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umiZS】運用“梗”中的搞笑。(上)(理論篇)

(此為視頻文稿。因為感覺不需要通過視頻配圖,就先從專欄發(fā)好了。)
(專欄除了封面與照片,沒有補充用圖片。)
【IgumiZS】運用“?!敝械母阈Α#ㄉ希ɡ碚撈?/p>
“?!钡慕榻B想必我不用多說了。每個人因為接觸而有著自己的了解,其他地方也一定有關于“?!钡慕榻B。
本期視頻,要討論到“?!钡倪\用上?!肮!钡某霈F之所以帶來了搞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緣于它“梗”的身份。
就像本人之前的作品一樣,本作同樣不會出現什么晦澀難懂的術語。標題都帶了“?!绷?,很難嚴肅的起來。我正好也懶得這么做。大家只要聽得懂就可以了。這個視頻就是為此而生的。
你讓我單單講這一張圖,都要很久。(照片)

我們將被運用的“?!狈譃閮深悾?/p>
1:本身便是一段搞笑情節(jié),或是具有搞笑元素。 可惜,現在來看,稍微大眾一些的,是找不到了。
這么說顯得牽強,但事實如此。大多數搞笑玩意,基本不作為“?!贝嬖凇N覀冇洃浿袨閿挡欢喾线@個標準的,卻因為“?!北旧怼皝淼每?,去得也快”的特性,早就淡退出我們的視線了。由此出發(fā),有些東西現在都見不到了,有些東西如諧音梗又太過常見,就無需討論了。
重點,便是第二類。
2:與1類相反,因某種特色或是機緣巧合而出名的“?!?。也就是不“那么”搞笑的。網絡模因大出于此。
在2類出現時,因其本身“不那么搞笑”,故讓觀眾產生搞笑感的原因大概率便是因為“它是個梗”。它的身份與知名度大于它的實際意義。
讓你會心一笑的最大可能是“梗”作為安裝螺絲由電鉆完成固定工作的“恰到好處”而不是更大的整體完美感。
例如在某人說話的最后加入“daze☆”,明白的人很快會反應到,這是車萬破偶杰克特的一個角色相關梗。
但單單把它挑出來,其本身有什么搞笑在嗎?顯而易見,沒有。它作為一個普通的“結語”,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我們會心一笑,只是想到了它作為“梗”的意義或是來源:這是金發(fā)小女孩的口癖啊。作者也知道這個嗎,www~
是。是就搞笑了嗎?不是。這樣的符號,本身到底怎么了呢?
讓我們暫時回到搞笑的簡單的定義上去。搞笑的最簡單的定義莫過于是“夸張感”和“反邏輯性”。如此理解就夠了。
正如“捏”“吶”“呢”等口癖,“daze☆”的特殊性可能只在于它作為一個“?!贝嬖凇?/p>
為什么變成“?!绷司透阈α四??這也僅僅是因為“梗”本身受到了好的運用,而不是它好的,即搞笑的本質。是用的好,而不是本身好。
正因如此,要讓此類視頻發(fā)揮搞笑特質,更需要好的運用技巧。
好的運用“濯清漣而不妖”。壞的運用,莫過于過于塞入“梗”,甚至讓整個作品都變成了“?!钡拇蠹?。作者本人可能都不堪入目。大家心里應該都見過這樣的作品,也對這樣的作品有著自己的稱呼。
在那里,沒有一個“?!弊鳛榱慵霈F在它該出現的地方,整個作品對“梗”生搬硬套,反而讓觀眾感到不適。
“?!笨刹皇鞘裁丛黾痈阈υ鼗驓夥盏娜f金油??!
或者,我現在反問出這個問題:“當我們的作品中不出現如以上我所表述的“?!睍r,便難以營造搞笑效果了嗎?”
多數時候,它也只能是添頭,不能是作品主體。當“?!闭紦俗髌返闹黧w地位時,便不是自己獨特的原創(chuàng)作品,是“?!弊髌妨?。關于這個,會在實踐篇再做說明。
在作品本身幾乎不含笑點或笑點很少,只是單獨出現這些沒什么大意義的“?!睍r,觀眾感到搞笑更應該說是“共鳴”:你正好知道,而作品中正好出現了你所知道的元素的共鳴。當你不知道“梗”存在時,因其本身的無搞笑意義,你不會感受到所謂來自“?!钡母阈?,而是把它當作作品中的一部分繼續(xù)觀看下去。在此,“?!睕]有搞笑效力。
這種共鳴,既可以是觀眾與作品間的,也可以是觀眾與作者間的。
我們現在了解了這樣一個情況:的確出現了“?!?,但部分觀眾對作品中出現的“?!绷私馍鯗\,不能明白出現的含義,甚至會產生誤解。但因其出現于作品中,觀眾也許會正常地將運用的“?!闭J為是作品本身的一部分,而且大概率是原創(chuàng)的。
此時此刻,問題再度出現——“?!钡母阈θツ牧??“?!钡牟迦肱c出現雖然一般都會有荒誕感,但荒誕所帶來的搞笑不是“?!睅淼母阈Γ圆⒉皇钦f是“?!钡母阈?。
或許,“?!北旧聿⒉淮砀阈?。離開“?!钡慕嵌人伎肌肮!北旧淼囊饬x,答案呼之欲出。無聊的“?!毙枰^眾的了解,而本就有意思的“梗”由于自然融入了作品,不存在問題。為什么需要了解認識?因為需要“梗”的共鳴,不然就不好笑。就是要為“?!倍?,為“梗”搞笑。這也是火爆的、廣為人知的“?!背霈F在作品中更能讓作品“火爆”的原因。
沒有笑點只有“?!钡淖髌?,如何讓人發(fā)笑?你說,像我說的那樣,靠“共鳴”。那一般的路人呢?就只靠作品的荒誕嗎?
這一直都是沒有必要的事——為了搞笑而加入本身不那么搞笑、不匹配作品、甚至與作品有些沖突還不為大眾所知的“東西”?!肮!痹凇皷|西”范圍內。作品也是不會那么好融入“?!钡模嗌贂嬖谕回?。這種感覺對觀眾來說其實是很明顯的,會極大地影響觀感。“?!辈缓玫脑捀茄┥霞铀?。
也許,稍微追求一下“共鳴”就夠了,但這實際上是一種投資:
耗費精力,猜測什么樣的人會看自己這樣的作品,然后又要考慮具體為他們“安放”什么樣的“?!眮怼?/p>
不嫌麻煩嗎?與其如此,把這些精力花在提升作品質量都好。
雖然很多作者基本不會這么想——但不這么想的話,想到什么“梗”,就加什么“梗”。這樣來看,“?!痹谧髌分械膲挠绊懖痪透菀追糯罅藛??
最后,我們應該接受的是:作品無需追趕潮流?;ㄉ诘摹肮!钡氖褂貌⒉灰馕吨髌犯阈α?,因為不但“?!钡倪\用可能適得其反,而且“?!北旧硪灿懈阈εc不搞笑的差別。
更別說有人覺得“XXX是好?!薄癤XX是爛?!薄癤XX梗我一看就惡心”的每一個人之間不同的觀點差異了。
如果要合時宜地使用,則需要一定的方法。
至于什么是好的運用?什么是壞的運用?我們下期再談。
·
花絮:幾個月前的手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