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意.暗香
那縷縷清香暗自流淌,連陰冷的秋風(fēng)也為之退讓。逝卻的陰霾里,綻放著朝霞般的美麗。
—題記
清晨醒來,驀地嗅到一縷香氣,是一種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正納罕著,忖度香氣的來源。目光落在窗臺,乃豁然大悟——窗臺上的那盆菊花已然開了。這是不久前朋友送來的,一直放在角落里,我都遺忘了。她是否會記恨我呢?我滿懷歉意,惴惴不安地走到她面前。
新花猶帶曉露,顯得特別嬌媚。心中的疑慮,一股腦地醉在這蕩漾的紫色里了,并著清香緩緩流淌,流遠(yuǎn)了。原來,她沒有記恨我。想著,心底的歉意慢慢釋然了。但隨即又陷入深深的自責(zé)中了,我怎把她想得是這般錙銖必較呢?她何曾記恨過人呢?俯身再看一眼菊花,她依舊在寒風(fēng)中挺立著纖弱的身體,任爾西風(fēng)斷骨吹,猶自不改清香醉。
人們是喜愛菊花的,菊花素來都是品德高尚的象征。這是任歷史如何流逝,也無法否認(rèn)的。你看,唯有菊花在寒風(fēng)中傲然綻放。她要承受的,只是嚴(yán)寒么?猶惹人嘲弄。可她卻發(fā)出了驚天動地的聲音:“秋天,不是只代表死亡?!?/p>
這是對宿命的駁斥。(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白居易曾在《詠菊》中贊揚(yáng)菊花不畏嚴(yán)寒的品質(zhì),他說“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是的,也正是白居易具有菊花的這種品格,才能在屢次被貶后,不放棄對生命的追求,淡然乎山水。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菊花亦有寧死不折的氣節(ji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jiān)貞。喜歡李白,他有這樣的氣節(jié),“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喜歡文天祥,他有這樣的堅(jiān)貞?!?a target="_blank">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的,太多太多的人有這樣的氣節(jié):屈原、杜甫、杜牧、辛棄疾……
讓他們的靈魂來恥笑爾今天下的小人吧,恥笑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我一直相信,菊花是有靈魂的,他們體內(nèi)鐫刻著這些偉人的靈魂。否則,她怎么會這么堅(jiān)韌,怎會這般不畏風(fēng)寒?怎這么的想滌盡天下的污濁?
你看,滿山的菊花開了,又隱約閃動著古人的身影。
你聽,古人悲愴的詩詞又輕輕響起,緩緩沁入了人們心底……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24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