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翻譯思想概述 : 理想的基石 ——安那其主義理論的譯述①
? ? ? ? ? ? ? ? ? ? 第一節(jié):概說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anarchy”一詞源自拉丁語“anarchia”,拉丁詞又最初源自希臘語“αναρχíα ”。前綴αν- (an-),表否定“without”(無、沒有);后綴-αρχíα (-archy),原指“l(fā)eader”(軍隊(duì)指揮官),后泛指“ruler”(統(tǒng)治者)。在英文詞典里,“anarchy”有這樣的解釋:absence of government(無政府狀態(tài));absence or denial of any authority or established order(沒有或否定任何權(quán)威或既定秩序) (1) ??屏帧の值拢–olin Ward)也有類似的解釋:Anarchy […] (2) meaning contrary to authority or without a ruler(意即反權(quán)威,否定統(tǒng)治) (3) 。
“anarchism”則是指“the social philosophy which aims at its realization”(達(dá)成其目標(biāo)之社會理論) (4) 。《韋氏在線詞典》(Merriam-Webster)上的解釋則更詳細(xì):a political theory holding all forms of governmental authority to be unnecessary and undesirable and advocating a society based on voluntary cooperation and free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一種政治理論,反對和摒棄任何形式的政府權(quán)威,主張基于個人和團(tuán)體自愿合作、自由聯(lián)盟的社會形式) (5) 。
“安那其”系“anarchy”的漢語音譯。另有較多論者取該術(shù)語的一層較外在意思,意譯名曰“無政府”,“anarchism”順理謂之“無政府主義”。不過,這一譯名以偏概全,具有誤導(dǎo)性,并不準(zhǔn)確和恰當(dāng)。因此,本研究中,筆者借巴金所譯述《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 (6) 一書之立名,取“安那其”而用之(引用他人文獻(xiàn)則另當(dāng)別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一般認(rèn)為,安那其主義有五位經(jīng)典理論家和先驅(qū)。第一位倡導(dǎo)者,是英國政治理論家、作家威廉·葛德文(William Godwin)(一七五六—一八三六),其論著An Enquiry Concerning Political Justice and Its Influence on General Virtue and Happiness (簡稱Political Justice ;通用漢譯名:《政治正義論》)(一七九三),否定政府、法律、財(cái)產(chǎn),反對壓制與屈從,強(qiáng)調(diào)道德與理性,宣揚(yáng)個人自由,主張按需分配。該作對后來一代又一代的安那其主義者及其理論家都產(chǎn)生過深遠(yuǎn)影響。
第二位是德國哲學(xué)家麥克斯·斯蒂納(Max Stirner)(一八〇六—一八五六),其論著Der Einzige und sein Eigentum (通用英譯名:The Ego and Its Own ;通用漢譯名:《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八四四),亦否定一切形式的國家和政府,宣揚(yáng)一種激進(jìn)的個人主義安那其主義觀點(diǎn)。不過,在科林·沃德(Colin Ward)所著《安那其主義簡述》(Anarchism: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中,沒見將他歸入安那其主義主要思想家之列 (7) 。
第三位當(dāng)屬法國政論家、經(jīng)濟(jì)學(xué)家蒲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一八〇九—一八六五),乃自稱安那其主義者的第一人 (8) 。他通過如下等著作:Qu’est-ce que la propriété?ou Recherche sur le principe du droit et du gouvernment (通用英譯名:What Is Property?or,An Inquiry into the Principle of Right and of Government ;通用漢譯名:《什么是財(cái)產(chǎn)?》)(一八四六)、Système des contradictions économiques,ou,Philosophie de la misère (通用英譯名:System of Economic Contradictions,or The Philosophy of Poverty ;通用漢譯名:《貧困的哲學(xué)》)(一八四七)、Solution du problème social (通用英譯名:Solution of the Social Problem ;通用漢譯名:《社會問題的解決》)(一八四九)、Les confessions d’un révolutionnaire:pour servir à l’histoire de la révolution de février (通用英譯名:Confessions of a Revolutionary:To Serve as a History of the February Revolution ;通用漢譯名:《一個革命者的自白》)(一八四九)、Idée générale de la révolution au XIXe siècle (通用英譯名:The General Idea of the Revolu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通用漢譯名:《十九世紀(jì)革命的總觀念》)(一八五一)等,第一次全面而系統(tǒng)地闡述了安那其主義的思想觀點(diǎn),從而安那其主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蒲魯東因此而被譽(yù)為“安那其主義之父”(father of anarchism) (9) 。
