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行
華山在陜西華陰縣境內(nèi),位于西安市東120公里。千百年來,華山就以其險峻雄奇聞名于天下,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美稱。二O一二年十一期間,我們五人行色匆匆,從西安乘坐華山專線大巴,開始了華山之旅。
----題記
到華山腳下時已是中午兩點多鐘,在路旁的飯店里每人吃了一碗被稱為陜西八大怪之一的biangbiang面,買了一些水和食物,就從玉泉院出發(fā),在刻有《華山賦》的石碑旁稍作逗留后,就隨著游人開始登山。經(jīng)過五龍橋,進了山門售票處,只見等待買票的人們排起了長隊,好不容易過了檢票口,還沒登山,便先累出一身汗來。
在華山峪,初感登山的路并不陡峭,沒有石階,只用石板斜鋪而上,路下便是清澈的溪水在石隙間潺潺流動。沿著石板路緩緩向上,兩面白色而陡峭的山峰上綴滿簇簇青松,把行人夾在中間。許多年輕人手柱拐杖,背上的背包里鼓鼓囊囊,帳篷折疊綁在背包上,像背著一座大山,低頭喘著粗氣神情專注的向上攀登,走幾步便喝上一口水。往山上挑食物的挑夫們,有的身背背簍,有的肩扛扁擔(dān),一邊走,一邊還唱著山歌,如此崎嶇的小道,登山的游人只身行走都累得氣喘吁吁,而他們卻神情自若,雖然身負(fù)重物,但卻走的一點兒也不比游人慢。
一路走來,狹窄而危險的道上,人們自覺排成了兩行,上下的人都手抓鐵索靠右行走。沿途的風(fēng)景美不勝收,奇石嶙峋,石壁峪道,詩文、刻字多不勝數(shù),一幅幅美景都被我們收進了照相機。走了約摸兩三個鐘頭,抬頭仰望,高高的山峰直入云霄,我們仿佛還在山腳蹣跚。每每走過一段奇險的路,總會有小孩或者年輕人大吼幾聲。上華山的路大多是在原有的山梁上,用鑿子鑿成的一階階石梯,即陡峭又狹窄,兩邊用斜撐的石柱把鐵鏈拉起來。
每走一段,便有一處臨山搭建的供游人吃飯休息的店鋪,里面多是方便面、雞蛋和純凈水,不過價格很高,一碗泡面十七元,一個熟雞蛋四元錢,一瓶礦泉水五元錢,一杯一斤左右的熱水十元錢,一小罐紅牛飲料十五元,還有黃瓜、西紅柿、蘋果等更貴,都是按個論價。(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從五里關(guān)、石門、莎蘿坪、毛女洞、云門、青柯坪,一路我們走走停停,一邊沿途欣賞美景,一邊拍照,走得倒也輕松自在,我心里想,人們都說華山險,也不過如此啊,可后面的行程卻讓我“驚心動魄”。
到了凌空突兀的“千尺”。從下面往上看,山崖好像只裂出的一道縫子,只見游人在縫中如一條弧線攀登而上,隨著人流,緊抓崖邊鐵索,一階階向上攀登,石級的寬度竟容一人通過,爬到山中間,回頭往下看,感覺自己就像蹬在深井懸梯上,令人膽戰(zhàn)心驚,好在后面的人一個挨一個。
到了最低的北峰,已是黃昏時分,峰頂立一“華山論劍”的石碑,閃光燈里一張張笑臉都被留在了華山頂上。
在北峰休息了一會兒,環(huán)顧四周,已是漆黑一片,只能看清那稀稀拉拉的燈若有若無、彎彎曲曲的奔山頂而去,山風(fēng)一吹,風(fēng)聲鶴唳,讓人不由打起冷顫來。上山前曾在書上看過夜登華山的描述,沒想到這種情境竟然就擺在了自己的眼前。
按照我們的計劃,今晚無論如何也要趕到東峰看日出。于是,硬著頭皮,拉著鐵索,小心翼翼地跟著前面人的腳跟,踩著手電晃晃悠悠的光,腳手并用,匍匐而上。沿途稍微平緩而較寬的地方,游人便支起了帳篷就地休息。蒼龍嶺上,由于天黑,看不清周圍的景物,只覺得冷風(fēng)颼颼地從兩面的褲腿里灌進來。在兩道鐵索之間,人好像走在鋼絲上,正專心致志的行走間,忽一小孩吆喝一聲,嚇得人直哆嗦,妻妹兩眼淚汪汪的像孩子般央求妹夫:“咱們再不走能行嗎?”,妹夫哄著說:“等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咱們就不走了”。可是一路走來,一程比一程險,到了金鎖關(guān),只見兩旁的鐵索上掛滿了大大小小金燦燦的長脖鎖子和紅飄帶。在關(guān)旁的鋪子里坐下,妻妹終于不肯再走了,我們幾人好說歹說,最后她約法三章,最高只上東峰,我們只好同意了,妻妹才眼含淚花像受了莫大委曲的孩子慢騰騰拉在后面。
終于快到東峰頂了,我們趕緊搶了個木靠椅坐下,緩了半個多時辰,把剩下的水喝完,剩下的食物吃盡。被汗水浸濕了的衣服在山風(fēng)吹拂下,掠過一陣寒冷。山風(fēng)拂樹,沙沙作響,透過昏黃的燈光,辨不清是那類樹木的枯葉紛紛飄落而下。松濤怒吼的聲音像瀑布飛瀉而下,拍打在巖石上。
到了峰頂,朝陽臺上密密麻麻地坐滿了等待看日出的游人。站在峰頂張望,透過樹隙,天空中繁星點點,遠處的一排排燈光蜿蜒而去,仿佛與天上的星星連在了一起。東峰下石板鋪成的走道上,席地坐滿了人,天南海北的聲音交匯在一起。時已夜半,但還有登山的人摩肩接踵而來。或許是為了分流東峰上的游人的壓力,維持秩序的管理人員放了一個錄音喇叭不斷重負(fù)著:“看日出請繼續(xù)往前走……”。我們在山頂租了一件軍用大衣,坐在東峰下的走道上。身后的腳步聲蟋蟋索索,眼前那些藤蔓類植物仿佛被驚擾的睡不著似的隨著行人們長長的影子晃動著。
終于等到日出時分,可東峰的朝陽臺上沒有立錐之地,我們擠在人群里楞是沒看到華山的日出究竟有什么不同。
帶著沮喪的心情,我們歸還了棉大衣,兒子原本還想去看長空索道和沉香劈山救母處,無奈妻妹無論如何也不愿意再走了,我們只好順著另一條路下山。由于天亮,感覺下山的路好走些,順著智取華山道,踏著魚貫而下的石階,一階階下去,直走到腿肚子抽筋,妻撿了一處工地上的木條子當(dāng)拐杖,柱著下山,引得上山的游人竊笑。頭頂上北峰的索道來來回回奔流著,石階上上山的游客依然絡(luò)繹不絕,時不時有人問我們:“快到山頂了嗎?”
下到華山游客中心,經(jīng)不住兒子的嚷嚷,買了一把華山劍,看著他背著劍神采奕奕的樣子,真像從華山論劍歸來。坐在回去的大巴車上,看著妻妹又恢復(fù)了往日的神采,妹夫無不感慨地說:“在平常的生活里,我多么希望你活在華山的狀態(tài)里啊”!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48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