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乾隆究竟為何六下江南?

2018-08-26 13:14 作者:陳宣章  | 8條評論 相關文章 | 我要投稿

乾隆究竟為何六下江南?

陳宣章

乾隆《御制南巡記》:“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彼涯涎擦袨橐簧鷥杉笫轮?,可見是慎重其事,絕非心血來潮。那么,乾隆六次下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及1757、1762、1765、1780、1784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眾說紛紜,必須加以去偽存真。首先看一看乾隆自己的說法。據(jù)《御制南巡記》所說是巡閱軍隊、視察水利、籠絡人心和了解風俗(公事)及游覽風景、收藏江南美女(私事)。還有心事:乾隆一向自視甚高,處處以爺爺康熙為榜樣。因康熙曾六下江南,故學樣。

1.巡閱軍隊:包括南京閱兵和杭州閱兵(水師)。滿族歷來重視騎射、崇尚勇武。乾隆歷次南巡,都在杭州、南京等地舉行盛大閱兵式,訓練士兵,扭轉頹敗風氣,并向江南人民顯示清朝的力量。但沒想到,閱兵反而鬧出許多笑話。乾隆最后一次南巡閱兵在杭州,嘉慶帝后來回憶那次閱兵:射箭箭虛發(fā),騎馬人墜地。一時傳為笑談。

2.視察水利:黃河河道與江浙海岸工程是關系國事民生的大計??滴趿陆蠒r的口號是“巡視河工,咨訪吏治”。康熙居住宮殿的柱子上刻著一行字:“治河、興農(nóng)、三藩”。從順治到康熙年間,黃河決堤80多次,黃河還承載每年約四百萬擔漕糧的北運??滴跚八拇文涎玻S河治理頗見成效。第五次南巡時慨嘆:“下河兩岸大熟,亦前所未有也?!?/p>

乾隆學爺爺康熙,公開說辭“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焙庸ぐㄖ魏?、導淮、濟運。河工不但因為水患,還關系漕運,南方物質北運。乾隆49年御制《南巡記》里總結了大興河工的情形:⑴定清口水志,加固高堰大堤,基本上保護了淮安、揚州、泰州、鹽城、通州等富庶地區(qū)免受水淹。⑵陶莊引河工程,寬80-90余丈,長1千余丈,深一丈余,以防止黃河河水倒灌清口。引河開成后,解決了“倒灌之患”。⑶浙江老鹽倉一帶修建魚鱗石塘4100余丈,歷時三年,花銀數(shù)百萬兩。⑷原有范公塘一帶的土塘,添筑石塘,修了三年多。(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乾隆五次視察黃河工程,四次巡視浙江海塘工程?!肚甯咦趯嶄洝份d,六巡期間,乾隆對黃河、淮河的河工及浙江、江蘇的海塘,下達數(shù)以百計的治理上諭。但他并不懂水患的治本是改善上游植被,減少河水的泥沙。乾隆時期,獎掖土地開發(fā),鼓勵人口增長,相關地區(qū)瘋狂燒山墾殖。乾隆七年下詔:新開發(fā)的山地免征賦稅。短短幾十年,“西南巴山老林,開辟大半”,“跬步皆山,數(shù)十年前盡是老林,近已開空”,“雖深山密菁,有土之處,皆開墾無余”,“向之蔚然森秀者,今已見其濯濯矣”……類似記錄,屢見于各種地方志。從積弊到惡果產(chǎn)生有個過程,嘉慶、道光年間才暴露,黃河最后一次天崩地裂的大改道,則在咸豐五年。

3.籠絡人心:康熙很清楚,河道決定大清朝的財政賦稅固然重要,但知識分子是決定政權穩(wěn)定與否的重要因素。因江南得天獨后的人文環(huán)境,使這里的思想文化較為開化。清初多爾袞的“剃發(fā)、易服、占地”和“留發(fā)不留頭,留頭不留發(fā)”等暴虐之舉,對中原百姓是巨大傷害,后來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歷史悲劇,使江南反清斗爭也最為激烈。士大夫的不合作,使?jié)M漢民族矛盾和文化沖突日益嚴重??滴跎钪瑢χR分子,心理馴化遠比武力管用。所以康熙南巡,拜謁孔廟、岳廟,拜大禹,拜明太祖陵,對大學者胡渭賜扇、賜饌、賜匾,還提高江南學子的升學率,增加他們?nèi)氤癁楣俚臋C會。這關系到清朝正統(tǒng)性,承續(xù)前朝而不是韃虜入侵??滴跬ㄟ^南巡,在當時清人之中確實是獲譽不斷。這樣,大部分知識分子死心依附清廷,消除反抗情緒。乾隆就模仿爺爺康熙的舉措,籠絡人心。

