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訛傳
上中學時,曾對此話深有疑惑,然而老師也沒有明明白白地講,我也不是那種愛鉆研的學生,所以對此話的理解也就稀里糊涂的。但我總覺得這句話很矛盾,語法上也有些問題。前句“量小非君子”,說的是做君子一定要氣量寬大,坦坦蕩蕩;而后句為什么卻是180度的大轉彎“無毒不丈夫”,是說做大丈夫的要心恨手辣,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這難道是古人的本義嗎?肯定不是,然而究竟什么地方不對,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上大學后,我們學習古代漢語,對這句法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這句是一個典型的對仗句。“量小”對“無度”,“君子”對“丈夫”,而且是近義詞的對仗,意思也必然是相似了。但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看不出任何的相同之處。這又是為什么呢?遺憾的是,我竟然從來沒有問過我們的古漢語老師。我們的古漢語老師可是一位博學之人,如果當時問了,這個問題肯定早就解決了。然而我還是沒有問。可見我不僅不是好學生,而且也是一個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之人。
直到前段時間,我從陳榮賦編著《氣度心理書》一書中看到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我才晃然大悟,深知自己是如何的學識淺薄,我為自己的無知感到慚愧。書中說:“‘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中‘毒’字,正確的理解應是‘度‘。古人特別重視韻律的和諧美,可惜‘度’為仄聲字,犯了孤平,念著扭口,換成‘毒’就比較順口了,也就顯出了韻律的美感。故此古人便把這句話傳成了‘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了”。
原來古人的意思還真不是我們從字面上理解的意思。我想當時古人肯定是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然而傳到后來人們便單純從字面上理解此話,所以就訛傳下來。也不知從什么年代起,“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竟然成了行兇作惡之人或野心家、陰謀家的思想行為的“理論根據(jù)”,并以此作為心恨手辣,下毒手、做壞事的人生信條,在現(xiàn)代,也成了一些所謂“正人君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地用非法手段干壞事的一塊遮羞布。
后又經查證,這里的“度”字是度量,氣度之意。和前一句的“量”相對應,指寬容的限度。非:不是。君子:古代指品德高尚的人。丈夫:是成年男子,男子漢,這里的“丈夫”指有遠見卓識,胸懷坦蕩的人?!岸尽逼鋵嵕褪恰岸取币蛔郑褐笇捄??!盁o度不丈夫”中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來正好是“度量”一詞。整句基本意思是:度量小就不是君子,沒有寬厚的胸懷就不能算一個真正的男子漢。這樣從意思上,形式上都渾然天成,無懈可擊了。
講到這里,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明白了吧,想想古人因“律”害詞,因詞害義的例子還不少。我們后人應該及時糾正,杜絕“以訛傳訛”。對社會,對自己,以及對后人都是一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由此我想到生活中,我們不知還有多少類似這樣的以訛傳訛的事,想起來讓人汗顏?。?/p>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77833/