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生涯四十載
記者生涯四十載
今年65歲的老新聞工怍者陳中祥,兩鬢斑白,臉色黑紅,慈眉善目,心寬體胖,依然那樣溫良、淳樸。他一生從事廣播新聞工怍,辛勤耕耘四十載,寫稿五六千篇,舉辦通訊員培訓班260多期,培訓通訊員一萬六千多人次,給通訊員親筆復信一萬多封,收到表揚信、感謝信數千封。
《中國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報》、《新疆新聞界》等報刊先后報道過他的先進事跡。新疆電視臺拍攝、播放過他的專題片。原自治區(qū)黨委副書記粟壽山曾特意送給他一尊三彩駱駝,表彰他幾十年來象駱駝一樣吃苦耐勞、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1994年,獲得中國首屆韜奮新聞獎提名榮譽。
在拜訪中,一談到過去幾十年的記者生涯和通聯工作,他就喜形于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娓娓而談,如數家珍,天真得像一個大孩子。這就更增添了我對他的敬意。
1958年,陳中祥從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就分配到新疆人民廣播電臺當記者。從此,他習慣下工廠,跑農村,扎基層,象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白天黑夜連軸轉,全身心地投人工怍。他常常白天蹬著自行車或騎馬、步行下去采訪,晚上回到辦公室或招待所埋頭寫稿。夜深人靜,園珠筆尖在填上復寫紙的稿紙上移動,一篇篇新鮮活潑、生動感人的消息、通訊、專訪在筆下流淌,通過電波傳送到干家萬戶,被同行們稱為“高產記者”。
六、七十年代,他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先后在伊犁、喀什、和田、巴音郭楞、哈密、吐魯番等地州駐站,少則1年,多則3年。1961年8月,他妻子生孩子,當時他正在哈密駐站,下鄉(xiāng)采訪,因忙于工怍,沒能趕回家照顧妻子。(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在農村牧區(qū)采訪,老陳經歷過數十次的風險。在哈密縣陶家宮鄉(xiāng),他蹬著自行車沖過一座小橋時,不慎連人帶車掉進兩米多深的干渠里。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牧區(qū),他曾從馬上摔下來,忍著疼痛被奔馬拖了四、五十米。在尼勒克縣,他冒著零下二十幾度的嚴寒,爬山涉水,險些被河面上漂浮的冰塊撞倒。
正當陳中祥年富力強出成果時,電臺領導讓他抽出一半時間去干通聯工作,培養(yǎng)通訊員。不少同事為他抱屈,他卻毫無怨言,心甘情愿,勤勤懇懇、默默無聞地釘在通聯工作崗位上,一干就是26年,直到退休。1979年6月,沙灣林場3個通訊員請他去林場上課。他翻山越嶺趕到林場,利用勞動間隙,坐在松樹下的石頭上講了三天課,使林業(yè)工人深受惑動。
1980年12月,老陳應邀乘車去兵團農七師129團辦班講課。地凍路滑,方向盤失靈,小車翻在路基下,老陳一陣頭暈目眩,失去了知覺。當行人將他和司機從車里拖出來后,發(fā)現在他的頭和脖子上刺著許多玻璃碴子,鮮血流淌,腰和腿也受了傷。老陳蘇醒過來后,閃過的第一個念頭便是辦班講課,催促司譏繼續(xù)趕路。陣陣寒風透過摔破的玻璃車窗迎面撲來,刺骨般的疼痛,全身冰涼。一到團部,顧不上休息,便帶著傷痛走上講臺,學員們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
1982年2月,老陳先后到5個地方辦班。白天講課,帶領大家采訪實習,晚上備課改稿。嗓子紅腫,一連十多天整夜咳嗽,難以入眠。由于過度勞累,回到電臺,一頭栽倒在地,昏迷過去。性格開朗、極少流淚的妻子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失聲痛哭。
1993年6月,忙碌辛苦了一輩子的老陳退休了。領導讓他發(fā)揮余熱,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他自己也不習慣清閑舒適的生活,在家里呆不住,有事沒事兒到電臺通聯組辦公室轉轉坐坐。就象退休前一樣,不由自主地按時“上班”,看書、閱報、寫稿。遇到年輕人向他求教,他高興得象孩子似的,不厭其煩地熱心講解。有人請他幫忙采寫聯辦稿件,他不顧年老,深入基層采訪寫稿,整整干了5年的“編外記者”。
1995年6月,年過六旬的老陳冒著40多度的高溫來到火焰山下的交河故城
葡萄酒廠。白天,他頭頂烈日,腳踩發(fā)燙的路面,帶領通訊員一起采訪。夜晚,他埋頭趕寫稿子,兩個電風扇對著他吹,仍然熱得汗流浹背,喘不過氣來,滿頭的汗珠叭嗒叭嗒滴在桌面上,浸濕了稿紙。他在這里一呆就是半個月,直到將一組2萬多字的專題稿件謄寫清楚,送審通過,才返回電臺。
稿件在電臺播出后,竟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廠領導辦公室里電話鈴聲不斷,要求訂購葡萄酒的信函從全疆各地頻頻寄來。廠領導無限感慨地說:“老陳,你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了!怎么感謝你呢,給你做套衣服吧!”他連忙擺擺手說:“算了,算了,這是一個記者應盡的義務嘛?!?/p>
退休5年,老陳采寫了五、六十萬字的聯辦稿件,由于不算正式返聘,他沒有得過一分錢的返聘費,至今無怨無悔。有人對老陳整天熱衷于廣播事業(yè)不理解。既然退休了,又沒有返聘,不在家享清福,一天忙到晚,圖什么?
其實,老陳僅僅是為了尋找一種活法兒,覺是自己還有用,還有價值,沒有白活,對廣播事業(yè)還能作些貢獻,這比在家享福更有意義,更快樂。他深有感慨地說:“我是—個九死—生、幸免于難的人,更應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獋€人只有在為他人為社會服務時,才能真正品嘗到生活的樂趣,體會到生命的價值?!?/p>
1998年9
記者生涯四十載的評論 (共 7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