第四位是俄國革命家、哲學(xué)家巴枯寧(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акунин/Michael Bakunin )(一八一四—一八七六),其安那其主義代表作有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сть и анархия (通用英譯名:Statism and Anarchy ;通用漢譯名:《國家主義與無政府》)(一八七三)、Бог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一八七二年首先以法語本出版,名為:Dieu et l’état )(通用英譯名:God and the State ;通用漢譯名:《上帝與國家》)等。巴枯寧深受蒲魯東的影響,反對一切形式的國家機(jī)構(gòu)和外在權(quán)威,追求階級平等以及人的絕對自由,主張集體安那其主義。其《國家主義與無政府》成為俄國民粹派革命運(yùn)動的重要指導(dǎo)綱領(lǐng)。不過較之于前述幾位理論家,巴枯寧同時(shí)更是一位革命實(shí)踐家,他親身組織和參與社會民主革命活動。
第五位克魯泡特金(Пётр Алексéевич Кропóткин/Peter Kropotkin )(一八四二—一九二一),俄國哲學(xué)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作家,蒲魯東及巴枯寧安那其主義思想之集大成者,安那其共產(chǎn)主義理論(anarchist communism或anarcho-communism)的創(chuàng)立者,主張廢除政府、市場、貨幣、資本主義制度,取消私有財(cái)產(chǎn)制,倡導(dǎo)共同所有制與自愿聯(lián)合??唆斉萏亟鸬闹饔械挠糜⒄Z寫作,有的用法語寫作,有的則使用母語俄語。其安那其主義理論代表作包括La conquête du pain (通用英譯名:The Conquest of Bread ;通用漢譯名:《面包與自由》〔巴金初版中文譯名《面包略取》〕)(一八九二)、Fields,F(xiàn)actories and Workshops,or Industry Combined with Agriculture and Brain Work with Manual Work (簡稱:Fields,F(xiàn)actories and Workshops ;通用漢譯名:《田園、工廠與手工場》)(一八九九)、Mutual Aid:A Factor of Evolution (簡稱:Mutual Aid ;通用漢譯名:《互助論》)(一九〇二)、 Этика: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и развитие нравственности (通用英譯名:Ethics:Origin And Development ;通用漢譯名:《倫理學(xué)的起源和發(fā)展》)(一九二二)等??唆斉萏亟鸨徽J(rèn)為是安那其主義歷史上“最后一個具有國際意義和影響的領(lǐng)袖人物”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安那其主義最初是通過日本傳入中國。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國內(nèi)較早關(guān)于安那其主義的文獻(xiàn)是馬君武一九〇二年為自己所譯《俄羅斯大風(fēng)潮》所寫的《〈俄羅斯大風(fēng)潮〉序言》。文中說:
法蘭西之國民者,世界上思想最高之國民也。圣西孟之徒倡社會主義(即共產(chǎn)主義)于世,其勢日盛。至十九世紀(jì),而英人達(dá)爾文、斯賓塞之徒發(fā)明天演進(jìn)化之理。由是兩種學(xué)說發(fā)生一種新主義,是新主義曰“無政府主義”。 (11)
另據(jù)蔣俊和李興芝,安那其主義在中國的興起與發(fā)展大體分三個時(shí)期:一九〇二年到一九〇五年為傳入期,該時(shí)期介紹宣傳的重點(diǎn)為俄國“虛無黨”;一九〇六年到一九〇二年為形成與發(fā)展期,這一時(shí)期中國安那其主義理論逐漸發(fā)展形成,安那其主義達(dá)到鼎盛;一九二一年到一九四〇年為衰落期,這其中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七年安那其主義在各種救國理論百家爭鳴中敗落,進(jìn)而在一九二八年之后逐漸沉寂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一九二四年五月一日,巴金在廣州《春雷》第三期上發(fā)表《芾甘啟事》:
我欲考究安那其主義者在中國運(yùn)動的成績,故擬搜集歷年所出版之關(guān)于此主義的書報(bào),同志們?nèi)缬写祟悤鴪?bào)(不論新的舊的)望贈我一份,如要代價(jià)者,可先函商。來函請寄南京北門橋魚市街二十一號。 (13)
當(dāng)時(shí),巴金從上海轉(zhuǎn)道南京,正在東南大學(xué)附屬高級中學(xué)補(bǔ)習(xí)班就讀。這份啟事,相當(dāng)于是向全天下宣布和表明自己的安那其主義者身份。
