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政經啟翟】對東北問題的深入思考

昨天發(fā)布的最新一期《政經啟翟(Dí)》,在B站上有很多留言和評論。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轉發(fā)或者參與討論?我能感受到東北籍朋友們心中的悲傷和無奈:誰愿意見到自己的家鄉(xiāng)逐漸凋零呢?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會離開自己深愛的家鄉(xiāng)呢?此前有很多學者同行為東北開過方支過招,但是似乎藥不對癥。我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并沒有抓住趨勢背后的關鍵病理機制。
?這期節(jié)目中我的核心觀點是:東北的問題是一個多種因素疊加導致的惡性循環(huán),其中既有1990年代中國參與全球大循環(huán)而導致的經濟技術“斷根”問題,又有人口率先老齡化導致的消費低迷問題,更有青年人口流出加速導致的本地購買力和稅收流失問題。其背后原理,是民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命題:“物以稀為貴,而人以聚為貴”,財富的源頭是人的創(chuàng)造和消費而不是物的堆積。部分自由主義經濟學者,比如馬爾薩斯及其徒子徒孫們,將物視為財富,把人主要視為財富的分配者,這樣的思維既無法解釋真實世界的經濟運行,又可能導致自我傷害的政策舉措。
如果我的診斷是大體正確的,那么在開放市場經濟條件下振興東北的正確方法是想辦法在東北某個區(qū)域形成青年人口的持續(xù)聚集。我提到圖們江出海口和北海航線的問題,那不過是舉個例子,即在某種特殊的機緣之下東北可以發(fā)展出能聚集和吸納大量青年人口的新城市。
?歸根結底,當且僅當一個地方人丁興旺而且能文善武,這個地方才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景。如果一個家庭總是生不出孩子來,或者孩子們好吃懶做不思進取一代不如一代,或者好不容易培養(yǎng)出幾個優(yōu)秀的孩子結果都跑別人家當上門女婿了,那么這個家庭就不可能興旺發(fā)達。家庭如此,區(qū)域如此,國家也是如此。這其實不是什么高深的學問,僅僅是千百年來的常識而已。
?下周的節(jié)目中,接著東北年輕人口流出的話題,我會專門談談城市“搶人”的問題。自2012年以來,我一直在講課中開導各地的地方政府:從土地財政中弄出來的那點錢,與其用來補貼外資,不如用來補貼年輕人,搶資本不如搶人。這個觀點,在人大、浙大和武大的黨政干部班上講得比較多,似乎也產生了一些影響,幫助一批地方干部轉變了觀念和思路,讓他們從“以資本為中心”逐步轉變到“以人民為中心”上來。這一招顯然很不完美,但可能是在現有條件下矯枉過正的一個狠招,一劑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