4.江浙地廣人稠,為了解風俗,考察民情戎政,而且減免賦稅,給百姓一些恩惠。

但是,乾隆視察河道、整頓吏治等都是表面文章?!敖厦麆偌滋煜隆?,“眺覽山川之佳秀,民物之豐美”,才是他主要想干的事。結果,他的口碑極差。其原因:

1.耗費極大。乾隆每次南巡,隨駕官兵約3千名,馬匹約6千匹,船四五百只,役夫幾千名,花銀上百萬兩,勞民傷財!從北京到杭州,往返水陸路約2.9千公里。沿途道路橋梁全修遍;北京到杭州兩年內(nèi)建行宮近30個。行宮必須“陳設古玩并應用什物器皿及花盆景類”,極盡奢華。為修路蓋宮殿,占良田土地,農(nóng)戶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所過之處,怨聲載道。據(jù)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揚州行宮名勝全圖》上標明,一共修建樓廊5154間,亭臺196座。揚州有4處行宮,其中天寧寺行宮是專為乾隆南巡而修建的。園林加上行宮,從揚州城里到平山堂,處處亭園樓臺,號稱“一路樓臺直到山”。最簡略的行宮也得消耗銀兩近千萬兩,名義上是鹽商捐助,最后還是落實到百姓頭上。

2.造船一千多艘,皇帝家眷、王公貴族及太監(jiān)侍衛(wèi)隨駕,乾隆御舟就有五艘,制作工藝極其精美。乾隆游山水成癮,驕奢鋪張無度。乾隆首次南巡,準備了足足兩年。

3.乾隆所到之處,地方官員都要組織民眾出境迎接,并準備美食佳肴;還要組織獵戶捕捉麻雀、兔子,供其寵物獵犬食用。乾隆則下令“各按其本身職銜加頂戴一級”。官員爭相取寵,勒索百姓。南巡后遺癥很快出現(xiàn)“民財日以竭,民風日以奢”。

六次南巡,朝庭官方數(shù)字是兩千萬兩白銀。事實上,乾隆“旅行天團”的隨行人員,一路敲詐勒索的財富遠遠不止這數(shù)。以很多清朝筆記的說法,應該是此數(shù)的十倍。

乾隆登基初,國庫充裕;乾隆晚年財政窮困潦倒,官場也腐敗泛濫成風。當乾隆看到有官員痛心揭露一路的民生疾苦,卻氣呼呼地反問:“汝謂民間疾苦,試指何人疾苦?汝謂怨聲載道,試指何人怨言?”(《清代通史》)乾隆六次南巡,排場一次比一次大,耗費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造成國庫枯竭,給百姓帶來深重災難。五次南巡后,乾隆《知過論》:“我知道錯了?!彼f:自古以來,可能造成重大政治災難的,有強藩、有外患、有權臣、有外戚、有女謁、有宦寺、有奸臣、有佞幸。所有這些,我統(tǒng)統(tǒng)沒有。我的錯,錯在“心有所縈者,必有所疏忽”,即太重視一件事情,反而容易出紕漏。同時,我下江南的時候,各省督撫的沿途接待,真的是好奢侈。雖然看到這些,我也不開心,還批評他們,但他們的錯畢竟因我而起,所以我錯了。乾隆晚年,對軍機章京吳熊光承認:“朕臨御六十年,并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p>

“吃喝玩樂說”質疑

乾隆六下江南有兩種說法:1.為了吃喝玩樂。2.有復雜深刻的政治用心。

網(wǎng)上大量關于乾隆六下江南的文章,介紹了沿途的食尚名肴。文藝作品中,也有許多相關內(nèi)容,例如:某個飯店酒樓的傳統(tǒng)美食與乾隆六下江南有關。

