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局
路過街頭,有一棋攤,是象棋,擺著一副殘局。沒有下棋的人,守棋攤者是個老人,在烈烈西風里,害冷似的聳肩袖手。
一個可憐的人在等著另一個寂寞可憐的人。
年輕的時候愛玩,對玩的事充滿好奇,無不著迷。對于象棋,更是偏愛有加。
受父親影響,大約三四歲時,我就學會了象棋。也許是大人不忍心贏小孩子的棋,六七歲,方圓十幾里,沒有對手。印象最深的是和集鎮(zhèn)上一個書店的店員下棋,贏了他好幾本小人書,一時傳為佳話。那時,很多人都夸我是神童,走到哪里都受歡迎。
有一段時間,二十幾歲吧,棋確實下得不錯,在小地方罕遇對手。于是,便頗有些自命不凡。但在棋攤上的殘局上,卻吃過不少虧。后來,不服氣,專門羅致了幾本殘局棋譜,潛心研究。終于對殘局有了些頭緒,大致弄清了是怎么回事。就像小孩子有了好玩的東西,心里藏不住那份歡喜,總是忍不住要拿出來炫耀、顯擺一樣,躊躇滿志地去破擺攤擺下的殘局,結(jié)果是乘興而去鎩羽而歸。輸了,不服,繼續(xù)鼓搗那幾本殘譜。越鼓搗,越覺得殘局變化莫測,沒有我想的那么簡單。從此,真正感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凡事都不可小覷。
棋攤上的殘局,基本上都是絕頂聰明的人設(shè)計出來的天衣無縫的騙局,處處陷阱,處處殺機。通常情況下,去破殘局者總是選有利于自己局勢的落子,但這有利,只是一種表象,往往是用來誘惑前去下棋的人的餌。最好的結(jié)局,是和。下殘局,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和也算輸。換句話說,去破殘局者拿棋子的那一瞬間,就注定了失敗輸錢的結(jié)局。想想,道理也很簡單。下棋的人本就不是太多,擺殘局的人就靠這幾個殘局吃飯,如果沒有百分之九十九取勝的把握,多半要喝西北風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后來,遇到了一位教數(shù)學的老教授,是棋道高手。和他下棋,真是一種享受。和他談起殘局,他有一番精辟的議論。他說,所有的殘局都是人為的。因此,沒有破解不了的殘局,只有破不了殘局的人。
成家之后,百事煩心,生活境況每況愈下,也就淡了下棋的那份閑心,而執(zhí)著于能夠賺錢養(yǎng)家糊口的事上去了。漸漸地,就對下棋沒了興趣。魯迅說得好:人必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我沒有在棋攤前止步,沒有那份閑情和心情,但殘局的現(xiàn)象卻深深觸動了我。
下棋開局固然重要,中盤也似乎馬虎不得,但決定勝負的往往是殘局。到了殘局階段,精力消耗比較大,博弈雙方比的不單是技術(shù)、見識、智慧,還比修養(yǎng)、定力。棋盤上,明明占盡風頭,似乎勝券在握,但面對殘局,稍有不慎,棋錯一著,就會功虧一簣,導致滿盤皆輸。贏家總是笑到最后的的那一個。
我想到我的人生。人生如棋,只不過每一個人博弈的對手是命運、是生活。我即將進入知天命的年齡,其實人生之棋,差不多也就是殘局了。想想,很喪氣。開局不精彩,中盤很平淡,最終的結(jié)局已經(jīng)注定,大抵也是不過如此,無論怎樣都是輸。也不單是我,所有人結(jié)局都是一樣的,因為沒人能下得過上帝。但轉(zhuǎn)而一想,雖然輸是注定的,但輸法卻大有講究,可以選擇。毛躁者,不甘輸棋,怨天尤人,帶著無窮的悔恨黯然退場。懦弱者,沒了斗志,三兩步就棄子認輸。蠢笨者,輸了棋,卻磨磨蹭蹭,死也不肯罷手,連志氣也輸?shù)袅恕V挥谐领o者,卻能把它下得從容不迫,蕩氣回腸,成為藝術(shù)。
凡愛好下棋的人都知道,下好殘局,心中就要拋棄勝負之念,做到心如止水,順其自然。寧靜方能致遠。走兩步,看五步,先想退再思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求有功,但往往功到自然成。無勝負執(zhí)念,就不會受到情緒影響、左右,就會進入無我之境。
想到這些,我不禁釋然。舉目四顧,忽然發(fā)現(xiàn)那烈烈西風里的山山水水,不單是蕭索和落寞,也是一種內(nèi)斂的凝重,一種大氣的深沉。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5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