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餐吃什么總是個問題
2020-11-02 11:55 作者:dustymirror | 我要投稿
每餐吃什么總是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幾乎不存在什么偶然性,你每天都要面對食欲的解決,次次都很殘酷。欲望的解決方法之一:壓抑;之二:放縱。兩種選擇的輪回。比如今晨,半塊糕入口,唑完一口濃縮上路,在門口掃一副煎餅,吃完戴上口罩有了飽腹感。我知道這種滿足會持續(xù)一會兒,但也不會太久。這讓下一餐成為必然,回家做或KFC成了問題,但我們習(xí)慣不思考這些時時面臨的問題,就像死亡是個嚴重的問題,但又那么終極(令兩種解決方法失效)與普遍,以至思考起來必須隱匿、不動聲色。所以,放縱與壓抑的輪回機制也并非牢不可破,但在欲望概念的框架之下已成無間。而關(guān)鍵在于欲望概念的解構(gòu),即欲望本來就是一個主觀虛構(gòu)的概念。是什么造就了早餐?那口咖啡?那口糕?或是煎餅?如果去除其中某一種,早餐可還成立?食欲的滿足是基于進食行為本身還是所咀嚼的物質(zhì)?是飽腹的最終結(jié)果追求還是咀嚼的觸感與嗅覺味覺的綜合,或是選擇的權(quán)力滿足感?這些要素如同物質(zhì)食物的每一個要素:煎餅里的蛋、香菜、脆餅;咖啡里的粉末、水,每一樣都不是要質(zhì),而是一種可控可調(diào)配的選擇,但不左右概念的總體。如果你認定43°C,200ml的水即是不二的早餐,這也完全能夠成立。因為這選擇一行為蘊含了標準,具有個性、體現(xiàn)主權(quán),色聲香味觸盡顯。那么,這里面也存在模糊的界限,也存在認知被再塑造的可能,而讓欲望被多重嵌套、改頭換面難疏其要質(zhì)。也就是說某個角度,饑餓也是早餐的造就要素,甚至可以成為早餐本身。那么什么不能成為早餐?什么無法重塑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