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躁里享受悠閑
悠閑不是什么事也不做,游游吃吃、坐坐眠眠;悠閑是在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里,靜心凝神、從容不迫、隨心所欲、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悠閑是自己喜歡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沒有任何的指令和調(diào)遣。當然,游、吃、坐、眠也全都是事,而且都是要事,是大事,而且真要想游得盡興、吃得隨意、坐得暢快、眠得舒坦,當好一個稱職的“油漆(游吃)匠”、“榨面(坐眠)工”也是極不容易的事,而且……我宣揚我的觀點。
三叔不大耐煩地反問,什么悠閑,而且,而且誰不會呀?我說,不。真懂悠閑的人不多,真會享受悠閑的人更少。悠閑,不會“送貨上門”,不能“坐享其成”;悠閑要“相機而動”、“主動出擊”,悠閑要靠自己努力去“享受”;享受悠閑,要“豁達”,能“放棄”,會“爭取”。不然,你就與悠閑無緣!
我三叔就是與悠閑無緣的人。他這輩子總是離悠閑遠遠的。近日里,聽我說道說道悠閑的妙處,似乎也心有所動,但是,真要實行,卻怎么也找不著門路。三叔大我2歲,我們叔侄都是近花甲的人了。他大學畢業(yè),留校當教師;當了教師,進電臺;進了電臺,又轉(zhuǎn)入機關(guān)當一把手;后退居人大,在人大干不了一年,自以為滿腹錦綸,大材小用,主動下海去了一家私營企業(yè)出掌副總裁,結(jié)果,憑著他自譽在“實踐”中“練就”的那一套“本領(lǐng)”,進企業(yè)根本派不上任何用場,他那些“大而無當”的指示,在企業(yè)不說有害,至少無益,根本“裁”不了什么“決”。只好被人家“擱”起來“涼”在一邊;沒事干,只得回家;回了家,整日唉聲嘆氣,自覺顏面丟盡,外出連公交車也不敢乘,生怕碰上熟人……我叫三叔放松點、放松點,學會享受悠閑,可他的神經(jīng)老是繃得很緊,根本不知悠閑為何物?半點放松悠閑不起來。
我問:三叔,回了家,你總“身該由己”了吧?
他答:想是“人在江湖”久了,心仍回不了家呀……
三叔比不得我。我一生,風風雨雨,跌跌撞撞,自強過,奮斗過,起點不高,終點不低,腳踏實地,適可而止:1966年高中畢業(yè),革“文化命”革去我上大學的機會;下農(nóng)村,貧下中農(nóng)推薦我當“民辦老師”;苦熬多年,“民辦”熬成“公辦”;教學生數(shù)學的同時,偷偷發(fā)展了自己的寫作愛好,能于各級報刊常掙得點版面露臉,出了點“名”,于是學“毛遂自薦”進了市府搞文字;苦苦奮斗10年,出了個人專集,加入作家協(xié)會;獲得社會青睞,便主動跳槽出來,專職替一位實業(yè)家編寫傳記;灑2年心血,49萬字的初稿敲定;成書,即放棄一切高薪聘請,在家安度晚年“享受悠閑”:從容不迫地學習年輕時早就想學而一直沒時間學成的二胡、書法、繪畫,靜心凝神地寫自己頭腦里裝著的早就想寫至今還沒有寫出的東西?;亓思?,盡快將自己從沒有自我、失去自信的社會角色和職稱中解放出來,“喚醒”身上尚在睡眠中的基因,挑戰(zhàn)欲知而至今未知的世界,爭取實現(xiàn)自己平生所愛。(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拉三叔上我家來寫寫畫畫、拉拉唱唱,一起享受悠閑。這些年,三叔在外奔波,沒暇串門??邕M門檻,見我書房寬敞,書墻屹立,畫桌橫陳,躺椅、電腦、琴箱(二胡)、畫缸、報架、譜架、盆花、地球儀次第排列,陣勢不凡,便站在一邊發(fā)楞,總是坐不下來。我知道他見我家這等氣象,臉露驚詫,內(nèi)心定生感慨無限。我連連說,三叔,你坐下來嗎!又順著他的“語言習慣”(官腔)半開玩笑地說,享受悠閑,先要坐得下來!而且要靜靜地坐下來,進入一種無爭、無欲、無怨、無憂的“真”境。成就大德、大才、大功、大績,無疑不能坐等,要靠行動,要靠勤奮。然而,一個人一生、一世,每一時、每一刻都在奔波,都在忙碌,始終沒有靜下心來坐一坐的時候,注定終無大作為。拒絕悠閑的人,沒有靜坐興趣或靜坐能力的人,也很難產(chǎn)出高質(zhì)量、高品位的精神和物質(zhì)產(chǎn)品。坐得住、坐得穩(wěn)是一種素質(zhì),一種品位。靜靜地坐一坐,果真能做到身靜、心靜,不僅有益于德行建設、社會治安,有時就是一種生產(chǎn)力。反倒是坐不住,狂動不止,誤事或自誤者頗多……三叔折服于我對于“坐”的“發(fā)揮”。
