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新容舊貌
在公交車里顛簸了幾十分鐘,繞過東門那個大圓盤,就已聞到了繁華城市徐徐送來的清香。
道路很寬闊,兩旁有排列整齊的綠化地,隔幾十米豎一根筆直的左右肩挑的路燈,每個燈桿上還裝著一個設(shè)計完美的廣告燈箱,這個城市的邊緣已讓人有些著迷了。每次進城都會由衷地發(fā)出感嘆:太快了,太快了。我的眼睛已快裝不下,有些應(yīng)接不暇。
東門口下車,人們?nèi)齼蓛上喔?,我駐足這里,總要尋覓遠移的七十年代的文水城,少年時代的東門口有一個車馬大店,那時的主要交通運輸還是車馬,騾車,馬車,驢車。每個村莊都有數(shù)量不等的車馬。天蒙蒙亮,車把式的鞭子揮起清晨的霧氣‘吧?吧?吧?’的哨音,由東向西‘得?得?得’的馬車聲,一會兒,一溜相跟著。我常常在汽道上目送這樣的來來往往。下午時分,由西向東走回了駝著煤的滿載而歸的人疲馬乏的車馬。一輛接一輛歇息于這里的車馬大店,頃刻間,熱鬧非凡,人聲,馬嘶,驢吼……天籟俱寂,人馬都安歇進入夢鄉(xiāng)。
東門外還有一個稱謂‘私評’顧名思義私下評議,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贏的這樣的‘昵稱’。從老年人口中得知:以前,由東面來上訪,告狀的人車馬勞頓來到這里,歇息。東門外的人古道熱腸,私下評議,協(xié)商,就把冤屈,糾紛給化解了。因為上告更勞心費神,能忍則忍,能讓則讓,退一步海闊天空。更多的人因此免卻麻煩,受了實惠。這就是私評的由來。今日的私評于昨日的東門外已是天壤之別,在這里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東門外的新標識是新富康小區(qū),,老富康小區(qū)。
在東門口紅綠燈那里是原來古城墻的遺址地,古城墻在我的記憶里已不復(fù)存了,城郭里只有東西南北街。那里只有西街,北街百貨商店比較齊全,后來又在東門口修建了百貨大商店?,F(xiàn)在的東西大街原樣和現(xiàn)存的南北街一樣寬,舊日的東西街遠沒有南北街繁華,金南街?銀北街?爛東街?破西街。今天的東西正街不能與往日同日而語。
六七歲的時候,和奶奶相跟著趕會,在會上看到叫賣的商販,熱熱鬧鬧地討價還價,竟然萌生了一個念頭。(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在我的一再央求下,奶奶同意了我的想法。我要當個小商人,我很正經(jīng)的把爺爺畫的山水國畫卷好,拿到會上去賣。(那些上了顏色的宣紙畫我不敢動那是爺爺?shù)牧ψ鳎?。地面上鋪一個尼龍袋,把畫放在上面,撿一些小石塊壓住四角??纯矗粋€小販的模樣,一下午躊躇滿志,卻直到黃昏也沒賣出一張,倒是有詢問的。我不合時宜的決定,注定賣不出一張,那年月,人們還限于溫飽,實用型,那里還有人會奢侈地買一張畫回去當擺設(shè)。
新舊交替,更新?lián)Q代,今日之文水鳳城更是耀眼,雖不似明珠那么璀璨,每次進城,每次都有新的收獲,感受著新的變化。
道路兩旁,商鋪林立,此起彼伏的音樂交響著,優(yōu)美的旋律,讓我們的腳步不能自控,輕輕盈盈,好似飛翔一樣。再郁悶的心情也會隨之云開霧散,舒暢地走向繁華,喧鬧的地方。
這里真是琳瑯滿目,林林總總各個店面設(shè)計,裝潢的各有千秋。品種也越來越多,周到熱情的服務(wù),一下子就撩起購物的欲望。
大街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我一個人順在人流里向前移動,這是潮流,新時代的潮流。不想動,也得順應(yīng)節(jié)奏,不應(yīng)讓社會遺忘,淘汰。早幾年我的心幾乎死了有被遺棄的怯懦感,新時代的一切讓人望而卻步,也趕不上趟。各種消費觀念日益更迭,四十年的變遷,是物非人也非。城里的小區(qū)各有自己的娛樂,休閑廣場,我在心里比較,還是政府大樓前的廣場更讓人心曠神怡,站在這兒忍不住裝一回矜持,清高。
清晨,鶯歌燕舞,人們在這里翩翩起舞,伴著背景音樂舞劍鍛煉身體。有不少人在四周風景樹的掩映里坐在椅子上悠閑地欣賞。夜幕下,還有不少人留戀這里,不肯回去,
享受著這迷人月色,更迷戀人間不夜城。
這個時代已不同往日,在各個靜怡的地方,人們品著茶道,說著劍道,論著棋道。是人生的一大飛躍,不是為生活而生活,而是生活于它的樂趣之中
這就是今天的文水,城外的人卯足了勁往里擠,人們也越來越富足安康。我在這狹小田地,卻可以一斑窺全豹。雖然,過去的,久遠點還有些割舍不了那份凝重,厚實……還那么沉甸甸。不知還有沒有人同我一樣的感嘆!
歷史的印跡,從遠方延伸到此。未來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226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