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我來啦!
廬山,歷代名人絡(luò)繹不絕,擇勝登臨,留下了許許多多贊美廬山的詩詞和不少的摩崖石刻,及留下了劃時代的山水繪畫。廬山故被稱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以及中國山水畫的發(fā)祥地。被稱之為“人文圣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zhǔn)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在這里,歷史、詩詞、書院、宗教、地質(zhì)、建筑、抗戰(zhàn)等不同的文化內(nèi)容匯聚共生,構(gòu)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豐富燦爛的廬山文化景觀,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十分罕見。奇山秀水之間,文化韻味伴隨著歷史沉淀四處生香。無論是香火繚繞的東林寺, 還是書聲朗朗的白鹿洞書院; 無論是顯赫一時的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夏都”官邸,還是波瀾起伏的毛澤東等領(lǐng)導(dǎo)同志匯聚于此召開的中共中央三次會議舊址,都使這座大山和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緊密相連,脈息相通。
我對廬山有一種心靈向往,曾經(jīng)有兩次我就要登上廬山了,可是都沒成行,一次是2000年的暑假,我和兒子到旅行社都交了錢,突然頭天夜里我兒子發(fā)起燒來,我只好取消了去廬山。還有一次是2007年暑假,學(xué)校里組織畢業(yè)班的老師們外出放松放松,一共好幾個團,有到北京的,有到張家界的,有到海南島的,也有到廬山的。北京和海南島我都去過,廬山呢,離我們大冶不遠,隨便什么時候都可以去,于是,我選擇了去張家界那組。
還有一次是我到廬山了,只是在山下轉(zhuǎn)了轉(zhuǎn)而沒有上山!那是2009年三月八日九日,我和妻子與一些朋友到廬山腳下的天沐溫泉泡溫泉旅游,當(dāng)時是三月份,天氣冷,枯草黃,我們一起在廬山腳下的一戶農(nóng)戶開的小賓館住了一夜,館子雖小,可是非常干凈舒適,環(huán)境好,空氣也好,在那家吃的農(nóng)家飯,農(nóng)家菜,也具有特色,來去一共呆了兩天。泡完溫泉后,我們沿著一條小河邊參觀了美廬和天下第一泉,到一處古廟看了看,那座古廟正在整修。此次沒安排登上廬山,我當(dāng)時想:一定要找個樹和草都綠的時候再來好好賞賞廬山。
今年暑假7月23日,我隨愛人的單位的同事們一起游覽了廬山。
從大冶市到廬山其實很近,120多公里,汽車一出黃石市大橋過江,就是一馬平川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平平坦坦、沃野千里,旅游車全走高速路,僅僅兩個小時就到了九江市,廬山就在九江市邊。造物主真神奇,就在這江南大平原中造出一座突兀的孤山——廬山,廬山南依偎著煙波浩渺鄱陽湖——中國最大淡水湖,北枕一瀉千里的長江,廬山呈橢圓型,“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頭天晚上宿九江,第二天早上旅游車上山,導(dǎo)游就向我們介紹起這座山的形成,地理環(huán)境,氣候,和一些簡單的歷史,特別提到上山的彎道的個數(shù),據(jù)說當(dāng)年毛主席問過身邊的警衛(wèi)有多少彎道,后來的說法也不一樣,大約是429道彎吧,公路全長約36公里,可以想象其穿行于山嶺,逶迤蛇行的模樣了。坐在車?yán)锟梢姽窌r而穿插在林間,時而鉆過隧道,公路從一座山峰轉(zhuǎn)到另一座山峰,有時左邊是峽谷,有時右邊是峭壁萬丈,只見路盤松頂上,人在半空行。早就聽說廬山之路艱險,真是耳聞不如親見,果然名不虛傳!盤山公路不寬,僅僅窄窄的雙車道,大車在拐彎時必須小心翼翼,不是很方便。下次我將一定自己開車上山,領(lǐng)略綺麗風(fēng)光的同時也感受那驚險刺激。
