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對決武器原品考之炸藥棒及其衍生爆炸物(02)

今天講一講獵殺對決中的炸藥棒及其衍生投擲物的原型:

一,炸藥棒系列
(1)一根炸藥棒

“一根炸藥棒,延時四秒鐘后爆炸。”
數(shù)據(jù):
類別:消耗品
價格:18 $
解鎖條件:等級8
傷害:500
死亡半徑:0~8米(當場去世)
有效范圍:8~20m(掉血傷害)
一根炸藥棒,價格便宜,物美價廉,可以用來炸門,炸瘤怪(一發(fā)入魂,需要提前量),還可以在扶隊友的時候扔一根在尸體上當煙幕彈(爆炸產(chǎn)生的黑煙會持續(xù)4秒左右),實在是路易斯安那人士必備佳品,唯一的缺點是不防水,扔到水里會啞火。
P.S:不要認為不出手就不會炸,捏雷四秒以后會炸手里。
(2)一根包蠟的炸藥棒

“帶有防水引信的炸藥棒,能夠在水下爆炸?!?/p>
數(shù)據(jù):
類別:消耗品
價格:24$
解鎖條件:一根炸藥棒
傷害:500
死亡半徑:0~8米(當場去世)
有效范圍:8~20m(掉血傷害)
一根炸藥棒,不太便宜,物美價不廉,可以用來炸門,炸瘤怪(一發(fā)入魂,需要提前量),還可以在扶隊友的時候扔一根在尸體上當煙幕彈(爆炸產(chǎn)生的黑煙會持續(xù)4秒左右),實在是路易斯安那人士必備佳品,還防水,能在水里使用(裹層蠟就漲價6$,人工費不便宜)。
P.S:不要認為不出手就不會炸,捏雷四秒以后會炸手里。
(3)三根炸藥棒

“三根炸藥棒,能帶一捆為啥只帶一根?”
數(shù)據(jù):
類別:消耗品
價格:75$
解鎖條件:刺兒雷
傷害:1500
死亡半徑:0~9米(當場去世)
有效范圍:9~15m(掉血傷害)
三根一捆的炸藥棒,不太便宜,可以用來捏雷然后和對手安拉胡阿克巴,由于重量問題扔的沒有一根炸藥棒遠,建議帶投手技能后攜帶。
P.S:不要認為不出手就不會炸,捏雷四秒以后會炸手里。(用來安拉胡阿克巴的話要在四秒內(nèi)蛇皮走位到距離敵方越近越好的位置)
(4)一捆炸藥棒

“一捆炸藥棒,用于轟掉某些大型物體?!?/p>
數(shù)據(jù):
類別:消耗品
價格:110$
解鎖條件:破片雷
傷害:3000
死亡半徑:0~10米(當場去世)
威力相當大的炸藥束,一發(fā)可以干掉任何BOSS(以及獵人小隊,UP之前用安拉胡阿克巴戰(zhàn)術(shù)在撤離點轟掉了對面一個三人隊),但是投擲距離很近,必須在有投手技能/掩體的情況下投擲,由于殺傷半徑過大,室內(nèi)BOSS戰(zhàn)時投擲前必須確保周圍沒隊友。
P.S:不要認為不出手就不會炸,捏雷四秒以后會炸手里。(用來安拉胡阿克巴的話要在四秒內(nèi)蛇皮走位到距離敵方越近越好的位置)
以上三種炸藥棒的原型均為瑞典著名化學家,工程師,爆破專家,慈善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先生于1860年開發(fā)的一種由硅藻土和硝化甘油組成,通過雷管引爆用于替代原有黑火藥的新型混合炸藥Dynamite。
注:Dynamite是專有名詞,特指諾貝爾公司生產(chǎn)的硝化甘油-硅藻土混合炸藥棒。

故事還要從諾貝爾先生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說起,老爺子是一位實業(yè)家,建立了瑞典第一家橡膠廠,由于開工廠的同時伊曼紐爾也從事工程建設(shè)行業(yè),所以他一直想開發(fā)一種新型炸藥用來代替原有威力不強的黑火藥,但是一直沒有成功,但這個理念帶動了小諾貝爾,在其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種子。

17歲那年,小諾貝爾去了美國留學,在美國他遇到了瑞典工程師約翰·愛立信,并在約翰的引薦下成為了著名化學家Théophile-JulesPelouze(佩洛茲)的學生,在佩洛茲的手下開始針對硝化甘油展開研究。

硝化甘油由阿斯卡尼奧·索布雷羅(Ascanio Sobrero)于1847年首次合成,當時索布雷羅曾多次警告由于硝化甘油極其不穩(wěn)定,絕對不可將其用作炸藥,但是諾貝爾表示:哼~我偏試,于是諾貝爾與他的父親和兄弟埃米爾一起嘗試了硝酸甘油和黑火藥的各種組合以將其應用在爆炸物領(lǐng)域,1864年9月3日,埃米爾和其他幾人在試驗硝酸甘油時,在Hleneborg諾貝爾莊園的工廠爆炸中喪生。

