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蘇軍裝備的四種制式防毒面具
圖片與資料來自https://gasmaskandrespirator.fandom.com、維基百科與facebook、ebay
侵刪
注意:純歷史軍事裝備科普,與政治、民族、領(lǐng)土問題等無關(guān),請勿陰陽怪氣或撕逼
研究過二戰(zhàn)蘇軍服裝裝具的軍迷以及二戰(zhàn)軍C和二戰(zhàn)重演愛好者想必對二戰(zhàn)蘇軍防毒面具包都不陌生,這種上開口、側(cè)面有兩個小袋的斜挎式包具也是二戰(zhàn)蘇軍的一大標志性裝具之一,但對其內(nèi)容物:四種制式防毒面具及其濾毒罐和清洗用具等卻沒有多大的了解,有幸在外網(wǎng)找到了相關(guān)的資料,特此整理。
















總覽:從左到右:Sh-1型防毒面具、O-8/MOD O-8型防毒面具、ShM-41型防毒面具、ShM-1型防毒面具

1.Sh-1型防毒面具














Sh-1(俄語:шлем/shlem,頭盔的意思,1即一號)是一種由Zelinsky Kummant在一戰(zhàn)后設(shè)計的蘇聯(lián)第一種軍用制式防毒面具,有GT-3型防毒面具和DP-1型兒童防毒面具兩種民用衍生型號和KIP-1型防毒面具一種軍用衍生型號
其特征有兩個圓形目鏡和一個“手指角”,佩戴者可以把手指插入其中擦拭鏡片。(可能是由于密封性強其鏡片經(jīng)常起霧的原因)也因為這個角其在蘇軍中有個綽號叫獨角獸面具,德軍稱為犀牛面具
面具顏色通常是灰色或橙色,但也有黑色的。呼吸軟管是固定的,它的末端有一個40x4mm的螺紋(后來標準化為GOST式螺紋),有極少數(shù)螺紋口也帶有過濾膜,配套濾毒罐為T-5型與T-Ch型兩種,根據(jù)蘇聯(lián)各地區(qū)接到的濾毒罐配給而定
2.O-8/MOD O-8型防毒面具










O-8(俄語:Образец-8 -即“Model 8”),衍生型號為МOD O-8,是一種于20世紀30年代裝備蘇軍的新型制式防毒面具,一直使用到40年代中期
其特征為一個灰色或者黃色的橡膠半遮面罩,玻璃目鏡外圍由金屬組件卷曲而成。 五點松緊帶連接到面具與面具內(nèi)的金屬扣,背面的皮帶共同連接成一個不規(guī)則的紡織六邊形。 閥室是非?;镜姆蓝久婢咴O(shè)計思想,由一根覆蓋著紡織膠帶的線擠壓到表面毛坯。 軟管是固定的,吸氣閥是一個釘上的橡膠盤。 而呼氣閥是一個郁金香瓣,而不是像同一時期的其他防毒面具的呼吸閥閥一樣有三個瓣。它只有兩個,配套濾毒罐為T-5型。
而MOD O-8則橡膠部分變得更厚,更容易制造,呼吸閥也進行了改進,能夠在其中插入一個防霧片,使得其有了防霧功能。
O-8于1935年被引入,1937-1938年改進型號MODO-8研制成功,取代了Sh-1型防毒面具作為蘇軍的主要制式防毒面具,同時也被多種蘇聯(lián)國有毒性工業(yè)、化工企業(yè)以及消防員使用,直到1939年ShM-1型防毒面具被引進,但二戰(zhàn)爆發(fā)時其仍然是蘇軍裝備最多的防毒面具。

3.Shm-1型防毒面具

















ShM-1(俄語:Шлем Маска-1 意為“頭盔面具-1”)是一種用于蘇軍步兵使用的制式防毒面具。 其頭套式風格為Zelinsky Kummant在一戰(zhàn)時期發(fā)明,但它總的是基于1938年左右推出的ShMD-1民用兒童防毒面具。于1939年被引入。 衍生型號為O-11型防毒面具(類似于O-8),由于頭套比皮帶系統(tǒng)更容易掌握,所以其使用培訓成本非常低廉。?
該面具是一種頭盔風格的橡膠面具。 帶有兩個圓形金屬組件固定的圓形目鏡(可安裝防霧片)和可拆卸的呼吸管道系統(tǒng),?呼吸閥門外殼由金屬制成,通常涂成橄欖綠或灰色,并有40mm GOST式螺紋。部分批次使用鋁壓鑄呼吸閥門。 1942年,呼吸閥門被重新設(shè)計,呼氣口被設(shè)計成郁金香型,但不是3個橡膠塊,而且2個。 這使得1942年以后生產(chǎn)的面具閥門大多有褶皺,?從1939年到1948年,面具共有4種尺寸。 橡膠顏色有灰色、黑色、白色或棕色。 在鏡片的左下方或右下方,有一個出廠模印(例如Ф53之類)。值得注意的一件有趣的事是它與冷戰(zhàn)中蘇軍的GP-5防毒面具很相似,或許就是GP-5防毒面具的直接設(shè)計元素參考來源。配套濾毒罐為T-5型、T-Ch型、MT-4型、L-3型與MO-2型、MO-4型(戰(zhàn)后生產(chǎn)配備)六種。
戰(zhàn)后也被提供給匈牙利、波蘭和東德等華約國家且在這些國家都有仿制型號。
4.ShM-41型防毒面具


















ShM-41(俄語:Шлем Маска-41?,意為“頭盔面具41年型”),是二戰(zhàn)爆發(fā)前被蘇軍采用的最后一種制式防毒面具。
面具同樣是頭套式橡膠面具。 有兩個由圓形金屬件和膠圈共同固定的圓形目鏡,可以安裝防霧片,呼吸管道同樣可拆卸,閥門外殼由涂成深褐色的金屬制成,帶有40mm的GOST螺紋,有5種尺寸。
它不同于ShM-1主要在更強的閥殼,它有一個高度集成的呼吸閥門及管道系統(tǒng)和專門的防霧瓶插入固定環(huán),配套濾毒罐為MO-2型、MO-4型、EO-12型、EO-14型和EO-16型四種。
戰(zhàn)后亦被大量出口至各華約國家以及包括我國在內(nèi)的多個shzy國家,并由此衍生出了由各國自行生產(chǎn)的衍生型號。
其中四種防毒面具配套的清洗用具為:TD-1型、IPP-3型、IPHP-42型、IPP-5型與IPP-6型五種,根據(jù)年代與蘇聯(lián)各地區(qū)配給不同而異
TD-1型防毒面具清洗用具


IPP-3型防毒面具清洗用具


IPHP-42型防毒面具清洗用具



IPP-5/6型防毒面具清洗用具

NP型防霧片


由于二戰(zhàn)東線始終未爆發(fā)大規(guī)模毒氣戰(zhàn),在實戰(zhàn)中由于屬于多余負重防毒面具也經(jīng)常被蘇軍官兵丟棄,四種面具在1942年末至1943年以后被蘇軍軍備部陸續(xù)收回,其攜行包用作蘇軍官兵裝雜物使用



二戰(zhàn)東線重演中蘇軍扮演者佩戴防毒面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