在同一期上,巴金以“芾甘”為名,翻譯發(fā)表了“東京安那其主義者”的《東京安那其主義者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的報(bào)告》(原文出處待考,下同),并編譯關(guān)于日本激進(jìn)安那其主義者大杉榮的生平年譜:《大杉榮著作年表》。同時(shí),他還在廣州真社《驚蟄》一九二四年第一期翻譯發(fā)表日本東京勞動運(yùn)動社《一九二三年日本大震災(zāi)中日本政府軍閥及反動黨對于安那其主義者的攻擊》,在《民鐘》一九二四年十一月第一卷第九期編譯發(fā)表《大杉榮年譜》,譯者署名均為“芾甘”。從這里開始,巴金正式走上了安那其主義譯介與宣傳的道路。
巴金當(dāng)時(shí)譯介國外安那其理論家和革命者作品的目的很明確:“別人的文章打動了我的心,我也想用我的譯文打動更多人的心。” (14) 這話是他幾近晚年,遭受過太多的政治風(fēng)浪和政治迫害之后,在特定政治環(huán)境下說的,因此比較委婉一些。說得明白一點(diǎn),就是要推己及人,用安那其先輩的理論來武裝民眾,用他們的革命獻(xiàn)身事跡來感動和激勵鼓動民眾,以實(shí)現(xiàn)廢除一切壓迫與不義的人人自由平等的安那其共產(chǎn)主義社會。
在譯介內(nèi)容上,巴金既翻譯有安那其主義理論著作,也譯有革命者傳記作品。其中,后者既有安那其主義陣營的革命者傳記,也有大量同樣反對專制、追求民主自由的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民粹主義者的傳記。陳思和、李輝認(rèn)為:“俄國的民粹派的英雄事跡幾乎跟無政府主義同時(shí)吸引著巴金,后者給了巴金一個美麗的社會理想,而民粹派英雄則直接啟發(fā)了巴金應(yīng)該怎樣為實(shí)現(xiàn)這個理想而奮斗?!?(15)
巴金在翻譯上也有自己明確的意圖和目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不好意思說什么‘使命感’‘責(zé)任感’……但是我活著絕不想浪費(fèi)任何人的寶貴時(shí)間?!薄拔业膭?chuàng)作是這樣,我的翻譯也是這樣?!?(16)
他說,六十年間,盡管自己翻譯的作者屬于不同國籍,既有十九世紀(jì)也有二十世紀(jì)的,但他們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自己讀他們的書,“仿佛還聽見他們的心在紙上跳動”。自己跟他們一樣是人,“同樣有愛,有恨,有渴望,有追求”。巴金對自己預(yù)設(shè)的譯介目標(biāo)也充滿著信心:“我想我理解他們,我也相信讀者理解他們?!?(17)
巴金所譯介的安那其主義理論著作,涉及的作者包括高德曼、柏克曼(Alexander Berkman)、杜爾納(John Turner)、蒲魯東、阿利茲 (18) 、洛克爾(Rudolf Rocker)、馬拉鐵司達(dá)(Errico Malatesta)、克魯泡特金等。其中,最主要又有兩人:克魯泡特金和柏克曼。

(1) ?見http://www.merriam-webster.com。索引時(shí)間:2012年6月6日。
(2) ?“[…]”標(biāo)識為本作筆者省略。下同。
(3) ?Ward,Colin.Anarchism: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p.1.
(4) ?Marshall,Peter.Demanding the Impossible:A History of Anarchism .London,New York,Toronto and Sydney:Harper Perennial,2008,p.3.
(5) ?見http://www.merriam-webster.com。索引時(shí)間:2012年6月6日。
(6) ?巴金:《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上海:自由書店,1930年7月。
(7) ?Ward,Colin.Anarchism: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p.3.
(8) ?Ibid.,pp.3-4.
(9) ?Borchert,Donald M.(Ed.).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2nd Edition) .Vol 1.Farmington Hills:Thomson Gale,2006,p.178.
(10) ?湯庭芬:《無政府主義思潮史話》,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2000年9月,第18頁。
(11) ?馬君武:《〈俄羅斯大風(fēng)潮〉序言》,《無政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上、下),葛懋春、蔣俊、李興芝編,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4年5月,第1—2頁。
(12) ?蔣俊、李興芝:《中國近代的無政府主義思潮》,濟(jì)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第5—6頁。
(13) ?現(xiàn)文引自巴金:《巴金全集》(第十八卷)(《集外編》上),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3年,第69頁。
(14) ?巴金:《〈巴金譯文選集〉序》,《巴金譯文選集》(上冊),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1年12月,第1頁。
(15) ?陳思和、李輝:《巴金研究論稿》,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9年7月,第167頁。
(16) ?巴金:《〈巴金譯文選集〉序》,《巴金譯文選集》(上冊),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1年12月,第4頁。
(17) ?同上,第5頁。

原文鏈接:http://cnt-ait.info/2021/02/04/bajin-anarchi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