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之家因《巨人》等日漫被罰:“動漫自由”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盜版”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對于內容創(chuàng)作者來說或許是噩夢,但對于廣大動漫迷來說,這又或許是一種天降福音,因為沒有人不喜歡白嫖的爽感,以及能夠以毫無刪減的姿態(tài)觀看動漫的欣喜若狂。
甚至對于某些8090后來說,他們對動漫的啟蒙全賴于盜版日漫,而如今在國漫界扛鼎的餃子、木頭等等年輕動畫導演來說,或許沒有了盜版他們也不可能踏上如此艱險的動漫制作之路,也不可能扭轉國漫的糟粕口碑---

但哪怕盜版的功績卓越,在如今身處的大版權時代之中,盜版者也往往難逃被抹殺的厄運,而每每這時動漫迷都會發(fā)出“二次元的房子又倒一家”的吶喊。
前些時間著名的鼠繪漢化和某D被查處了,而并不專屬于二次元但同樣貢獻了無限歡樂的人人影視也坍塌了。
到來3月中旬,另一家名為“動漫之家”的知名動漫網站也遭到了狠狠地處罰---

01.動漫之家被限高處罰,二次元的房子又倒一家
此事最早在3月11日通報于首都新聞出版官號,而他們采用的標題為《北京市高限處罰“動漫之家”隱蔽違法行為》。
留意“高限”二字,這代表本次處罰的嚴峻性,相關機構依據法規(guī)向動漫之家處以3萬元的罰款,看似不多,但這已經是類似行為的“最高處罰”,同時也責令后者立即關閉“日漫頻道”---

對于一家依靠盜版資源獲取流量,然后再通過網頁廣告或者電商消費來盈利的網站來說,掐斷了日漫頻道就相當于斷絕了繼續(xù)存活的可能性。
因為盜版與盜版是不一樣的,動漫之家或許也有不少國漫盜版資源,但礙于版權方“就在身邊”,很自然的也會被飛快封殺,諸如《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等頂流國漫你一定不能在動漫之家或者任何一家稍微在圈內有點兒名氣的盜版網站上看到---

但日漫不同,出于不同國別的風俗和法規(guī)的影響,某些能在日本享譽口碑乃至封神的作品,往往也會錯失掉與國內動漫迷在正規(guī)網站邂逅的機會。
它們只能存活在網盤之中,而我們也只能期待某些民間翻譯組的用愛發(fā)電,以及唯利是圖的盜版網站網的鋌而走險。
說是險,但一般來說身處海外的版權方也不會過多干涉,他們或許是真不知道,也或許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總而言之“日漫頻道”已經成為了動漫之家的財富密碼,而國內動漫迷也在此處樂此不疲---

不過那一股凌駕于市場之上的力量終究降臨了,依據首都新聞出版社的報道,北京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在2021年1月18日接到線報之后也立刻對動漫之家網站進行了深入調查。
據反饋,本次動漫之家為了回避審核可是采取了“隱秘方案”,用戶單獨在PC端和手機端檢索盜版日漫,那前者的反饋基本是“暫無版權”,而后者則會反饋出“作品未上架”的字樣。
但如果用戶在PC端反饋的“暫無版權”頁面進行留言、點贊、或者收藏,那當他們用同一個賬號登錄手機并進行檢索的時候,APP又會反饋出真正的盜版資源,而且通常還是無刪減的珍貴版本呢---


如今打開已是404報錯...
為了確保日漫欄目在陽光底下的安然無恙,動漫之家著實無所不用其極。但甭管動漫之家藏得有多深,毀滅性的打擊終究降臨了,海外版權方沒去懲處的,也依舊難逃違禁作品的封殺。
依據首都新聞出版的報道,本次動漫之家的判罰并非因為盜版而是將包括《進擊的巨人》在內的包含暴力等各種違規(guī)內容的20多部日漫給放到了中文互聯網之上,涉嫌傳播非法信息,于是也就遭到了限高懲罰,同時也被剝奪了繼續(xù)經營“日漫欄目”的機會---

大致了解了事情始末,相信各位的心情一定是無比復雜的,而這件事情所牽扯出的探討也貫穿了二次元在國內的發(fā)展經過。
02.請相信科學,杜絕因噎廢食
為什么《巨人》能在日本被追捧而換到國內卻只能被封禁?這背后不是競爭對手的打壓,也沒有任何的陰謀論的加持,只是純粹的“我為你好”。
因為在一部分人看來《巨人》等日漫的畫面實在過于暴力和血X,而劇情的寓意也相當辛辣和諷刺,它們將會成為荼毒青少年的事物,會讓未來的花朵們走上歧途---

《EVA》在千禧年前后引進時也曾被和諧了個底朝天,名字也得換成《新世紀天鷹戰(zhàn)士》...
你能說他們的憂慮沒有道理嗎?好像也不能。
畢竟哪怕在海外我們也能夠看到花樣繁雜的“分級體系”,每一部動漫的受眾都會被安排得井井有條,低齡的小孩絕不能染指《巨人》,《小豬佩奇》才是他們的溫柔鄉(xiāng),這同時也從側面印證了影視作品對小孩心智成長的一部分影響---