其實,皇帝的飲食起居是內(nèi)務府安排的,是要記檔的,絕不可能四處亂吃。乾隆南巡的第一大要求就是吃的必須與平日相同:乳牛75頭、羊1千頭、牛300頭,都是從京城先運至鎮(zhèn)江、宿遷等地。現(xiàn)在保存著許多當時的御膳單,彌漫著濃郁的北方風味。當然,御廚房有時有蘇州廚師參與,地方官借機進獻食尚名肴。即使是野史,食品送到皇帝面前,必須經(jīng)相當?shù)牧鞒?。乾隆第一次下江南,?a target="_blank">細節(jié)在兩年前就定了。

最新有一種“徽菜說”,說乾隆以后多次南巡是為再來品嘗江為他提供的接駕徽菜等盛宴佳肴。這不但有違皇帝飲食起居的規(guī)則,再說乾隆“帶御廚學徽菜烹飪技藝,都未能奏效”也很荒唐,皇帝為什么不能直接調(diào)用江春的徽菜廚師?近年,各地為了利益,搶古人成風,“徽菜說”就是為了地方利益用軟廣告推銷徽菜而已。最荒唐的是“徽菜為乾隆活到89歲立下汗馬功勞”。這是現(xiàn)在盛行的“養(yǎng)生保健長壽”之風的體現(xiàn)。

乾隆飲水出名的挑剔,第一名始終是北京玉泉山,至于濟南珍珠泉、無錫惠山、杭州虎跑等都得靠后。但是,不可一日無茶的乾隆皇帝幾乎嘗盡天下名茶,更是在六下江南之時留下許多茶事軼聞。當然,喝茶比用餐簡單得多,安全比較容易掌握。

乾隆南巡,每次必到無錫惠山寺煮茶品茗?;萆剿赂呱照嫱砟曜≡诼犓赦?。明?洪武28年(1395),普真請湖州竹工編制竹爐(高不滿尺,上圓下方,形狀如道家的乾坤壺,以謂天圓地方之說)。竹爐制成后,汲二泉水,煮陽羨茶。當時無錫著名畫家王紱,因患目疾正在聽松庵秋濤軒靜養(yǎng),專門為竹爐繪圖;學士王達為竹爐記序作詩。第二卷為履齋所作,第三卷為吳珵于成化丁酉(1477)所寫,第四卷作者佚名。構成珍貴的四卷《竹爐圖詠》,成為明代惠山一件盛事。明?萬歷23年(1595),邑人鄒迪光修愚公谷園林時,因普真竹爐煮茶,將惠山寺彌陀殿更名為“竹爐山房”。清?康熙23年(1684),顧貞觀仿制兩只竹爐,一只帶到京城,請京中名士賦詩唱和,又將在其好友納蘭性德處得到的“遺失多年”的《竹爐圖卷》帶回惠山。乾隆首次南巡時,第四卷已失,乃命張宗蒼補作,并題詩于上,并將與隨駕大臣所唱和詩文一并歸入卷冊,賜給惠山寺收藏。還仿制了一只竹爐帶回京城,并在玉泉山莊仿造“竹爐山房”,現(xiàn)此竹爐仍藏于故宮博物院。乾隆44年(1779),無錫知縣邱漣將《竹爐圖詠》攜回縣署重裱,鄰家失火,延至官署,不幸全毀于火。乾隆聞之勃然大怒,邱漣被劾,罰銀兩百。次年正月27日,乾隆在江蘇巡撫楊魁奏折《查明竹爐圖卷被燒緣由》上朱批:“御書有何要,朕當另寫何難!僧家傳世舊跡為可惜,真不知輕重,煞風景之事,可惡之極!”又諭:“豈有如是胡涂之理,不但不能黃褂并花翎亦莫望,余俟面諭。欽此?!睏羁虼艘瞾G官。八月,乾隆五下江南時御筆親仿王紱補第一圖,命皇六子永瑢補第二圖,貝勒弘旿補第三圖,董誥補第四圖;并于卷首題跋,于每卷圖后補錄明人舊題。御書“頓還舊觀”等,重新成卷,作為名山傳世之寶。此外,又將內(nèi)府所藏王紱《溪山漁隱圖》賜予聽松庵。這也是《紀聽松庵竹爐始末》一文的由來。