上到山來,我們首先參觀的是“花徑”,繞過蘆林湖來到一條小徑,據(jù)說當(dāng)年白居易老先生在此賞花,后人并建有草堂,一尊漢白玉的白居易雕像矗立在草堂門前,這里到處是花草,花徑園有個湖叫做花徑湖,人們也叫它如琴湖。湖中有湖心島,呈橢圓形。島上有九曲橋與湖岸相連。島四周蒼松翠綠,宛如一根碧綠的“項鏈”平鋪在湖面上,島東端建有憶琴亭,西端建有一水榭。
有記載,唐朝元和十年間大詩人白居易以越職言事的罪名被貶任江州司馬時,曾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九日這天和廬山東林寺法寅大師及17位好友,從他新建好的遺愛詩草堂出發(fā),一同到廬山頂山的大林寺游玩。當(dāng)他們一行人,踏上大林寺地界時,就強烈的感覺到此處氣候與山下截然不同。這個時候已到暮春時分,廬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謝,而此處的桃花卻含苞欲放,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光景。白居易被眼前的春色深深的吸引住了。他感慨萬千,像遇到知音一樣,隨口誦出七言絕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卑拙右仔蕾p桃花興致大發(fā),隨后又提筆留下了“花徑”二字,此后人們將白居易當(dāng)年賞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馬花徑”。
參觀了花徑,我們隨著旅游團的人群來到錦繡谷,這里游人特別多,山道又窄必需排隊才能蹣跚前行,沿著山道盡賞谷間幅幅壯麗的立體山水景致:斷崖天成,石林挺秀;千巖競秀,萬壑回縈;怪松覆壁,泉洞綴巖。竹影寺峭巖的隱顯林中,游仙石的仙蹤渺跡,人頭石的岌岌可危,以及“觀音梳妝”、“雙獅戲球”、“蓮花綴谷”、“鷹嘴探壑”及奇巧布局的怪石群,亦為錦繡谷增添神韻。人在其間如臨仙境,加之天風(fēng)拂衣衫,更覺得飄渺一身輕,無意間即生錦繡谷皆錦繡之嘆,無怪當(dāng)年王安石來游時吟出這樣的詩句:“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 這里還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呢。
途徑仙人洞,據(jù)說是呂洞賓在游歷廬山時遇上了“八仙”中的漢鐘離,授給呂洞賓丹訣,后來兩人一起成“仙”。我查閱過,呂洞賓曾經(jīng)的確在廬山修行多年,原來就在廬山錦繡峰下的仙人洞內(nèi)精心修煉。至今,仙人洞內(nèi)的神龕里,仍奉有身佩寶劍,仙風(fēng)道骨的呂洞賓雕像。仙人洞內(nèi)還有乳泉一滴,浮空而落,故名“一滴泉”。據(jù)說,這滴泉水滴了近上千年都不枯竭。泉下有池,圍以石欄。石壁上有"天泉洞"、"靜善泉"、"洞天玉液"等石刻。1961年,毛澤東主席游此,題詩云:“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蔽也恍欧鸾桃膊恍诺澜?,我也真心誠意地在神龕前虔誠地雙手合一,伏地跪拜,希望我的真誠能讓我的家人平安健康事業(yè)順順,拜拜也別有一番意味。
洞內(nèi)有多處摩崖石刻,在長年累月的香火熏烤中黑乎乎的看不太清楚。洞內(nèi)的女孩都漂漂亮亮的,穿著一襲的淡灰色的道袍,更顯得眉目清秀,我悄悄地問其中的一位,“你們是不是真的道士?”,她說,“你買香火后再告訴你。”呵呵,我馬上明白了。
出仙人洞不遠,就是廬山松了,一棵不大的松樹,據(jù)說樹齡有1800年,是廬山的“形象大使”,當(dāng)年毛主席和江青在此存照。此松也就是現(xiàn)在廬山牌香煙和廬山牌啤酒上面的圖標(biāo)形象。導(dǎo)游不說的話我們絕對不知道的,因為比它更偉岸、挺拔的松樹山上到處都是,于是我趕緊和妻子也在此存照。
經(jīng)過西游記拍攝地——黃龍?zhí)吨螅宦肥A幽靜,沒有什么風(fēng)景可以看,全是在山間樹林中穿行,游人走得明顯快多了,我還沒什么累的感覺,妻子的腿明顯抬不動了,時不時的要找地方坐下來歇息,再多的鼓勵也沒用,我則不停地給她拍照,讓她配合一下抬起頭來都困難的,她不停地喘著粗氣,天然的氧吧,爽爽的,溫潤的空氣,我們不由得大口大口地吸入呼出,雖然我們的團隊都翻過山梁看不見了,可是她還是不得不坐下歇一下,誰叫她平時不多運動呢?
