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小清新”和“屌絲”,你會“跟風”嗎
喜歡看宮崎駿的動漫,聽久石讓的音樂,讀村上春樹的文字,時間久了竟誤打誤撞步入小清新的迷途,喜歡上了這些領域中的小清新之神.
追求淡雅、自然、闃靜,想在精神世界中自我陶醉,小清新們自然不帶半點刻意地循著這條乏善可陳的路線,走的是從容淡雅、自在坦蕩。那些小清新之神,提供了青春期的小情緒、真摯純愛、長裙帆布鞋、碎片式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這些情懷背后,總藏著某種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思,讓小清新們膜拜。
小清新的出現(xiàn)是一種對高雅的追求,但是小清新的泛濫則被一部分人批判為庸俗。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總有那么幾條橋梁將高雅與庸俗聯(lián)系在一起。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實則轉變只有一步之遙。從當初屌絲的羨慕到后期因泛濫而遭受的惡性的敵意鄙視,小清新的定義不斷革新,而這同樣昭示了高雅與庸俗的界限愈來愈模糊。
說到屌絲,網(wǎng)絡上就流傳著許多版本的“屌絲”定義,不過大都是以身高、長相、收入情況及著裝品牌等作為參考,而新標準對“屌絲”的評比更加具體,女屌絲的標準細化到指甲、內(nèi)衣和鞋子,男屌絲的標準則細化到了女友的數(shù)量和開銷?!皩沤z”一詞走紅也是包含了一定的社會因素,公眾和輿論可以用娛樂的態(tài)度視之,但不能過度關注,有的人并不知道“屌絲”的具體含義,還加以擴大,于是大家說著說著都成了“屌絲”。然“屌絲”這當下的熱詞也勢必和早先風靡網(wǎng)絡的“大蝦”等詞匯一樣,慢慢消失在網(wǎng)友的詞匯庫里。用老話說,流傳到一定時候就不行了。
就像高雅與庸俗兩詞,一小撮人喜愛的活動叫高雅,大多數(shù)人喜愛的活動是庸俗。過去吃著西餐看音樂劇叫高雅,穿著人字拖鞋,在菜市場跟小商小販砍價吵得面紅耳赤叫庸俗;聽藍調學習西方樂器是高雅,在家坐在板凳上聽著MP3扭屁股放屁是庸俗。而今,生活在順遂優(yōu)偓環(huán)境中的人們也會摒棄財富,回歸自然,種花草怡情養(yǎng)性,吟詩作畫附庸風雅,那老去的高雅早已沒有了當初的門檻。(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拿名字來說,中國人對高雅與庸俗的理解也不斷改觀。解放初期,全民上下一心熱情高漲,人人取名為“躍進”、“建國”等,并以此為榮。后來人們名字里出現(xiàn)“穎”“軒”這些寓意美好的字,如此“躍進”、“建國”成了庸俗,無法讓人理解的成為高雅,成為獨一無二。很多青春成長小說主人公的名字三個字有兩個字讀不出來的時有發(fā)生,想想也理所當然。青春是小清新,小清新是高雅,總不能取“王大?!边@樣土得掉渣的名字。在某個風花雪月的橋段,女主角與男主角花前月下情義繾綣,這時女主突然一句深情地呼喚“大牛”,這種煞風景的事怎么都會讓讀者之前所有幻想成為鄉(xiāng)村愛情喜劇的某個場景。
所以,高雅最明顯的標簽就是小眾,一旦高雅變得大眾化,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接納,那些小眾會摒棄原有的姿態(tài),并視其為庸俗轉身去追求那些小眾的東西。
有人執(zhí)拗于吃不對味西餐,也許會因為半生不熟拉肚子,看音樂劇也許會感到慵懶困乏而睡了整場。也有人在路邊啃雞大腿,穿著人字拖逛菜市場也活得坦蕩,保持一貫的風雅會很累,一味地庸俗透頂同樣也不該,我們應該放棄附庸風雅的認知,同樣也排斥對庸俗的看法。比如吃西餐一手拿刀叉一邊抓癢摳腳趾丫,這就是庸俗,就算有再高雅的內(nèi)涵也遮蓋不了庸俗的本質。所以別太將自己明顯劃入一支隊伍,那意味著總有一天會跟其他隊伍脫節(jié)對壘浪費口水,也別太軟弱過早定位自己和別人,你是自由的,他們也是自由的。高雅與庸俗,他們本就不該劃清所謂的界限。
所以,面對 “小清新”和“屌絲”,你還會“跟風”嗎?
我以為無論是“小清新”還是“屌絲”,盲目“跟風”極不可取,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在不小心被燈紅酒綠的繁華撞了一下腰后,在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判斷時,浮躁的心應該平和下來,多一點理智,多一點自信。不要害怕自己的行為太出格,偏離了群體,或被定義為“異類”。因為一旦有了這種恐懼,就會“抹殺”了眾多普通人的思維,變得盲目跟風起來,別人干什么就跟著去干,時興什么就跟著湊熱鬧。
因此,不去跟風對普通人而言,那些客觀原因也許是很難改變的,不過可以從自身“找找補補”,自我評價高一些,作出判斷時多一點自信,努力做一個有自己獨立想法的人。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228833/
面對“小清新”和“屌絲”,你會“跟風”嗎的評論 (共 20 條)
- 詩人石子 未通過并說 形象,生動,只是開頭有點敏感,小清新的代表可否別都是日本人的名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