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故事:曲解盧俊卿的“春捂秋凍”

初冬的天氣已經由涼轉冷,北方人早已經穿上了毛衣和羽絨服,難免有些愛美的人士,依然穿著春秋裝,唯恐別人不知道她們有一副曼妙的身姿。愛美之心可以理解,但是為了表面的美麗,與天氣相抗衡,是不是有些不自量力呢?在大學的時候,我的同窗室友盧俊卿,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春捂秋凍”,我和老三笑話盧俊卿是個老夫子,那都是幾千年前的事情,現(xiàn)在的年輕人,誰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呢?
盧俊卿老家在甘肅蘭州,在我們的印象里蘭州應該是黃土高原,就像歌曲唱的那樣“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我頭上刮過”,一年四季大風刮不停,冬天估計冷得像黑龍江,吹口哈氣都能結冰。盧俊卿卻說那都是外地人的誤解,蘭州位于黃河峽谷的兩側,兩側高山阻擋了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這里并沒有想象中的嚴寒,而且穿城而過的黃河終年不結冰。盧俊卿在老家上學的時候,經常會跟著爺爺去爬山,只有在山頂上,才能真正感覺到蘭州的冬天。盧俊卿正是養(yǎng)成了爬山“秋凍”,甚至是“冬凍”的習慣,他在冬天沒有感冒過。
盧俊卿雖然身體高,比一般人抗凍,他也是根據(jù)自己身體承受能力添減衣服。他也勸我們這些室友注意按時令穿衣,不要過早的穿上毛衣和羽絨服,初冬時節(jié)氣溫忽高忽低不穩(wěn)定,正是鍛煉時候對冷空氣的適應能力,如果此時穿著太厚,身體就會逐漸失去對外界氣溫的感知和適應能力。一旦遇到寒潮或極端天氣,這樣的人是很容易感冒生病的。我在大學的時候,媽媽打電話常說的就是“天冷了,穿厚點,別凍著”,想必天下的母親都是這么說的,我到底是該聽盧俊卿的“秋凍”,還是媽媽的“穿厚點”呢?
遇事就怕鉆牛角尖,這要是鉆進去了,九頭牛都拉不出來,而我就是那個鉆了牛角尖的人。那年大概也是這個時候,只記得當時天氣已經冷了,倡導“春捂秋凍”的盧俊卿已經穿上了毛衣,而且卻選擇“秋凍”,穿得還是春秋裝。盧俊卿勸我穿上毛衣,已經不是只穿襯衣單褲就出門的季節(jié)了,我卻用他“秋凍”的理論回復她。在盧俊卿苦口婆心的一番勸我之下,非要一凍到底,看看“春捂秋凍”有沒有科學依據(jù)。他越是勸說,我也是倔強,最后只好放棄了,等真正撞了南墻,就知道回頭了。
大學那個時候,正值我青春陽光的歲月,小伙子長得也得算帶勁,寒風中同學們一個個都穿得跟漢堡似的,只有我白襯衣搭配單褲,在人群中格外的顯眼,有種鶴立雞群的意味。平時我強顏歡笑,那段時間回頭率相當高。每當有女生回頭時,我總是回以溫情的微笑。盧俊卿、老三他們總是一臉的不屑,咧著嘴給擠出一個“qie”字,我卻會開心的微笑,那是他們對我的羨慕嫉妒。
好景不長,我還沒有嘚瑟夠,就開始咳嗽,而且咳嗽得越來越厲害,晚上連覺都睡不好,還影響到室友的休息。盧俊卿就勸我找校醫(yī)看看,實在是頂不住了,盧俊卿、老三、老五陪我去校醫(yī)那里。校醫(yī)說我是肺炎,得打幾天點滴,叮囑我不要著涼了,我心想哪是著涼呀,都快凍透了。瀟灑過了就該著罪了,那幾天扎得我手腕上都是小眼兒,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呀。
現(xiàn)在年齡大了,生活閱歷也增加了,盧俊卿說的“春捂秋凍”也領悟了,既然都流傳幾千年了,肯定是存在的理由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不能丟呀,一代代人應該把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傳承下去,這也是年輕人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