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兩次盜竊“中國的時間”,抄襲天文歷法授時系統(tǒng)
他們不僅抄襲我們的文明成果,而且編造、虛化我們的歷史,攫取權力,以達到同化的目的。
在農(nóng)耕文明時代,天文歷法是最高科技領域,即使在現(xiàn)代,準確的天文授時也是一切科學、經(jīng)濟社會生活的重要基礎,就設想一下,飛機起飛降落的時間誤差會發(fā)生的連鎖后果。
在遠古時代,中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觀象歷法授時系統(tǒng),“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觀象授時系統(tǒng),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明。
而近代以來,西方學界先后提出“巴比倫起源說”、“印度起源說”,一直在蓄意弱化、虛化觀象授時起源于中國這一事實,并借此宣傳“中華文明外來說”,直到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fā)現(xiàn)了,6500年前的觀象授時的歷史遺跡,這場延續(xù)幾百年對中華文明起源于本土的懷疑,才塵埃落定。
明清以前,中國的天文授時一直站在世界的前沿。西方覬覦中國的科技成果,實施了兩次全面的抄襲。
第一次抄襲授時歷,西方制定了格列歷。元代科學家郭守敬對天文觀測圭表做出了重大的改進,傳統(tǒng)表長為八尺,而郭守敬創(chuàng)造的高表達40尺。他發(fā)明了景符,利用光學中小孔成像的原理,使日影測量準確到兩毫米之內(nèi)。公元1281年,郭守敬發(fā)布了“授時歷”,其回歸年長度(一年的時間標準)365.2425日,比現(xiàn)代實測只有每年近26秒(0.0003日)之差,積累3320年才有一日的誤差,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歷法授時系統(tǒng)。
隨著元朝對歐洲的擴張,西方不僅得到“四大發(fā)明”,而且獲得了包括歷法授時系統(tǒng)在內(nèi)的中國的全部文明成果。三百年后,羅馬教皇格列組織人在“授時歷”的基礎上,編制“格列歷”,并于1582年公布,也就是現(xiàn)在的公歷授時系統(tǒng)。
格列歷用的授時標準,就是中國授時歷的時間標準。而歐洲在1576年,才建立的第一個天文臺——第谷天文臺。因為歲差的原因,恒星之間的距離每年都在變化,需要長年的觀測積累才能得到正確的數(shù)據(jù),中國幾千來不間斷地進行天文觀測,才取得成就,西方不可能在短短的八年時間達到的,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周期以及數(shù)據(jù),去記錄和糾正歲差。為了掩蓋格列歷來自中國的真實源頭,他們編造了“羅馬儒略歷”、埃及天文學家的故事。
第二次抄襲,利瑪竇、湯若望為了抬高身份,便利于傳教,掩蓋歷史真相。
在明清以前,中國的天文歷法授時系統(tǒng)一直領先世界。明代天文學家邢云路,生于嘉靖二十九年(1549)左右,卒于天啟六年(1626年)。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在他任河南僉事時,發(fā)現(xiàn)《大統(tǒng)歷》與天象實測不合,因而奏請改歷。萬歷三十六年戊申(1608年),他在蘭州立六丈高表以測日影,寫成《戊申立春考證》一卷。書中提出一回歸年長度為365.24219日,這個數(shù)據(jù)同現(xiàn)代理論計算值每年只差2.3秒,是當時世界上最精密的數(shù)據(jù),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歷法授時系統(tǒng)。而且他在《古今律歷考》中指出:“星、月之往來皆太陽一氣之牽系也?!敝赋鲂行沁\動受太陽吸引力支配的思想,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引力”概念,所以蘋果砸牛頓的腦袋,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的故事,是假的。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邢云路被召入京,參加國家天文臺的天文歷法授時系統(tǒng)的改造工作。
一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天文歷法授時系統(tǒng)的國家,怎么可能是利瑪竇、湯若望傳授給我們歷法呢?小學生給教授上課?彌天大謊。
利瑪竇,1582年(明萬歷十年)被派往中國傳教,1610年在北京逝世。而且利瑪竇在自己前往北京途中,在日記中明確記載:中國當時的天文歷法授時系統(tǒng)優(yōu)于西方。邢路云1608年在蘭州依靠的中國傳統(tǒng)天文儀器圭表和測時方法,完成授時測量,這不可能來自利瑪竇。
湯若望,1620年(明萬歷四十八年)到澳門,在中國生活47年,歷經(jīng)明、清兩朝。
1634年,湯若望協(xié)助徐光啟完成了《崇禎歷書》。邢云路、湯若望、徐光啟都在欽天監(jiān),也就是國家天文臺干活,也是邢云路科技成果的傳播和保存的地方,《崇禎歷書》使用的是邢云路的成果。
1645年,湯若望壓縮《崇禎歷書》,偷梁換柱地命名為《西洋新法歷書》,進呈攝政王多爾袞,清廷定名為《時憲歷》,冊面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個字,頒行天下。所謂西方幫助明清制定天文授時系統(tǒng),是徹頭徹尾的抄襲,是掩蓋了真相的歷史謊言。
湯若望偷梁換柱,成功抄襲中國的天文歷法授時系統(tǒng)。抄襲成功讓湯若望獲得朝廷信任,被任命為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國家天文臺館長),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洋監(jiān)正,開創(chuàng)了清廷任用耶穌會傳教士掌管欽天監(jiān)的將近二百年之久的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