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方山水
我們那個村子,有個名字叫和家灣里。之所以叫和家,自然是以前生活的人家姓和的緣故。古代的人受著孔家禮教的束縛,連帶山川地理都披上了宗法的外衣。老虎用尿液劃分勢力范圍,人到底文明了,不再到處撒尿,而是用姓氏界定疆域。喬家大院、張家窩棚,地理跟了人的姓氏。然而人的姓氏是會變換的,帶害地理也經(jīng)常的改名換姓。倘若是一姓人家死絕了,新的主子來了,改個名換個姓倒在情理之中,可嘆還有一等人家,自己先想著攀親附貴,開始看不起自己祖宗的姓氏,便跟著干爹姓了,那地理只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再換一次了。我們那個和家灣里,和家人在清朝末期,跟過路的陜西回民起義軍打了一架,幾乎被滅門絕戶,只剩下一個“和五爺”,不知是嚇得傻了,還是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頓悟了人生,看破了紅塵,總之是終生不娶,抱著一桿大煙槍獨自過了一世,終于煙飛灰滅,來于塵埃歸于塵埃了。
“灣里”這兩個字有點意思,形象逼真,那村子就躺在山灣之中,臨河背山,冬暖夏涼,雖不是桃花源,也格外溫馨適意,滋養(yǎng)著鄉(xiāng)親。那山有個名字,喚作盤盤營,僅此一點,已顯現(xiàn)出它的與眾不同,周圍許多山,無名無姓,蹉跎至今。既然叫營,應(yīng)該駐扎過軍隊的,然而那地方偏僻得很,除了小偷,估計土匪都看不起,哪兒來的軍隊?我想大概是“嶺”字的口誤,當(dāng)年普通話尚未普及,那個小山村里兩姓人家都是外來戶,由嶺而營,以訛傳訛,訛到了我這里?;蛘弋?dāng)年起義部隊駐扎過,未可知也。那盤盤營極高極雄偉,七十年代學(xué)大寨,整修水平梯田,山梁上開荒一道道一階階,從河堤算起,正好十八層梯田,酷似臺階,那山就又多了一個名字,叫十八臺。方圓幾十里路程,盤盤營最高,最高處是一座院落,村民們稱之為“和家堡子”,大概是當(dāng)年和家人登高遠(yuǎn)望,觀敵瞭哨的地方,殘垣斷壁猶存,中間有一口水窖,聽說很深的,沒人敢下去。立于堡子上,只見四圍皆是山,山巒如涌動的浪頭,十分壯觀,完全可以感慨一番人生,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涕下不下,個人看個人的心境吧。
楊家怎么來的,我不清楚,陳家是從秦安縣遷來的,至于遷徙的理由,那是相當(dāng)?shù)某浞郑囸I!那饑餓的原因,是人口過剩,土地不足。中國人干別的不行,生孩子的本事世界一流,以至于鬧得原籍人多地少,生計艱難,只得往外跑。祖宗們兵分兩路,一路跑寧夏固原,一路來到了和家灣里。來的時候,那位和五爺兀自守著空房,數(shù)完星星數(shù)月亮,完全夠資格申請貞節(jié)牌坊,可惜已經(jīng)民國了,西學(xué)東漸的時候,牌坊在打倒的行列。那時,楊家人以先于陳家到了,和家的土地被楊家陳家瓜分殆盡。安徽桐城有個“三尺巷”,我們村子有個“一版墻”,都是講古人如何仁義恭讓,似乎個個都是謙謙君子,然而馬克思告訴我們,資本的積累那是血淋淋的。兩只屎殼郎為一坨熱牛糞都要大打出手,何況那是一塊肥沃的土地。禮讓,一定在戰(zhàn)爭之后。
水平梯田建設(shè)的好,解決了肚子饑餓的問題。有一利必有一弊,那弊的一面,就是破壞了山里的植被,八十年代雨水廣,每逢下雨,山里的洪流就沖毀梯田,卷走大量泥沙,塌方傷人的事也經(jīng)常發(fā)生。我小時候喜歡在暴雨后跑進山里撿銅錢,那是洪水沖開了古墓,或著是古人的院落宅基,古人們辛苦所積、藏于地下的銅錢重現(xiàn)人間,有時銅錢從山里一溜煙撒到了河里。撿了銅錢然后去玩“丟坑”游戲,技術(shù)好的,一次能贏好多枚。這幾年才發(fā)現(xiàn),有些銅錢很值錢的,可惜那時全弄丟了,真是富貴不由人。
我們那個村子前面,是一條小河,細(xì)細(xì)一條溪水常年流淌,以前不知道它的珍貴,八十年代雨水下完了,九十年代和近幾年,遇到天旱少雨的年份越來越頻繁,別的地方為喝水犯愁的時候,才明白這就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那條小溪的源頭,是幾眼從不干涸的山泉,算一算,大概有十幾眼吧,泉水溢出來,便是一條溪流,聽說它一直流到天水那邊去,最后進了葫蘆河,真是緣法不斷。我們村那一眼泉也有個清雅的名字:紅泥泉。因為周圍的土質(zhì)都是紅色粘稠的泥土。那紅泥可以用來燒磚燒瓦,燒的磚瓦質(zhì)地十分好,堅硬似鐵,可用幾百年不壞,可算是村中的一寶。紅泥泉的水清冽甘甜,是品級極高的天然礦泉水,雖沒有人化驗過,一代一代人吃下來,都身體健康,思想高雅,可見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不謬矣。
這幾年村民開始進城,村子里留下十幾個老頭老太太,水平梯田都荒蕪了,不種莊稼,也不種草,就那么閑置著,真的很可惜。倘若鼓勵一下——有些人,不鼓勵是不會進步的,種上苜蓿,或者灌木,既可以增加一點經(jīng)濟收入,也可以保護水土流失,也可以調(diào)節(jié)氣候,是一舉多得,造福子孫后代的好事,然而我們的政府似乎很忙,都在忙大事,這點小事入不了他們的法眼。讀報可知,這些年招商引資了幾十億上百億,真是形勢喜人,然而歡喜過后,稍微冷靜一下,便想到一個問題,倘若那都是真的,我們的百姓該富裕到什么程度了呀!可惜我們那山溝里,好多學(xué)生上不起大學(xué)了,自從縣里的幾所高中現(xiàn)代化改造之后,有些孩子竟然連高中都上不起了。一邊是擁擠不堪的城市,一邊卻是蕭條敗落的鄉(xiāng)村,一邊是艱難的打工路,一邊卻是荒蕪的土地。(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真的有點念天地之悠悠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43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