當然,下江南主題是玩樂。六次南巡都到江寧(今南京市)、蘇州、揚州、杭州。當時全世界50萬人口以上十座大都市,江蘇占其三:南京、蘇州、揚州。長江運河兩岸商業(yè)繁華、人氣旺盛;江南是“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南京為“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家”;蘇州園林享譽天下;揚州富商云集,美景、美女、美味一應俱有。乾隆一生以詩人自居,寫詩不能局限于頤和園,要四處走走;乾隆在位60年,出巡逾150次,當然要選擇山川秀美的江南。他游遍江南名勝,觀古賞景,悅目怡心,賦詩唱和,題字留念,廣寫匾額。

乾隆六次南巡都帶畫師隨行,摹繪喜的江南景色,在圓明園仿建江南四大名園:南京瞻園、海寧安瀾園、杭州小有天園和蘇州獅子林;還有杭州雷鋒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西湖十景,更是實景仿制。乾隆還在避暑山莊又仿建一所獅子林;搬進避暑山莊的還有鎮(zhèn)江金山寺、嘉興煙樓和仿寧波天一閣而建的文津閣、仿無錫雙湖夾鏡等多處江南名勝。

“乾隆探母說”質疑

乾隆前四次南巡,皇太后鈕祜祿氏同行,所以有“恭奉母后,以盡心”一說。乾隆恭讀圣祖實錄,見康熙南巡時供奉皇太后,百姓夾道歡迎,贊頌皇帝孝德。乾隆對此十分羨慕。乾隆16年首次南巡即太后60大壽,乾隆很希望借此盡孝。北京頤和園就是乾隆送給母親的大壽禮物,修了15年,為讓母親天養(yǎng)生,天避暑。因皇太后喜歡江南風景,乾隆命臣下在萬壽寺旁修建長達數(shù)里的蘇州街;在圓明園福海以東的同樂園添建一條“買賣街”,皇太后“慈顏”大悅?;侍笏篮?,乾隆為母建造一座金發(fā)塔。

但是,乾隆身世和出生地一直說法不一,是清朝趣味最大、說法最多、傳播最久的歷史疑案。朝野上下、京城內(nèi)外、官方文獻、御制詩文均被搬出來考證。野史筆記、民間故事、戲曲小說都盡情演繹此事。乾隆有四次南巡駐蹕在浙江海寧陳家的安瀾園,引起民間強烈議論。最早是晚清?天嘏《滿清外史?弘歷非滿洲種》,后來蔡東藩、金庸、高陽等人的演義小說都持此說,而且旁征博引、眾口一詞。乾隆母親是誰?確實有多種說法:

1.有近代史學家考證,乾隆帝的確生于雍和宮,母親是熹妃鈕祜祿氏。清宮檔案《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記載:“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諭:尊太后圣母諭旨:側福晉年氏封為貴妃,側福晉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裕嬪,格格耿氏封為懋嬪?!薄肚迨雷趹椈实蹖嶄洝酚赫?1723年)二月甲子(十四日)記載:諭禮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祿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嬪;格格耿氏,封為裕嬪。爾部察例具奏。清?蕭奭《永憲錄》卷二:“(雍正元年)冬十有二月丁卯。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后。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為貴妃,李氏為齊妃,錢氏為熹妃,宋氏為裕嬪,耿氏為懋嬪。”三條歷史檔案有矛盾,但可肯定:“熹妃錢氏”和“熹妃鈕祜祿氏”同一天受封,必是同一個人。按清宮規(guī)制,冊封皇妃不能重名,不僅同一天不會有,整個清王朝都不可能有兩個熹妃?!队缿椾洝放c《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互為證據(jù),不可能同時出錯,更不可能錯誤相同。這兩條檔案是最有力的證據(jù),比任何傳聞都更具顛覆性,因為它昭示:乾隆母親姓錢。錢姓起源于中國南方,清朝滿族人不可能姓錢,乾隆母親是漢族人。這里唯一合理的解釋是:皇太子的母親需要一個高貴的滿族出身,因此要將熹妃姓氏篡改為滿族貴姓,而鈕祜祿氏是滿族最高貴的姓氏之一。