我問三叔:你心理感覺疲憊嗎?他點頭。我說,現(xiàn)代人講究生活質(zhì)量和生活品位,心理疲憊,通常用“幽默、傾訴、游戲、遺忘、運動、閱讀、寫作”等方式進行心理“按摩”。只要“按摩”得法,就能使人容光煥發(fā),青春常駐。我本人推崇閱讀和寫作:閱讀,使我發(fā)現(xiàn)另一方洞天。古書典籍、力作精品,都是古今中外名人、偉人和學養(yǎng)高深之人的智慧積淀與結(jié)晶。與書為伍,同這些人交友談心,使我變得睿智大度、熱愛生活,使我懂得珍惜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寫作,是一種提神益腦的健康生活方式。當我感到有話要說而又無聽眾時,當我感到心理壓力大又不愿向他人傾訴時,我就把我要說的話、我的不滿和感慨,訴諸筆頭,記錄成文,“說”給自己“聽”。這樣,調(diào)節(jié)了我的情緒,緩釋了我的心理壓力,使我傾斜了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復平衡。三叔面前,我自我感覺良好,說話就多,好象我是他的三叔。
我勸三叔,年老不是衰弱而是成熟,退休回家正是實現(xiàn)自己平生所愛的最佳時期。我們?nèi)松砩嫌性S多好的遺傳基因到人的最后時刻都一點沒有機會發(fā)揮其作用,只要留意健康,就是到75歲、80歲都還能發(fā)揮它們的作用,做成幾件自己想做有益于人類的好事。退休回家,有了閑暇時間,就算是閑暇時間吧。專家指出,閑暇時間是一種“以時間形態(tài)存在的社會資源”,是人全面發(fā)展自我的重要領(lǐng)域,只要科學、健康、文明地分配閑暇時間,就會產(chǎn)生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和嶄新的價值觀念。專家呼吁,每一個人都要主動地學會休閑,在學習中獲取知識營養(yǎng),在鍛煉中增強健康體魄,在活動中愉悅身心、陶冶思想情操。我還告訴三叔,有一項中國公眾閑暇時間文化精神生活狀況的調(diào)查與研究表明,目前整個中國社會對閑暇時間的價值缺乏正確認識,休閑教育在中國還是一片空白。三叔點頭,竟爽快地承認他便是一個對休閑缺乏正確認識者,亟需接受休閑教育。
三叔喜歡運動。爬山,是三叔的強項,在機關(guān)工會活動中,他曾經(jīng)得過爬山冠軍。那天,細雨迷蒙,煙霧飄渺,他爬性大發(fā),硬是拉我去爬市郊的陶山,我們撐傘冒雨前往。一路上,他向我“鼓吹”他爬山的感悟,他說,爬山是全身運動,既可增強體質(zhì),又可舒暢胸懷,還可呼吸山林中的新鮮空氣,領(lǐng)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他說,爬山,一得天趣,二得理趣,三得樂趣。陶山嶺上,山林青翠,山花誘人,鳥鳴不絕,空氣特別清新。放眼陶山,山水(雨水)如畫,賞心悅目,天趣盎然;爬山,腳踏實地,穩(wěn)步攀登,不可以有半步的取巧,玄機妙理,耐人深思!爬山,閑適、自然、平淡、清靜……爬上山頂,三叔竟是手舞之,足蹈之,放聲高吟起“六盤山上高峰,……”,他說他此刻胸襟特別舒暢,耳目特別明亮,周身特別輕松愉快,說他此刻有一種“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鄭板橋)的超脫,人忽然變得瀟灑了,如夢如幻,如閑云野鶴,恍入仙境,怡然悠然。