請留意我的用詞“一部分”,有影響歸有影響,那他究竟能影響多少這是可以探討,也是非常有必要去細究的。
但可惜的是,自始至終我們采取的都是“一棍子打死”,認為寧可殺錯不可放過方才能夠給青少年帶來全方位的呵護。
那假陽性的思潮又是從何而起呢?答案當然是媒體大肆報道的一宗又一宗鮮活的“意外案件”。
如某地小孩模仿《喜羊羊》烤羊導致生命危險,某低齡小女孩模仿《熊出沒》橋段墜樓死亡等等,這些意外一次又一次的敲擊著家長們的心靈,也讓他們不得不為自家孩子的成長捏一把冷汗---

但“個例”可以和“普遍性”直接掛鉤嗎?每年多少人因為交通事故死亡,多少女司機誤將油門當剎車并奪走了無數鮮活生命的事情,為何就見不到所謂的“禁止女司機上路”的條文發(fā)布呢?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因為動漫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而開車上路卻是每家每戶的日常。
事不關己我懶理你死活,而當我的利益被嚴重牽扯,那就一定得好話好說。
在我看來,二次元動漫并不是不能被審視,但我希望大伙能夠帶著科學的眼光去考究它的合理性,而非出于所謂的玻璃心和因噎廢食。
你說動漫中的暴力等元素會影響小朋友的心智,那是否真有大規(guī)模的實驗證據來支撐?是否有明確告知究竟多少歲以下的才能被定性為“小孩”,而多少歲以上的則可以觀看《進擊的巨人》?
沒有,這一切都沒有,自始至終都只是在擺姿態(tài),只是在用一句“我為你好”來包打天下,來堵住所有事不關己的麻煩---

但事實上這通通都是笨蛋,同時也是對內容創(chuàng)作生態(tài)的一種扼殺。
為什么國漫直至今天也依舊在世界舞臺難登大雅?為什么國內的文學創(chuàng)作至今也只有莫言能夠拿到諾貝爾?為什么鼎鼎大名的余華老師也得通過去給某某教輔機構評講“高考作文”,用一種被全網嘲笑的姿態(tài)來恰飯?
這一切都和內容創(chuàng)作遭受的限制有關,我們用“全方位無死角呵護小孩成長”換來了“毫無競爭力”的內容創(chuàng)作生態(tài),也催生出了所謂的“小鎮(zhèn)做題家”的悲劇,而這一切都似乎應合了茨威格的那句“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定了價碼”---

沒有有力的科學證據就不要采取過分的打壓處理,否則也只會讓我們過度聚焦在皮毛(同時丟掉了與《巨人》等日漫神作的邂逅),從而真正錯過對某些應該重視的領域的關注。
我說的就是“早教”,如今國內家長囿于軍備競賽思想的作用,在孩子連走路都不懂的時候就已經給他報上了昂貴的早教機構,從唐詩宋詞到英語乃至編程應有盡有。似乎沒有一個家長不為孩子的未來焦慮,他們生怕自己的娃會輸在起跑線之上。
但如上想法和行動是真合理嗎?難道窮人就再無所謂的后代競爭力可言嗎?報不起早教班就注定永遠永遠得承受著階級固化之苦痛嗎?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包括德國、美國等等國家的學者已經通過大量的研究證明了一個道理:早教能夠帶來的優(yōu)勢只會持續(xù)1-3年,而拉長來看經過早教的孩子還會出現諸如后繼乏力、社交和情感等等缺陷問題---

為什么會這樣?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發(fā)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譜尼就曾在《園丁與木匠》中大肆批評過所謂的育兒專家,他援引了海量研究來論證一個道理:孩子的成長必須遵循“嚴格的靈活性”,在該玩的年齡就必須放任去玩(6歲以前都應該以玩為主),隨后再按階段來逐級提升學習的強度。
而這也是為什么歐美國家的早教機構不像我們這里遍地都是,相反他們的大學學習強度要比我們嚴峻不少的原因所在。
所以說,與其去責備動漫對小孩子的危害,還不如去反思早教對未來花朵的永久性磨滅吧---

03.動漫自由不該成為奢望
了解了上述內容,相信各位也能夠更客觀看待動漫之家遭到處罰和封停“日漫領域”的事情了。
從版權侵犯的角度來說,盜版確實應該被嚴查,但如果從內容違規(guī)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所謂的封禁就難免有點兒因噎廢食了。
道理很簡單,雖然《巨人》等違禁動漫并不能被常規(guī)引進,但國內動漫迷依舊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飽嘗了這部日漫神作,并且屢屢將它推上了熱搜前列---


如今看過《巨人》的孩子已經是數不勝數的存在,但凡你敢自稱及格的動漫迷,那你就不可能不知道這部神作的劇情發(fā)展,也不可能沒有賞識過它的暴力美學以及辛辣諷刺。
但哪怕如此,你我依舊身心健康,依舊沒有任何的走上歧途的跡象。
我不知道為什么偏要將“某某孩子模仿《熊出沒》《喜羊羊》”的事情無限度放大,而選擇對更普適的現象閉嘴不談。
我衷心希望所謂的“動漫自由”,千萬別成為我們這一代有生之年式的奢望---日漫神作無罪,它們只是被偏見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