此后,諾貝爾擦干眼淚在溫特維肯(Vinterviken)成立了Aktiebolaget AB公司,并于次年移居德國,在那里他成立了另一家公司Dynamite Nobel(這公司現(xiàn)在還有,改名為Dynamite Nobel Defence,主要為德軍提供裝甲車,反坦克火箭筒等玩意)。

盡管后來諾貝爾發(fā)明了雷管和導火索來遠程引爆硝化甘油,但其揮發(fā)性和震動易爆性還是沒有解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諾貝爾嘗試著把硝化甘油和各種幺蛾子比如水泥,煤炭等玩意混合,但都沒成功。最終,他嘗試了從漢堡工廠附近的易北河帶來的硅藻土,硅藻土的吸附性讓硝化甘油得以穩(wěn)定保存,終成可以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的Dynamite炸藥并于1867年5月7日在英國及1867年10月19日在瑞典獲得了其發(fā)明的專利。

(經(jīng)過UP親身實驗,用其他疏松多孔的可燃/非可燃物如木屑,活性炭粉也可達到效果)
有意思的是,諾貝爾原本賣Dynamite的商品名為"Nobel's Blasting Powder"(意為“諾貝爾的炸藥”)但決定將名稱更改為Dynamite,來自古希臘字DYNAMIS,意思是“力量”。

一般Dynamite會裝進長約20厘米,直徑3.2厘米的紅色或棕色涂蠟紙筒里,紙筒表面通常標注公司名稱與”Dynamite“和”Dangerous“字樣,每根Dynamite重約190克,由一根8號雷管引爆可以提供一兆焦耳的能量,常溫保存下有效期為一年,但是如果天氣太熱或者太冷,硝化甘油會從基質(zhì)中滲出造成失效(也被形象的稱作炸藥冒油)。

自從諾貝爾發(fā)明了Dynamite后,這玩意賣的這叫一個風生水起,被全美國各地的工地,農(nóng)場等廣泛購置,當時這玩意的普及程度到了什么程度呢?直到1970年聯(lián)邦政府出臺法律禁止沒有煙草酒精爆炸物管理局出具證明的人購買爆炸物條例以前,任何人都可以以18美分一根的價格購買它。(現(xiàn)在漲價了,諾貝爾公司的價格是每根5美元)

由于這東西賣的過于火熱,導致很多公司都在生產(chǎn),比如杜邦公司以及南非聯(lián)盟公司等,但是目前還在生產(chǎn)Dynamite的只有Dyno Nobel公司了。

現(xiàn)在Dyno Nobel的包裝是這樣的:

這種炸藥棒由于兔八哥,湯姆和杰瑞等動漫已經(jīng)成為了動畫片中描述炸藥的經(jīng)典形象:

注:由于動漫和我的世界等游戲里的錯誤示范(TNT三個字母比較好記),有很多讀者姥爺會認為TNT都是桶裝的或棒狀的,實際上現(xiàn)實中一般只有Dynamite是棒狀的,TNT是矩形塊狀包裝,而木桶包裝的是黑火藥。

同樣由于使用極其廣泛以及外形比較上相,Dynamite在諸多電影中登場:

由于會冒油而且性價比不是很高,Dynamite已經(jīng)開始被性能更好的乳化炸藥,以及用更加廉價安全的硝酸銨代替硝化甘油制成的”Ammonium Dynamite“代替,但是由于其價格便宜,還是有很多公司會選擇它,同時也因為使用次數(shù)過多導致這玩意的未爆彈也藏的到處都是。

數(shù)據(jù):
重量:190g/根
長度:20cm
直徑:3.2cm
價格:5美元/根
鏈接:無
二,刺雷

”炸藥裝在可粘在物體和敵人身上的粘性框架中。其八秒的保險絲使炸藥棒的爆炸時間加倍?!?br>
數(shù)據(jù):
類別:消耗品
價格:64 $
解鎖條件:”一根包蠟的炸藥棒“
傷害:1000
死亡半徑:0~8米(當場去世)
有效范圍:8~15m(掉血傷害)
可以粘在除了金屬以外的任何東西上,殺傷力夠大,一炮可炸掉BOSS四分之三血條,而且扔到身上就不用管,雖然四秒的延時有點長但是打BOSS等足夠了,如果等不及也可以向其射擊使其提前引爆,爆炸時帶有破片濺射傷害,同時由于它可以粘在人身上所以需要小心投擲前方有無隊友(粘到身上后可通過打藥動作使其掉落并及時跑開),扔到水里不會爆炸,而是會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可以通過這個原理和信號地雷結(jié)合制作水雷(將信號地雷下在水中,并將刺雷扔到兩個接線柱的旁邊,一旦觸發(fā)信號地雷其火花會引燃刺雷使其瞬爆)。
這玩意沒有原型,從來沒存在過這東西,但是從刺雷的一個皮膚來看可能是以一戰(zhàn)法軍的Petard手榴彈作為藍本設(shè)計的。

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使用的Raquet Petard手榴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