過。
所謂的“適度”生活,就是讓人把握好一個度,不走極端的意思。工作,不要過量。休息,也不要過量。讓兩者平衡,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比如,你可以做到工作八小時,然后休息八小時,那你的身體就不會差到哪里去。因為人之身體不是機器,而是血肉,終究需要有休息的時間。
千萬不要小看了“適度”的生活模式。要知道,適度生活是最好的養(yǎng)生,也是最省錢的生活方式。
一旦走了極端,或許普通人所賺的錢,還不夠給醫(yī)藥費。

四、是否清心寡欲的因果。
如何才能更好地保命呢?四個字,清心寡欲。
所謂的清心寡欲,不是讓我們?nèi)プ龊蜕?,而是讓我們學(xué)會過“極簡”的生活。生活有多簡單,欲望有多低,壽命消耗的速度就有多慢。
為什么欲望會加速人之壽命損耗的速度呢?就跟烈火是一樣的,只要木材燃燒殆盡了,火焰就會立馬消失。欲火焚身,這是讓人“折壽”的根源之一。
在生理上喜歡縱欲的人,會老得比較快。在物質(zhì)方面欲念滔天的人,會被無窮的欲望黑洞吞噬,此生再無春風(fēng)和細雨,只剩秋意和寒霜。
從40歲開始,普通人就該清心寡欲而活了。不喜歡的人,就拋棄。不愛做的事兒,就不做。給生活做減法,給壽命做加法。
你尊重了因果和余生,因果和余生同樣也會尊重你。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