雍正妃嬪中漢人不少,關鍵是弘歷被立為皇儲后,熹妃錢氏才改姓鈕祜祿氏(拜四品典儀凌柱做干,頂了滿姓鈕祜祿氏。而正史記載為“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這是政治需要,為顯示弘歷的純滿族血統(tǒng)。其實,弘歷有一半漢族血統(tǒng)。實際上,鈕祜祿氏一天皇后也沒做過,弘歷繼位后追認其為“圣憲皇后”,才尊為皇太后。

2.錢治冰《關于乾隆生母最新考證的最終結果》:“乾隆之母錢氏(1692-1777),是浙江嘉興錢綸光與其妻書畫家陳書(1660-1736)之幼女,是刑部尚書錢陳群(1686-1774)的妹妹?!卞X陳群“歷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尤得乾隆帝的尊寵,倚為儒臣,二人之間除君臣之誼,又是文字知己,乾隆稱之為‘故人’。錢陳群每有詩作進呈,乾隆必親筆題詩回贈。他退休后,仍屢次升遷,加尚書銜、進太子太保。乾隆帝賜之以‘食全俸’,常寄自己的詩作,請錢陳群和作。他數(shù)次去北京,為皇太后和乾隆帝祝壽,并同乾隆帝到塞外圍場行獵,并參加‘香山九老會’。乾隆16年(1751),錢陳群首次扈從高宗圣駕南巡,并隨駕錢王祠(指錢氏的祖先吳越王錢镠)陪祭。乾隆22年(1757),錢陳群二次扈從高宗圣駕南巡,再次隨駕錢王祠,乾隆賜御詩褒揚錢氏先烈。乾隆27年(1762),高宗第三次南巡時,錢陳群已告歸在籍,即赴常州恭迎圣駕,并扈從無錫、蘇州、嘉興、杭州等地,再次隨駕錢王祠,并攜臺州族孫錢選,以傳世唐賜鐵卷(券?)晉呈御覽,乾隆賜御制鐵卷(券?)歌一首?!薄板X陳群的學生阿桂、劉墉、紀昀等備受乾隆重用……錢陳群的子孫世代包括女婿、族人均為朝廷重臣,可見錢陳群與乾隆母子的關系非同尋常,恐怕一般親戚關系是無法做到這一步的?!?/p>

乾隆四次恭奉鈕祜祿氏下江南,有讓老母回江南老家看看的意思。第四次南巡,錢氏80多歲;第五、第六兩次南巡,如不是老母已故,恐怕還要帶著呢!

3.從第三次南巡起,乾隆四次到海寧,都住在海寧陳家。有兩種說法:探望親生父母和勘察籌劃海塘工程。陳家曾經(jīng)出康、雍、乾三朝宰輔,乾隆賜名陳家“隅園”為“安瀾園”;回京后在圓明園仿造安瀾園,寫《安瀾園記》,愿四海之內(nèi)江河之瀾皆安。此為海塘說。

但很早以來,野史、文人評述和民間傳說乾隆并非雍正之子,而是漢官陳閣老陳世倌的兒子:1711.8.13.雍親王妃錢氏和陳閣老夫人同一天生孩子。雍親王讓陳閣老夫人把男孩抱進王府看看。當王府把孩子送回去后,男孩已變女孩。陳閣老知事關身家性命,不敢聲張。(《清代外史》)弘歷長大后,從乳母嘴里得知此事,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寧探望親生父母。因陳閣老夫婦早已去世,乾隆只好到陳氏夫婦墓前,用黃幔遮著,行了做兒子的大禮。海寧陳家有雍正御書九龍匾和乾隆御賜兩塊堂匾:“愛日堂”和“春暉堂”。愛日、春暉用的唐?孟郊《游子吟》典故。乾隆若非陳家兒子,怎么談得上報答父母如春暉一般的深情?

