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去虛取實
五色者,紅、黃、青、黑、白,紅黃青是三原色,可以調和出任何顏色,黑色是最富集的顏色,而白色是最初始的顏色,因此五色可以指眼睛所能看到的繽紛世界,也指代我們視聽器官被動接受的整個物質世界。然而你所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觀的世界,那只是世界在你眼中的成像,是可見光這種電磁信號與視網膜神經之間的電磁感應,從而產生的一個主觀世界;你聽到的世界也是如此,同一個聲音,每個人的感受都不盡相同。僅僅通過觀察、聆聽,我們和瞎子、聾子沒什么區(qū)別,然而我們卻因為能看到、能聽到,覺得自己可以了解萬事萬物,而失去探究萬物本源的欲望和能力,使自己始終處于“瞎子”和“聾子”的狀態(tài),是為五色令人目盲。不是真讓人瞎了,是你看到的,比瞎子多不到哪里去。
五音者,唇、舌、齒、鼻、喉,這是我們語言交流的基本器官,我們借此來發(fā)出聲音用以表達自己,也泛指所有用以表達的方式,如書寫、作曲等。然而相比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表達能力是非常匱乏的,無法真實的刻畫和表達自己的思想,別人也無法理解我們的真實想法。而華麗的詞藻、豐富的肢體語言只會讓我們誤以為清晰的表達了自己,而不再去設法尋找更有效的溝通媒介,使交流雙方始終處于“聾子”的狀態(tài),是為五音令人耳聾。不是真讓人聾了,是別人接收到的你的信息,比聾子聽到的多不到哪里去。
這里更正一個第二章的錯誤:聲音相和,聲是發(fā)聲、音是聲音,聲音相和指人與人、人與自然直接的溝通交流、應和。
五味者,酸、甜、苦、辛、咸,范指人類主動探索世界的感受,例如辛酸、苦悶等說法,它們是產生我們思想體驗的基本元素,然而每個人對辛酸、對苦難、對所有這些感受的體驗是不同的,這些感受不過因人體生化反應而產生。和我們被動接受世界的視覺、聽覺等五感無法真實反映物質世界一樣,這些主動感受世界的感受也無法真實還原我們對世界的感知。
綜上,我們認識的萬事萬物不是完整的,只是事物的極小一部分;也不是真實的,只是我們主觀認為的——被我們的主觀意識扭曲了;甚至我們自己的主觀意識也無法正確表達我們的需要。
畋,獵取禽獸也。因為以上原因,在縱情騎射之類的競技中,人的目的是虛妄的;在財色物語的世界中,人的欲望是不符合自身真實需求的。這就是為什么圣人只追求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不尋求那些虛妄的欲求。去彼取此,彼是虛妄欲求、是被動接受到的外部世界、是表達的自己心聲、是主動感受的切身體會;此是生存的基本需求、是客觀的物質世界、是自己的真實想法、是自己的真實需求。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