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因果報應(yīng)
老板出事了,至今已經(jīng)三年有余,還沒有結(jié)果。因為老板的關(guān)系,其哥哥、弟弟、姐姐一干人等,均“失蹤”。在各地的公司也均告歇業(yè),原本門庭若市的家,現(xiàn)在真的是門可羅雀。
春節(jié)時,我去看他的夫人,保姆告訴我:春節(jié)期間,家里只來了一個人,就是原來的司機,帶了四十五個雞蛋。保姆家中口氣是想告訴我,司機有多么小氣。但我卻對司機有了一絲好感。誠然,司機在老板得勢時,是得到了好處,按理現(xiàn)在應(yīng)該知恩圖報。但是,在老板得勢時,得到好處的豈止是司機,那些得到大好處,現(xiàn)在又有權(quán)有勢的人現(xiàn)在哪里?
我無意指責那些原來得到好處、現(xiàn)在躲得遠遠的人,世態(tài)炎涼,可以理解,況且,那些有權(quán)有勢的人,在這件事上與老板沒有牽連,但難保自身干凈,萬一進入有關(guān)部門的視線,麻煩自然不會少。所以,暫避也可理解。
我原在老板的哥哥處打工,老板出事,其哥哥失蹤,我出于道義上的責任,幫忙善后。前幾日,與一家公司的訴訟中,原本的合作者,私下與對方和解,令人費解。但因為我參與了事情的全過程,對此非常理解:這個合作者,原本是很講義氣的,但在與老板的合作過程中,老板背著對方把項目抵押融資,被對方發(fā)現(xiàn),因此分手。此次對方背著我們與對手和解,與上次我們背著對方融資,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今非昔比,當年的老板正在勢頭上,走一個合作者會有更多的跟上來;今天的老板已經(jīng)落井,加上一塊石頭,死的更快一些。但沒有前因,怎會有后果?若不是騙人在先,怎會落石在后!
凡事總有因果。
老板的夫人跟我抱怨:原來老板照顧所有的兄弟姐妹,但出事后,所有的兄的姐妹與外人一樣,像躲避瘟疫樣躲開了,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忙,令她心寒。(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因為工作關(guān)系與老板的家人來往較多,也從他們那里聽到了另一個版本的抱怨。原來,老板的夫人一直以來表面上處事得體,實際上盛氣凌人,為人刁蠻,特別是老板出事后,她自認為老板之前給了兄弟姐妹太多,現(xiàn)在各家都應(yīng)該往外拿錢,所以處處算計別人,要把當年的付出全部甚至是加倍收回。
家人當然不干。
他們認為,老板在家時給予的所有,包括物質(zhì)的、非物質(zhì)的,都是幫助老板應(yīng)該得到的酬勞,而且一直被老板夫人輕視,原本就很惱火,現(xiàn)在根本談不到回報。
各有各的道理。
我也曾有過挫折,但我的家人朋友沒有抱怨,躲的人有之,但多數(shù)人伸出了援手。究其原因,我認為老板夫人及家人都做過了。老板夫人待人不真誠,雖注重禮數(shù),在老板的家人生日、節(jié)日送上禮物,但財大氣粗,當成施舍,令人不快,也因此在老板出事之后,要把施舍要回來,就更加不對;老板的家人則因為先前的不快,淤積成反感,不但不能知恩圖報,反倒成了抱怨。前有因,后有果,誰都不快。
老板夫人待人真誠一些,給人的禮物不必貴重,但發(fā)自內(nèi)心,會讓人感到溫暖,不必高高在上,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你真誠助人,別人自然會真誠回報,不會等你伸手。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當你自己感到剛剛好時,對方就會感到稍有吃虧,當你自己感到稍有吃虧時,對方可能覺得剛剛好。所以做人要讓自己稍稍吃虧。因為,你總是吃虧不現(xiàn)實,還會讓人覺得你的腦子有問題,總是占便宜也不現(xiàn)實,沒有人再和你打交道,或總是提防你,讓你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你感到特別不平,那么不是你太貪婪,就是對方太貪婪。
做人、做事,一定要先考慮前因,再看后果。
要想得到想要的結(jié)果,先把前因準備好。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12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