⑴乾隆在位時,就有人對他的出生地有議論,乾隆多次以詩表明自己生在雍和宮。在72歲那年正月到雍和宮拜佛后寫詩作注說:我確實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這雍和宮的。

⑵乾隆再三強調(diào)自己生在雍和宮,有人偏不信,甚至他兒子嘉慶也大唱反調(diào):嘉慶元年八月,太上皇乾隆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寫詩慶賀,詩后注解:康熙在辛卯那年題寫“避暑山莊”匾額,乾隆恰好在這年降生在山莊,其中緣由實在不可思議。次年,乾隆又去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再次寫詩祝壽,再次提到乾隆誕生于山莊。

⑶嘉慶25年七月,嘉慶塞外打獵,突然死去。軍機大臣以嘉慶名義撰寫遺詔中說,皇父乾隆當年就生在避暑山莊,今天我死在這里,也沒什么遺憾了。道光帝新繼位,發(fā)現(xiàn)后即令六百里加急,將已發(fā)往琉球、越南、緬甸等藩屬國的嘉慶遺詔追回。還把嘉慶當年說乾隆生在山莊的詩作都改過來。因嘉慶的詩早已公開流行天下,這樣大張旗鼓地修改,結果越抹越黑,使天下的官員百姓對乾隆的出生地問題愈加議論紛紛。

⑷乾隆朝軍機章京管世銘了解很多宮廷掌故,經(jīng)常隨乾隆去承德山莊、參加木蘭秋狝典禮。管世銘《扈蹕秋狝紀事34首》第四首:“慶善祥開華渚虹,降生猶憶舊時宮。年年諱日行香去,獅子園邊感圣衷。”詩后原注:“獅子園為皇上降生之地,常于憲廟忌辰臨駐?!?/p>

⑸熱河都統(tǒng)幕僚冒鶴亭、作家周黎庵、臺灣學者莊練(蘇同炳)、臺灣小說家高陽等認為:乾隆的母親是熱河行宮丑陋的宮女李金桂(一說江南女子“傻大姐”),在草棚生下乾隆。

⑹晚清詩人、曾國藩幕友王闿運《湘綺樓文集?列女傳》說,乾隆生母鈕祜祿氏,承德人,家道平常,13歲時混入姐妹群入選秀女,分到雍親王府當丫頭,后來生下乾隆。

⑺晚清?天嘏野史《清代外史》說: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族人,在宮中常穿漢服,還問身邊人,自己是否像漢人?歷史上,乾隆的確常穿漢服,現(xiàn)故宮還保存不少乾隆穿漢服畫像。

⑻清宮檔案《玉牒》(和乾隆時期《實錄》及《圣訓》):“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誕乾隆于雍和宮?!焙孟駟栴}一清二楚。但康熙五十年時,鈕祜祿氏(當時僅稱為格格)怎么稱是“孝圣憲皇后”?弘歷(當時剛剛出生)怎么稱是“乾隆”?

但是,“掉包說”有一個最大疑問:如果乾隆生于避暑山莊,怎么掉包?乾隆只有生于雍和宮,才有可能掉包。

“乾隆嫖妓說”質疑

乾隆六下江南,許多人認為是尋找民間美人,乾隆因此背上好色的名頭。別史中記載:乾隆第二次南巡,“微服出巡”去秦淮河嫖妓當不歸,皇后傷透了心而截發(fā)。乾隆每次尋花問柳,皇后天天和他吵架。乾隆一氣之下,便把皇后遣送回京。在江南節(jié)次照常膳底檔中確實有記載,頭一天晚上還有皇后的名單,第二天便沒有了,可見確有其事。乾隆第四次南巡時,將皇后遣送回京確有其事,這在乾隆三十年《春季檔》中就有記載。

不過,此事真假難分,存疑待考。這種事情,正史是避諱的。即使有,也不會是乾隆六下江南的主要原因。2018.8.25.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anwen/vbahskqf.html

乾隆究竟為何六下江南?的評論 (共 8 條)

  • 淡了紅顏
  • 文生
  • 聽雨軒兒
  • 雪兒
  • 王東強
  • 心靜如水
  • 襄陽游子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新蔡县| 铁力市| 桑植县| 夹江县| 喀什市| 深州市| 贵港市| 凤山市| 吉隆县| 庐江县| 高安市| 灌南县| 兰坪| 上高县| 汝南县| 大洼县| 济阳县| 瑞安市| 台北县| 玉屏| 通州市| 都匀市| 阿图什市| 庆安县| 临夏市| 门源| 房山区| 通道| 三明市| 深圳市| 册亨县| 三都| 咸宁市| 南宫市| 夏河县| 广州市| 仁化县| 吴江市| 延吉市| 广宗县| 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