由于趕路,我們在三寶樹那里僅僅路過,還來不及拍照,只見有三棵特別大的古樹,后來回家查了一下得知:此處濃蔭蔽日,綠浪連天,參天古樹凌空聳立,三棵中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為銀杏,高約30米,主干數(shù)人合抱不攏,形同寶塔。三寶樹相傳為千年古木,樹下石碑上鐫有“晉僧曇詵手記”。在樹的附近有古寺,我們也無暇光顧,去追趕游團了。
當(dāng)晚我們就在廬山頂上的牯嶺街漢口峽一處靠山邊的小別墅里居住,晚餐也就在街上對面一處標(biāo)榜“深得網(wǎng)友推薦的餐館”吃飯,館子兩層,室內(nèi)裝潢樸素明快,也十分干凈,菜的味道的確也好,大伙喝了九江出產(chǎn)的白酒,我僅僅喝了一瓶廬山啤酒。
飯后,街上已是華燈初上,我們走在回別墅的路上,忽然抬頭望去,一道美麗的晚霞讓我們驚呆了,太陽已經(jīng)西沉到街道另一半的建筑物后,天際紅彤彤一片。余暉撒在近處的松林上、教堂的尖頂上、巖石上、山崖上、街道上、行人身上、與天空融為一體,成為動態(tài)的畫卷。純藍色的天空上飄著一抹紫粉色的煙云,街面上水霧交織在一起的暮靄慢慢升騰,在山間緩緩游動,慢慢地擴張開來,散開成一層淡白色的衣紗,輕輕地籠罩在牯嶺大街上。太陽在落山的地方金光燦爛。紅霞仍慢慢擴散,融入到升騰的水霧中去,在純色帶之上又是紅彤彤一片,由火紅向上慢慢變成淡紅,然后就逐步顯出天的紫紅色,像煙一樣輕輕地籠罩在山峰之上。對了,這不就是李白老先生寫的“日照香爐生紫煙”嗎?
我們正如癡如醉,這時同伴不知是誰說了句“趕緊照相”,我們才回過神來,拿出各自的照相機,選擇好位置,不停地拍照留影。
賞玩晚霞后我們回到房間,推開房門看到別墅有個漂亮的陽臺,由于明亮的陽光透過落地窗直直照射到床上,太陽剛剛退去室內(nèi)溫度還高,我關(guān)上門窗,開空調(diào)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不能用,我去找服務(wù)員要求她們開空調(diào),她們說這空調(diào)是冬天才用的,夏天是用不著的,不信還讓我等一會兒就涼快了。我馬上回房間,真的一點兒也不確得有熱的感覺。廬山“牯嶺”的得名,據(jù)說是因為最初的開發(fā)者英國人李德立借英文cooling來突出廬山的涼爽,舒適,而cooling的音譯正為“牯嶺”。廬山在炎炎夏日的時候氣候卻是清涼無比,夏季平均最高氣溫在25°C左右,夜晚入睡時是需要蓋上棉被的。
夜晚,我們洗嗽完畢,妻子早早躺下,白天她太累了,我還得為她捶腿按摩腳心,明天還有更艱苦的路要走呢。妻子睡下后,我獨自來到陽臺上,夜靜悄悄的,白天的喧鬧都暫時靜下來了,山里的風(fēng)吹過來涼涼爽爽的,夾雜著淡淡的花草香味,渾身舒爽異常,一間間單獨的別墅在山邊的樹林間,能在一個遠離塵世、幽靜的地方,靜謐的夜里枕著松濤入眠,估計是像我這樣收入的人一生的夢回。
一夜過后,疲勞全消。天亮?xí)r,在朦朧中聽到窗外小鳥的歡叫,吸入的空氣帶有負(fù)離子的清新味。起來站在窗口,看見四處森林環(huán)抱,云霧在遠處的山頭繚繞。蘇子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能睡在山中,就像置身仙境。這就是住在高山上特有的享受。在當(dāng)今的大城市里,很難有這種美妙的靜謐的早晨。
早就知道廬山東谷含鄱口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我還在網(wǎng)上查閱到,網(wǎng)上是這樣描述的,“清晨站在含鄱口可見:鄱陽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 一輪紅日射湖而出,金光萬道,霎時湖天盡赤,半壁河山成了一幅燦爛絢麗的畫卷。 雄偉、瑰麗、云濃霧密,莽莽蒼蒼,狀如魚脊的含鄱嶺,像一座屏界屹立在廬山的東南方。它勢如奔馬,又宛如游龍,神氣活現(xiàn)的橫亙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間,張著大口似乎要鯨吞鄱陽湖水,因此得名。寬敞的空間 ,遼闊的視野,低舒的蔥蘢,山的靜止,水的流動等種種情致極度不相同的美相互對照、相互輝映、相互連接成為一體,幻妙與曠達是這里的精妙所在,魅力所在…… ” 我們今天就要游歷含鄱口,觀賞大口瀑布了。
