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橋相遇的日子
來到這個被稱為“川北門戶”的小城生活已經(jīng)二十年了。小城里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上演著故事。那些密匝的過往中,有的會慢慢的淡忘,有的會優(yōu)雅的記起。
在這二十年的清淺時光里,每天,基本上都要與一座小橋相遇。
小橋是石砌平橋,也許以前兼作馬道,現(xiàn)因兩邊砌了梯坎,只限人行。青石板鋪成的橋面凹凸不平,簡易鋼管組成的欄桿,黃漆斑駁,古樸小巧,就那樣靜靜的臥在潛溪河上。
上班,散步,逛街,都會從小橋上走過。就像現(xiàn)在,乘著月色和兩岸的燈光,穿過小橋趕到單位加班。有三兩人憑欄納涼,讓河風(fēng)吹走浮躁,帶來清涼;有垂釣者席地而坐,執(zhí)著地堅(jiān)守,那夜游的魚兒上鉤。兩岸垂柳斜倚,微風(fēng)拂過河面,粼粼波光下的垂柳小橋,相映成趣。我喜歡這樣,一個人漫不經(jīng)心地走過,心安理得的享受這份靜默與淡然,絲毫不用焦慮如何回報這份賜予。
我想,小橋是公平的。默默的站在水流之上,寒來暑往,渡人無數(shù)。不論是赤腳走過的溫涼,還是皮鞋踏過的鏗鏘;不論是大腳江山的沉穩(wěn),還是三寸金蓮的妖嬈;不論是青春少年的嬉戲追逐,還是耄耋老人的步履蹣跚;不論是三步并作兩步的急匆奔忙,還是一步三搖擺的漫不經(jīng)心。小橋都會不偏不倚,只盡自己的本分。人如橋,無所謂高低貴賤,盡自己的本分就好。
我想,小橋是大度的。靜靜的享受著流水的洗禮,一年四季,亙古不變。不管流水是舒緩輕柔,還是水流湍急;是清澈見人,還是泥沙污濁;是繞著橋墩歡唱而過,還是漫過橋面咆哮而去。洪水涌來,小橋漸漸消失在濁浪中,洪水退去,小橋又悄悄露出芳容。淹沒就淹沒吧,一切都隨那流水的意,不爭辯,不強(qiáng)求,淡定從容。人如橋,要懂得退讓,方得久遠(yuǎn)。(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在我這個普通人看來,小橋是孤寂的,沒有車馬喧囂,沒有霓虹炫彩,沒有華麗外衣,沒有雕琢裝飾,絲毫看不出“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的盛世繁華,只有野渡無人,形單影只的孤寂落寞。行走時多布衣百姓、白丁草根,談笑間多家長里短、柴米油鹽。當(dāng)然,也許是我想多了。也許,橋已習(xí)慣安享寂寞,笑看浮華。橋本身固有的智慧,不是我一介凡夫俗子能夠揣測的,其中的人生況味,只有自己體悟了。
只是在這些日子里,每次路過小橋,都會心生敬意。與橋相遇的日子,讓我懂得了渡人者需自渡。也許,走過橋后,關(guān)于小橋的過往,會被優(yōu)雅的記起,伴我走過生命的四季。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anwen/vxxls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