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夕陽霜葉紅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這樣一位古稀老人:退休之后,他不甘寂寞,重拾業(yè)余愛好,編織夕陽之夢。他用了近20年時間,花光了畢生的積蓄,走巫峽,游五岳,登長城,攀黃山,渡海峽,足跡踏遍名山大川,彩筆繪出錦繡中華,實現(xiàn)了人生的藝術夢想。這位老人就是年過七旬的北京著名業(yè)余畫家李裕善先生。
讀著李裕善先生那些感人的創(chuàng)作事跡,我深深地被他的故事所打動。退休之后,本應是一個人安享晚年的時候,抹抹牌,養(yǎng)養(yǎng)花,帶帶孫子,該是多么美好的天倫之樂呀!可是,這位退休前曾是電氣工程師的老人,并沒有賦閑在家,而是憑借自幼喜歡繪畫的愛好,開始了他人生新的夢想之旅。1990年,他第一次到三峽,即被三峽的雄偉壯麗所打動。當聽說三峽工程竣工后,許多城池、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都將沉沒水底的的時候,一股留戀與搶救的心情,促使老人產生了用自己的畫筆將三峽全景再獻紙上的想法。
為了將三峽的美景盡可能逼真地畫下來,這位退休老人利用業(yè)余時間六次去當?shù)夭娠L,拍了兩千多張照片,攝了四十多盤錄像帶、就地繪制了五百多張速寫稿。這樣,通過多次反復用畫筆、膠卷和磁帶記錄舊景,補充新景,精心繪制他心中的三峽,使其內容更加完善、充實,終于在14年后的2004年完成了《長江三峽神游圖》的創(chuàng)作。畫卷用寫實和寫意的手法,描繪了從宜昌到重慶長達193公里的整個三峽的山水景色,其中有71米描繪了宜昌從三游洞到三峽大壩的風光。整幅畫卷長458米,氣勢雄偉,浩氣蕩然,受到了業(yè)內人士的好評。今年72歲的李裕善老人說,當初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想通過自己的畫筆向人們展示了三峽的“精、神、氣”,為后人留下一份寶貴的財富。
長江三峽畫卷的創(chuàng)作成功,并沒有讓李老先生就此止步,而是激發(fā)了他更高的創(chuàng)作熱情。隨后,他克服各種困難,甚至冒著隨時可能犧牲生命的危險,以每年繪制一部長卷的速度,接連創(chuàng)作了《長城雄》、《黃山仙境夢幻圖》、《黃河魂》、《廬山戀》、《臺灣美》等五部國畫長卷,與早期繪制的《長江三峽神游圖》共六部共同構成了“錦繡中華”長卷,總長1350米,總重412公斤。他的這些畫作,很快在京城書畫界產生了極大影響,接連在全國各地展出,并受到推崇。《人民日報》、《北京晨報》、《北京晚報》、《新京報》等京城報紙爭先報道了他的繪畫成就,全國幾十家媒體紛紛轉載,在人民大會堂、政協(xié)禮堂等地舉辦的書畫筆會上,也能見到李老先生揮毫潑墨的藝術風采。
多么執(zhí)著、可愛的一位老人!在他擁有這些成就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他獨自在奉節(jié)“天坑地縫”采風時的險遇;也難想象當他到黃河源頭采風時,汽車翻過兩千多米的高山,帶給他的高山反應,是怎樣在頭痛、嘔吐、惡心的境況下走過來的。一位古稀老人,抱著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可以說到了忘我的境地,那種為夢想而拼搏的精神又是何其難能可貴!他曾對采訪他的記者說,“我從小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科學家。前半生,作為電氣工程師,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能夠為科學技術所做的就是編寫了一本38萬字的工具書《礦山電子技術應用問答》;后半身,我能有幸畫出“錦繡中華”長卷,也算成就了我人生的第二個夢想,我已經很知足了。”
人間重晚晴,幾度夕陽紅。李裕善先生情醉夕陽,用彩筆染紅了霜葉,才使我們欣賞到了祖國山河的壯美,領略了夕陽人生的靜美。而他用真情繪制的“錦繡中華”長卷,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中國書畫界的一個奇跡,將為后人所稱頌!(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寫于2011年10月30日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22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