我們也是在太陽尚未出來之前趕到指定位置,守在含鄱口的,就等待著日出那一刻的到來!等待著極目四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想想特別是觀著云海和日出,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明晃晃的天空,幾顆晨星隱去,游人都選定好恰當(dāng)?shù)奈恢?,長槍大炮的準(zhǔn)備著照相機,人們不停地看著手表,應(yīng)是太陽升起的時刻了,正興致勃勃地觀看期待中的嶺下風(fēng)光時,霎時間,薄薄的霧自湖中緩緩升起,越來越濃,越來越大,轉(zhuǎn)而變成白絮,變成云煙向山崗上涌來,攸忽間,不知道是從什么地方飛來的一股更大的大霧將整個山谷填滿,將游人裹住,讓人們看不到你我,自己不見了五指,峰隱湖失,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人在霧中行,仿佛進入了一個混濁世界,使你感到迷蒙,茫然。繼而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來,這正是“乍雨乍晴云出沒,山雨山煙濃復(fù)濃”。
不說看見五老峰、漢陽峰、鄱陽湖……就是剛才還看得見的寫有“含鄱口”的含鄱亭也不知去向了。
于是,導(dǎo)游帶著我們向由含鄱口飛往大口瀑布的纜車走去。
大口瀑布就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也叫做彩虹瀑布。在我們旅游團去廬山的路中導(dǎo)游小姐請一個小學(xué)生背的就是這首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蔽业綇]山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也是要拜會這條瀑布,看看李白老先生描述的瀑布到底是啥樣子。古人云:“泰岱青松,華岳摩嶺,黃山云海,匡廬瀑布,并稱山川絕勝”。廬山,素享“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而廬山之美,瀑布居首。廬山瀑布群的主要瀑布有:三疊泉瀑布、秀峰開先瀑布、黃龍?zhí)镀俨?、烏龍?zhí)镀俨?、石門澗瀑布、大口瀑布、王家坡雙瀑和玉簾泉瀑布等。
纜車載著我們飛越一座座山峰,廣袤的原始森林盡收眼底,由于在下著小雨,山間飄蕩著浮動的霧氣,沒辦法看到更遠的地方,只看到一行行的纜車從霧中飄經(jīng)我們身邊,像是天外來客。還好,雨僅僅下了會兒就停了,天空又恢復(fù)到藍天白云,根本沒影響我們觀廬山瀑布。
到終點站之后,立馬就聽到很響的瀑布的聲音,我們手腳并用爬下幾乎是垂直往下的小徑,飛流的瀑布小水滴濺到我們臉上涼颼颼的,穿過峽谷的山風(fēng)不一會兒讓我們的汗全干了。一直到瀑布底下的一大水潭邊,抬頭向上望,一股白練從幾十米的空中奔涌轟然而下,勢若千軍萬馬,潭水深且清。據(jù)導(dǎo)游講,在這里有很多的機會看到彩虹的,我盡量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地點,都沒賞到那精彩的一幕。潭中有游人劃皮艇游戲,調(diào)皮的小孩們用水銃對著同伴灑水,嬉鬧聲,瀑布聲,水流聲,在山谷里回蕩……
廬山真是塊寶地,風(fēng)景好,瀑布美,空氣鮮,夏天涼,叫人流連忘返。難怪那么多的文人騷客匯聚于此,多種宗教流派分布一山,特別是多國的別墅群,各具特色,每一座更有說不完的故事,此次旅游的時間不允許我細細去研究,如果有下次來廬山,我將盡量多的去別墅看看,借此來了解廬山的歷史。
2007.7.23.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44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