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日記-15龍?zhí)ь^好運正起頭

雨水后4天,到了“龍?zhí)ь^”節(jié)。祥龍升天,春雷擊鼓,雨水就多起來。陽氣上升,大地蘇醒,花草樹木爭先恐后的發(fā)芽、開花,奔向繁榮。在鄉(xiāng)下,農(nóng)人正忙著翻地、運糞、耙地、播種,春耕春播開始了。
二月二是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內(nèi)涵很豐富。有資料記載,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nóng)桑,務(wù)耕田”,每年二月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周武王時,這一傳統(tǒng)確定為國策,二月二日,不僅國家舉行盛大儀式,而且,文武百官要下地親耕。
唐朝人的二月二熱鬧,踏青、挑菜、迎富,玩得不亦樂乎。
宋代盛行過二月二節(jié),宋詩文中多有描述。如南宋詩人吳潛在《望江南·憶江南》中寫道,“挈榼攜壺從笑傲,踏青挑菜恣追尋,贏得個天真?!币患胰?,或是男女朋友提著酒壺,有說有笑地去郊外踏青、剜野菜,鬧著追著。萬事放下,盡情享樂。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魏了翁在《二月二日遂寧北郊迎富故事》中,記錄了宋代人的“迎?!绷?xí)俗,“才過結(jié)柳送貧日,又見簮花迎富時。”詩人說,送窮的日子剛剛過去,又到了戴著花迎福的日子,說明在宋代,踏青、挑菜、迎福習(xí)俗非常普遍。
真正把二月二明確為“龍?zhí)ь^”節(jié),是在元朝。元代末年熊夢祥《析津志·歲紀(jì)》載:“二月二日,謂之龍?zhí)ь^。五更時,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糝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內(nèi),男子、婦人不用掃地,恐驚了龍眼睛?!背霈F(xiàn)了與龍相關(guān)的習(xí)俗。元代《朱太守風(fēng)雪漁樵記》雜劇中有段對白云:“我直到二月二,那時可是龍?zhí)ь^,我也不敢抬頭?!闭f明“二月二,龍?zhí)ь^”這一叫法,已經(jīng)約定俗成了。
元朝之后,“龍?zhí)ь^”的節(jié)俗多起來。如引龍、填倉、祭社、熏蟲、炒豆、接姑娘、吃龍食、敲龍頭、剃龍頭、行開筆禮等。隨著時代發(fā)展,文化的多元化,娛樂的多樣性,使很多節(jié)俗悄然消失了!我陜南老家,也只有“剃龍頭”和一些禁忌習(xí)俗傳承著。我有個同事,為搶“頭彩”,每年這天都要天不亮起來,做第一個“剃龍頭”的人。小孩兒理發(fā)叫剃“喜頭”,祈愿龍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二月二大早,婦女一邊穿衣一邊說: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我抬頭。討個口風(fēng),盼望這一年鴻運當(dāng)頭,日子過得順風(fēng)順?biāo)?/p>
相信“龍威大發(fā)”的人們,把這日的飲食都帶上了“龍”字。春餅稱“龍鱗”,米飯是“龍子”,餛飩為“龍眼”,餃子說成“龍耳”,豬頭稱作“龍頭”,面條喚作“龍須面”,蔥餅叫成“撕龍皮”。要吃薺菜餡“龍耳”,吃了薺菜餃子,這一年都不會害眼。這些美食貼上龍的標(biāo)簽兒,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的美好愿望。
臨省的十堰市,少男少女喜歡在這天約會:“二月二,龍?zhí)ь^,小姐梳頭上繡樓。手扒窗戶向下看,眼氣少年好風(fēng)流?!蔽彝瑢W(xué)的愛人娘家在湖北鄖西,她會唱很多楚地民歌。
二月二日,農(nóng)村還有不少禁忌。這天晨忌汲水,怕撞了“龍頭”。婦女不動針線,怕扎瞎“龍眼”。婦女不洗衣服,怕傷“龍皮”。人家不推磨子,怕壓斷“龍腰”,種種禁忌,都是害怕得罪龍王,,惹龍王發(fā)怒,壞了吉祥好運的兆頭。
農(nóng)歷二月二被作為“龍?zhí)ь^”節(jié),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guān)。舊時人們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二十八宿”,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物?!岸怂蕖卑凑諙|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chǎn)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龍形星象,叫“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墩f文》記載,龍“能幽能明,能細(xì)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說的就是“東方蒼龍”星象的變化。
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龍角角宿,先從東方地平線上露頭。約莫一個鐘頭后,龍的咽喉亢宿,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龍爪氐宿現(xiàn)身,這就是“龍?zhí)ь^”的過程。之后,每天的“龍?zhí)ь^”日期,均約提前一點,經(jīng)過一個多月時間,整個“龍頭”就“抬”起來了,故名曰“龍?zhí)ь^”。
“二月二,龍?zhí)ь^,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靂一聲驚天地,怎知龍王心里愁?!泵耖g有個心酸的故事,說東海龍王生有三個兒子,想要一個女兒,王母知道這事后,給了龍母一粒仙丹,不多久龍母就懷孕了,于翌年二月二日,生了個可愛的小龍女。誰知,小龍女長大后,厭倦龍宮生活,死了心地要去人間。溺愛女兒的龍母,就悄悄把小龍女送出了龍宮,給了女兒一個錦囊,眼淚巴灑地望著心肝寶貝飛走了。小龍女飛過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變成一位小美女,來到一座大山下,見驕陽似火,大地龜裂,莊稼低垂枯萎,有個小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勞作。“小美女”上前問清原因后,非常同情農(nóng)人,就從錦囊中抓把小紅豆,拋上天空,頓時,電閃雷鳴,大雨淋淋,不一會兒,山青了,水秀了,禾苗泛綠了,農(nóng)人的臉上,綻放燦爛的笑容。“小美女”看上小青年的善良,當(dāng)場求愛,這讓小青年樂開花,欣喜抱得美人歸。
龍王知道這件事后,極為震怒,給龍母約法三章,不讓龍母看女兒。思念愛女的龍母,在每年二月二龍?zhí)ь^這天,浮出海面,朝女兒離開的方向大哭,哭聲是雷,眼淚成雨。
“龍?zhí)ь^”節(jié)內(nèi)涵十分豐富,它既有輕快的娛樂色彩,又有以崇龍祀土、驅(qū)蟲避害、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獲豐收、生活安康享富貴為核心內(nèi)容的莊重儀式,它是一個有趣的復(fù)合型節(jié)日。
自古以來,中國人以龍為圖騰,喜歡把賜福的愿望寄托于神龍。龍?zhí)ь^了,春天也來了一年的好運開始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anwen/vhmzb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