說到“悠然”,他說他昨晚讀到一篇談“悠”的文字,好象是一位作家寫的:做人,莫忘一個“悠”字。文中精彩段落,他說他都依稀記得:在事業(yè)上,“悠”著干,人生時限再長也有終點,死拼硬搶,只爭朝夕,不如科學支配,合理安排,把時光悠然地用在有益的事情上,這樣反而會將生命延長。時光如同一條溪水,靜靜地流淌著,沒有大的波瀾,卻常能滋潤出一片悅目綠茵。在生活上,“悠”著活,人世間美好的事物再多,個人只能享用很小一部分,瘋狂掠奪,無度占有,反不如只要屬于自己的那部分,使用起來更會心安理得,這樣反而會更長久留在身邊。物質(zhì)如同陽光空氣,缺少了活不成,多了也無益,只有適度占有才覺得舒適。虛名官位,“悠”著看,虛名再多也不是價值的體現(xiàn),來路不正,名不副實,反不如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免得讓世人恥笑唾罵,這樣無論走到哪里都是直挺身軀;官位如同唱戲的衣帽,穿戴脫放不由己,那得看劇情需要,還是當個觀眾永遠。接著,三叔又背出幾句詩來,什么“升沉不過一秋風”,什么“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他象是背誦,又象是發(fā)乎內(nèi)心的自言自語自我表白:人可以這樣活,也可以那樣活,活得明白不容易,活得悠然自得隨意就更難。學會“悠”著活,“悠”著干,“悠”著看,讓生命的價值舒暢地發(fā)揮,讓時光的限度從容地運用,生活和工作的質(zhì)量就會提高。三叔,以他坦然的胸懷寫實的手法十分逼真地勾勒了一幅現(xiàn)代公務員心理世界的解剖圖;我佩服三叔的記性和悟性,佩服他對“悠”的復述、闡釋和理解……三叔分明是在給我上“悠閑課”!
下山路上,三叔推心置腹,說他在機關(guān)拿公費研究過哲學,懂得人生短暫,知道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他說,可能是到了我們這般年紀,苦樂經(jīng)過,榮辱嘗過,方覺得出生活的真正滋味。回想我們年輕時的爭強好勝,回想中年時的坎坷艱辛,真的感覺人生的曲折。人生在世幾十年,最終恐怕都離不開“平靜”二字。侄兒,你難道已經(jīng)悟出此道了?你好象生活得非常快樂,地位金錢,從來構(gòu)不成你心中的向往。我說,不,我決沒有進入這種境界。我是想的多,說的多,做的少。不過,我起步早,已經(jīng)對自己的晚年作了精心的安排,爭取好好享受悠閑。三叔,很幽默,愛運動,重閱讀,會傾訴,這都是我曾向他推薦的現(xiàn)代人“心理按摩”中的“有效手法”,三叔有學問領(lǐng)悟能力強。
下山路上,我接過三叔的話頭。人的一生誰都會碰到許多障礙,人人都會有痛苦和悲傷,關(guān)鍵是要學會自我放棄,學會放棄是享受悠閑的秘訣。積極的心態(tài)是生命的動力,努力生活下去是每個人的特權(quán)。切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值,所有的不幸都與期望值過高有關(guān)。幸福是一種自我感覺,自己覺得幸福,是真幸福、大幸福!對幸福遲鈍,對不幸過敏,無止境的欲望會使我們拋棄幸福。
下山路上,三叔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一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生入死的老將軍,解甲歸田后,以收藏古董為樂。一天,他在把玩最心愛的一件古瓶時,不小心差點脫手,嚇出一身冷汗。他突然若有所悟:為什么當年我出生入死,從無畏懼,現(xiàn)在怎么會嚇出一身冷汗?片刻后,他悟通了——因為我迷戀它,才會有患得患失的心;必須破除這種迷戀之心,學會豁達,就沒有東西能傷害我了,遂將古瓶擲碎于地。突破了貪執(zhí)的觀念,進入到豁達的境界,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月朗風清……
三叔終究是三叔。聽聽,無須宣揚,毋庸贅述,三叔對悠閑已經(jīng)心領(lǐng)神會,誰說他無緣悠閑、遠離悠閑呢?!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22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